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2今天,我想來點蔬食 »
Aug.07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專文
國際. 專題. 建築
VERSE香港文化學講座「香港建築關鍵詞」邀請香港建築師馮國安導覽香港城市的建築文化與港人真實的生活現場,由建築學者龔書章主持。
國際. 專題. 影劇
港台電影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開創出各異的產業模式與風格,以關本良、卓男及王師於產業中不同的角度帶領聽眾走進香港電影世界。
人物. 商業. 專題
HTC旗下內容品牌HTC VIVE ORIGINALS投入VR內容領域,致力於原生IP開發與原創內容的製作。總經理劉思銘認為,VR設備就像登陸火星的技術。
國際. 專題
國際關係研究學者沈旭暉帶領大家透過香港電影回看香港政治與歷史的刻痕,電影也能成為一種表達與參與時代的方式。
國際. 專題. 生活. 飲食
對蔡珠兒而言,飲食是最易親近,也易被忽視的文化載體。無論是家中廚房、高檔餐廳或路邊小吃攤,都帶有她難以忘懷的香港氣氛。
專題. 建築
龔書章與今年代表台灣參加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自然洋行」創辦人曾志偉對談,從建築人新觀審視自然與建築間的巧妙關係。
國際. 專題. 設計
香港文化學講座「台港流行文化與設計美學」邀請香港與台灣設計師線上對話,聊香港與台灣的文化如何相互牽引,並影響兩地設計思維。
香港媒體工作者張潔平認為,香港是多方力量交會的地方,但大家身在其中和平共處,各自經營自己的關係、對自己的圈層說話。
人物. 專題. 重磅
以台灣原生種作為景觀設計的浪潮,近年從公共景觀到私宅都開始有劇烈變革。也在景觀建築師吳書原的作品,一次次成為大眾關注焦點。
專題. 文化. 音樂
寫歌十年,這個時刻我突然感覺到真正進入客語的創作裡了,彷彿初次感受到用客語寫作歌詞的樂趣,都是自然而然。
人物. 女力. 專題
陳奕君在職涯轉換期面臨生命低潮,後來在擔任導盲犬訓練助理時,發現狗狗也賦予她心靈上的能量,於是創立「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
陳映伶為了見到傳說中「30年前的美麗海洋」,毅然決然投入保護海洋的行列,創立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並擔任祕書長。
歐陽藹寧作為REnato lab營運長,由商業和藝術管理背景,毅然跳轉到環境工程與社會設計團隊,持續追尋與環境共生的解方。
人物. 女力. 專題. 文化
設計師徐景亭翻動並尋找著潛藏在三重巷弄間的寶藏,希冀讓「黑色聚落」中傳統產業的豐富面貌為更多人所知。
作為台灣職業段位最高的女棋士,在男性為主的圍棋賽場上,黑嘉嘉並不覺得自身突兀,反而憑藉實力脫穎而出。
人物. 專題. 文化. 電影
2020年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廢棄之城》,由導演易智言耗時十年打造,獻給每個曾經感到格格不入的大人。
吳姝嫻與另一半蔡威德共同推動坪林的地方創生已屆八年,將自己的專長發揮得淋漓盡致,為歷史悠久的坪林茶鄉注入活化新血。
黃子佼談張雨生寫〈我的未來不是夢〉那時代,年輕人開始有話要說,那些蠢蠢欲動的主張,作詞人全植入歌裡。
施岑宜一路上擔任黃金博物館館長、經營地方美術館⋯⋯到今日在瑞芳辦學「新村芳書院」,她走出屬於自己,也專屬瑞芳的幸福之路。
人物. 專題
經營社群平台「TaiTai LIVE WILD」、熱愛山野活動的夫妻檔阿泰與呆呆,分享他們從登山的人變成走路的人,以及走路如何滋養其生命。
於中和華新街創辦「鳴個喇叭 Mingalar par!緬甸街」工作室的楊萬利,由緬甸街作為起點,為東南亞、新二代發聲。
人物. 專題. 設計
曾擔任金曲、金馬獎視覺設計統籌的JL Design創辦人羅申駿,以跨界設計實驗,談他如何以設計改變台灣,以及他不斷跨界的初衷。
周孟宣與夥伴在新北三重創立無包裝商店Unpackaged. U,從一開始顧客寥寥可數到如今忙不過來,她始終抱持信念,克服種種挑戰。
從滾石時代走到現在,當代音樂工業中的作詞人哪裡不一樣了?我想,聽眾的消費行為和以往的習慣已全然不同。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