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野島剛/故宮的新使命:從文物倉庫到生活風格目的地!打造台灣的羅浮宮需要什麼?

野島剛/故宮的新使命:從文物倉庫到生活風格目的地!打造台灣的羅浮宮需要什麼?

國立故宮博物院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歷史底蘊與政治象徵,也曾是台灣觀光業的搖錢樹。然而,隨著時代更迭,觀光模式改變,這座百年博物館正面臨哪些新的挑戰與轉型契機?

2025年不僅是國立故宮博物院創立百年,同時也是自1965年於台北外雙溪落成以來的第六十個年頭。1965年時,故宮的觀光價值仍未受到重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雖然名為故宮,其實只是作為反攻大陸前的暫時文物寄放地,也因此,故宮絕不是一座把觀眾放在第一位的博物館。 

原本蔣介石並沒有打算興建故宮博物院,只是將文物暫時存放在台中北溝的保管庫與一間小型陳列室中,後來在獲得美國援助後,才於1965年在台北外雙溪建起故宮。不過當時的館名是為了紀念孫中山,而命名為「中山博物院」。故宮的文物僅僅是暫時安置、展示在這個名為「中山博物院」的殼子裡而已。1965年故宮落成時,台灣報紙的標題還寫著「中山博物院落成!」,如今知道這件事的人已經少之又少。


博物館一般被認為應具備三項功能:保管、展示、研究。對故宮而言,因為無須再進行收藏,所以「保管」被列為首要,其次是「研究」,最後才是「展示」。至於展示的內容幾乎年年重複,多以不需花太多企劃的 「精品展」為主。在故宮的收藏品中,有許多享譽世界的文物。換句話說,只要把那些國寶級的藏品拿出來展示就足夠了。

1965年落成之後,故宮逐漸超越政治上的期待,搖身一變成為一棵台灣觀光產業的「搖錢樹」,即使不做宣傳,也會有大批海外觀光客自動湧入,遊覽車一輛接一輛地開進故宮,且故宮的門票更常常是銷售一空。這反而助長故宮的自滿與依賴,進而忽視服務品質。 

我第一次參觀故宮是在1990年代,當時服務品質很差,館員不是態度傲慢,就是很冷漠,絲毫沒有為觀眾著想。我認為,這正是權力賦予故宮「特權」的結果。

故宮是中華民國帶來台灣的最大資產,也是「正統中國」的象徵,這正是故宮「特權」的來源,也是它的驕傲。

不過,時代在改變,如今博物館的工作項目除了保管、展示、研究外,還需加入「觀光」這一項。全世界的博物館都會成為該都市的觀光門面,沒有羅浮宮的巴黎不可想像,沒有故宮的台北也一樣。換句話說,故宮的品牌魅力就是故宮強大的觀光魅力;台灣正進入需要重新定位故宮經濟效益的時期。 

隨著民主化與政黨輪替,故宮的服務也逐漸改善;即便如此,仍有不少需要補強之處。我自2020至2024年擔任故宮諮詢委員期間,曾就強化觀光力向故宮提出數項建議,有些故宮採納了,有些則未被採納。

其實,要強化博物館的「創收能力」很簡單,拉長每位觀眾的參觀時間就得以實現。 

從故宮官網上可見,他們就參觀時間規畫了60分鐘與90分鐘兩種方案,其意大致是:若僅瀏覽展品,至少需要60分鐘;若想更仔細觀賞,則約需90分鐘。

但是,這樣的參觀時間規劃也恐怕會引起誤解。旅行社往往會依照60分鐘的參觀時間來安排行程;例如,上午10點抵達,參觀到11點,接著到11點半前購買紀念品後離開故宮,12點就在市區的餐廳安排小籠包午餐。 

但若是由我安排故宮的參觀行程,我會建議朋友,難得來到這個遠離台北市中心的地方,至少要吃完午餐再離開。若是下午到訪,可以先花60分鐘逛展,再用一個小時喝咖啡、欣賞景色,好好放鬆休息。之後再花30分鐘繼續參觀、30分鐘挑選紀念品。無論怎麼安排,停留時間與參觀時間應該分開計算;對故宮經濟效應而言,更有意義的其實是觀眾的停留時長,也就是說希望觀眾能在故宮待得越久越好,把時間花在參觀與消費上。

但問題是,在故宮找到花時間的地方是不容易的。 

故宮目前只有故宮晶華、三希堂,以及一間咖啡廳閒居賦,餐飲設施明顯不足。舉一個成功的例子來說,日本熱海的MOA美術館雖然展示空間不大,但館內設有五間不同類型的餐廳,每一家都享有良好的口碑。人們造訪博物館,不僅是為了逛展,也是為了在餐廳裡同時享受熱海的景色與美食,因此MOA成為深受觀光客青睞的博物館。

故宮裡的餐飲不該僅限於中式料理,如果能增加日本料理、義大利菜、泰國菜等選擇就更好了。另外,也希望能引進星巴克。若能在故宮正面的陽台設置桌椅,一邊眺望景色、一邊品嘗咖啡,在咖啡與美景相伴之下,那將會是相當愜意的體驗。不一定要是星巴克,cama或路易莎也都合適。總之,一杯由咖啡師沖煮的美味咖啡,絕對能襯托出故宮的氛圍,讓人想多花時間在這。 

故宮的觀光力在台灣堪稱首屈一指。過去的日本觀光指南,常把故宮、九份、小籠包列為必訪三大景點。然而,以現況來看,故宮是否依然和從前一樣受歡迎?坦白說,與九份、小籠包相比,如今人們把故宮列為必訪景點的比例已明顯下滑。以故宮官方的統計數據來看,2024年外國遊客入場人數共計93.5萬人,其中韓國遊客最多,將近32萬人;日本則以30.7萬人居次,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此外,來自東南亞的遊客已占外國人總數的10%,呈現出不可忽視的增長。

更令人擔憂的是,與個人遊客相比,團體遊客明顯偏少。以韓國為例,雖然團體遊客眾多,但個人遊客卻不算多;日本觀光客來台灣,應該多半也是透過團體旅行。因此,團體行程或許刻意避開了故宮。若真如此,背後的原因值得進一步探究。 

實際上,從日本的旅遊書來看,雖仍有故宮的介紹,但篇幅已縮減,且多置於後半部分。相較之下,書中的篇幅更多集中在台北的「文創」商店、咖啡館與美食等主題。或許這樣的現象能夠說明故宮已不再是台灣觀光的王者了。如果此時仍不下定決心大刀闊斧地改革,故宮恐怕會加速走向沒落。

以前故宮曾有過參觀人數高達一年總共500萬的時期。2010年前後,大批中國觀光客湧入。與那時相比,如今「大陸港澳」的參觀者僅約4萬5千人,占總數約 5%。未來或許還會有些許回升,但像當年那樣,大廳被中國觀光客擠滿的景象,恐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難以再現。 

受疫情以及中國觀光客減少的影響,故宮的參觀人數一度陷入低迷,但在2023年回升至155萬人,2024年更達到190萬的紀錄。疫情期間外國觀光客銳減的情形如今仍未完全恢復,但在2023年與2024年這兩年,參觀者大致呈現一半是國際人士、一半是台灣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視為過去失衡的結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這固然是一個可喜的跡象,但台灣本地參觀者不足的問題仍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國人觀光客的人數近年來始終未能突破每年百萬人次。若能將國內觀光人數提升至200萬,再加上國外觀光客也達到200萬,便足以超越疫情前一年的380萬。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不斷開發故宮的賣點,並持續向國內外民眾展現故宮的新魅力。 

期待故宮能持續創造新的觀光體驗,為下一個百年帶來更多精彩時刻! 

購買 VERSE 雜誌

《VERSE》032「故宮,百年之後?」,訂閱更多藝術走入生活的實踐。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野島剛 攝影/蔡傑曦 編輯/Shelley Lai
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
  • 文字/野島剛
  • 攝影/蔡傑曦
  • 編輯/Shelley La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