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舊城區・小旅行散散步
台中老派美食帶路:飲食作家劉書甫探索舊城滋味
從第一封給台中的情書《細味台中》寫到第二封的《喫心地》,劉書甫用思念的味道填滿自己年少負笈他鄉的空白歲月,梳理出台中人獨特的美學。
年紀漸長,越發愛上老咖啡館,劉書甫喜歡坐在中非咖啡的窗邊卡座,等一杯香得冒泡的賽風壺咖啡,享受被時間感包圍,無比安心自在的感覺。從第一封給台中的情書《細味台中》寫到第二封的《喫心地》,劉書甫用思念的味道填滿自己年少負笈他鄉的空白歲月,梳理出台中人獨特的美學。
劉書甫重走兒時隨音樂家雙親進城的路線,譬如說修完樂器、買完唱片、拜會唱片公司後,順道去老樹咖啡坐坐時,父親煞有其事「示範」一杯咖啡家兩粒奶油球的喝法:先加一粒把黑咖啡攪拌成褐色,再往小小漩渦倒入第二粒,奶油垂流細如唱針,在杯中黑膠轉成一圈又一圈的白音軌,唱出了下午茶的儀式感。
台中人的慢享生活態度
劉書甫重走兒時隨音樂家雙親進城的路線,譬如說修完樂器、買完唱片、拜會唱片公司後,順道去老樹咖啡坐坐時,父親煞有其事「示範」一杯咖啡家兩粒奶油球的喝法:先加一粒把黑咖啡攪拌成褐色,再往小小漩渦倒入第二粒,奶油垂流細如唱針,在杯中黑膠轉成一圈又一圈的白音軌,唱出了下午茶的儀式感。
兜轉到光復路上的四季春甜食店,奇特的「四神冰」有薏仁、綠豆、洋菜凍、膨大海、百合,四種配料「非富即貴」,不是進口貨,就是高級食材,且為了相佐色味皆清淡的食材,特別選用白糖水,顯現中區人重在「吃奇巧」的生活享受。
「明明這是多老的東西,那時的我卻覺得很新奇。」從陽羨茶行的人生第一杯珍珠奶茶,日本點心饅頭改為油炸版的天天饅頭、超多古怪口味的自由路31冰淇淋,以及集合英式裝潢、日式炭燒咖啡、美式風格的老咖啡館——而老咖啡館順時調整營業手法,從只供飲品到賣起餐盒或簡餐,形成可用餐可約會可辦公的複合式營業場所,疊加再疊加的文化複層或複寫,終究形成了中區獨有的樣子,各種異文化的拼貼一覽無遺,至今回頭看仍是很新潮。
異文化拼貼的多重味宇宙
劉書甫認為台中處於南來北往的中間位置,自然形成一座移民性格的城市,先有漢文化的墾拓,再有日治文化根植,而戰後美軍協防台灣,清泉岡為美軍在亞洲最大的空軍基地之一,洶湧而至的美式文化,為中區帶入新一波的洋文化。
舉例來說,美援小麥多在台中港吞吐,直接扶植了台中的麵粉業,加以豐原代代相承的糕餅技術,使得一福堂、麥思多、洪瑞珍等烘焙西點業興起,甚至中區還曾出現一整棟集合食堂、麵包、霜淇淋的飲食百貨。
文化上的西風東漸外,黃金十年提升國民生活水準,加上輕工業發展,各種小家電、果汁機、烤麵包機等現代化料理設備普及,再次帶動中區餐飲市場震盪,而這次的震央卻是在街頭上——街頭小吃的大流行,中華路夜市上林立的木瓜牛奶攤,熱帶水果與牛乳、果醬與吐司的深夜秘會,成了老台中人睡前的小小放縱。
「老派是一種品質,它和一個人的心智或一個地方的文化一樣,它們的核心是時間,卻不和時間成絕對等比。」在《喫心地》紅絲絨色的書封下,劉書甫用大把文字寫老台中飲食下的美,年紀輕輕便與老城結為連理,也不害臊鴻溝甚巨的「老少配」,反倒用綿綿情意肉麻放閃,使人欣羨起老城生活。
劉書甫的散步路線
成功路、市府路、四維路的H型可以看見中區多重風貌。從成功路起走,高掛老招牌的老店與老建築不少,沿途有金之園草袋飯、阿斗伯冷凍芋、異香齋餅店等經典味道,而市府路有氣勢徬礡的銀行建築,也有城中尋幽僻靜的老咖啡館,轉折到四維路,清代歷史場域活化的儒考棚,在舊裡求新,又是另一種美。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