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最低調的咖啡店:信義區預約制咖啡館「鵲kasasagi coffee roasters」
談到預約制咖啡廳,不能不提及開設於2020年的鵲KASASAGI,在一個月僅開放四至八天的神秘面紗背後,藏匿著主理人金萬的人生故事,以及他對於咖啡廳的堅持。
共找到124篇關於 咖啡館 的文章。
談到預約制咖啡廳,不能不提及開設於2020年的鵲KASASAGI,在一個月僅開放四至八天的神秘面紗背後,藏匿著主理人金萬的人生故事,以及他對於咖啡廳的堅持。
美術館附設咖啡廳似乎已成了一種「標準配備」,《VERSE》編輯特別推薦全台9間美術館內外的絕佳咖啡館,從北美館、高美館,到金馬賓館,讓你充實心靈之外,也可以享受餐飲的文化體驗。
過了午夜12點的深夜時光,不想回家的台北人有許多選擇:可能身處熱鬧擁擠的信義區享受微醺,或來到那些仍有著溫暖燈光的咖啡館敲打鍵盤,繼續手頭上的工作。
左岸咖啡館「 左岸巷弄沙龍計畫」,與方序中跨界合作,在華山舉辦五種色彩精神展覽,打造獨立書店的精神場域,重現塞納河左岸的藝文精神。
首爾咖啡店是許多人去首爾旅遊必定拜訪,而近年來,益善洞(익선동)地區的傳統韓屋融合了傳統韓國建築和現代咖啡文化,每一家都有非常獨特的室內風格與餐飲產品,為首爾咖啡館帶來全新風景。
趁著5月31日台北專場前夕,日本樂團The fun.的創作核心暨主唱Yuto Uchino特別在來台前,與我們聊聊他從小到大的奇幻音樂旅程。
「Nespresso咖啡晨飲室」快閃店即日起至5/8(三),限時於華山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除了解密自己專屬咖啡人格外,還能免費體驗四款每日限定VERTUO咖啡。
本文由編輯精選與親自走訪、拍攝值得一去的咖啡廳,包括長壽的富錦樹咖啡勺子咖啡廳、民生工寓和許多新咖啡館,如果你好陣子沒來民生社區,一定要來走走。
台日國境終於解封,好久不見的東京,這些年來有什麼新變化?《VERSE》編輯團隊現場探訪始終是潮流第一線的澀谷,現今究竟有哪些最夯的酒食咖啡、設計酒店?
eslite hotel誠品行旅推出「遇見光|24小時微醺圖書館」住房專案,結合誠品書店與誠品酒窖,挑選適合的書單與酒款,搭配誠品音樂專屬的黑膠體驗,享受屬於自己的24小時微醺圖書館。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中,年紀最大者為已高齡91歲的瘂弦,作為華文現代詩的啟發者,獲頒此殊榮當之無愧。瘂弦於2024年10月11日早晨於溫哥華逝世,享耆壽92歲。
繪本是充滿魔力的書,而每一間繪本館都是小小霍格華茲,帶領讀者走入書中的魔幻國度。此次編輯團隊前往北中南三間不同的繪本館,它們以各自的方式,揮灑繪本的魔法,帶領成人及兒童觀眾走入圖文交織的故事。
今(2023)年「鴉埠客棧X南華大旅社」重新營業,主理人蔡家第三代Tina和Emily因為與父母攜手整頓老家旅社,重新在故鄉找到傳承的意義。
臺東縣政府自2012年「產地餐桌」開始,持續推廣在地慢食運動已有十二年的歷史,不僅逐漸發展出在地獨特的慢食風貌,也連結越來越多認同慢食精神、深入臺東多元飲食文化的料理人。
便利商店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種種日常所需皆少不了它。對於東南亞移工而言,便利商店更成為在台灣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生活空間」。
一處能讓人暫時逃離都市喧囂、感受南半球悠閒氛圍的角落——藍色袋鼠The Antipodean,在十週年之際與澳洲名廚Brendan Pang再度合作,迎來全新菜單。
文山區咖啡館推薦:萬壽橋不遠處,有個遠近馳名的「廢墟」緊鄰景美溪而立。一不留神,可能與它擦肩而過,但若願意慢下腳步推開門把,裡面的世界,肯定讓人無比驚嘆。
東海岸以台11號公路為軸線,近百個聚落依山傍海帶狀分佈著,其中都蘭這個小小的海濱聚落,本身就是當代多元紛呈的全球化世界的縮影。
天母曾經是台北最有魅力的地方,雖然一度被說成似乎沒落,但其實這裡有著始終獨特的氣味與生活風格。這兩年更開起許多全新的新咖啡店,讓天母再度成為台北最酷的創意街區之一。
有「全球蕾絲王」之稱的偉特企業,供應世界多家頂級禮服品牌。近年旗下則成立品牌DAVID’s ANGEL,繼續將深厚的蕾絲工藝體現於輕奢時裝等項目,並在台北信義新光地A4打造首間品牌概念店。
美術館已經是各城市推動創意經濟的重要文化設施,尤其在六都之外的其他城市,也有許多各具特色的美術館,不論是歷史建築改建的美麗空間,或者是位於海邊與山下的浪漫基地。
這些文具店不只是購物空間,更是體驗日本文具職人精神的最佳場所。想感受不一樣的東京之旅,別錯過這些充滿手作溫度的文具天堂!
從第一封給台中的情書《細味台中》寫到第二封的《喫心地》,劉書甫用思念的味道填滿自己年少負笈他鄉的空白歲月,梳理出台中人獨特的美學。
士林深山咖啡館「Merci 裏山」之所以能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與三位不尋常的幕後推手有關,這是他們聯手恣意揮灑共同愛好的遊樂與實驗。
因為愛上阿里山咖啡,伊藤篤臣從東京來到台灣。經過十年,他在士林擁有了兩間咖啡名店,兩年前又前往京都開店,以阿里山咖啡打開京都人頑固的味蕾。
沒有招牌的咖啡店「玄珠SʏᴜᴀɴDʀᴇᴡ」是隱匿於城市中的秘密基地,帶著「無所求而遇」的心情,品嘗純淨的咖啡與自製的抹醬吐司。
去年初開幕的台南新總圖,以全新姿態座落在永康大道上。這座歷史僅次於國立台灣圖書館的老圖書館,我們能看見的是一部台灣地方圖書館的百年演化史。
Room A以時間為價的交易,重新定義了閱讀的意義。期望人們可以重新主導時間、知識與貨幣的價值,貫穿了Room A十年以來想傳達的意念。
隨著「南美春室」在1月27日正式對外開始營運,卻讓人驚喜地看見在這兩種目的之外的嶄新可能,重新定義了美術館與咖啡廳的關係。
高雄的「路人咖啡」,直面著騎樓、由海報牆、老傢俱和綠色植物所圍繞,形成了流動的自由空間,並在一杯杯平實的好咖啡之間,再現著高雄人的日常。
「建築的本質是空間,而空間的本質是為人服務。」AKA ARTLAND順應這個思維而誕生,因為有人,才有了情感;有了情感,一個空間才有了溫度。
2021台灣設計展除了吸引旅人前來,還需做到讓在地人有感,策展人潘岳麟和張伊增分別從嘉義人熟悉的廟宇與林業中,重現家的記憶。
台南成為香港人重新安身立命之處,而與香港新移民一起渡海來台的道地港味,也已經在台南長出了一個全新樣貌,是延續,也是創新。
本節內容是溫德斯和法國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對談的文字紀錄。首次刊載於《南德日報雜誌》1990 年 11 月 16 日。
佇立於北投一隅的「心不懶喘息咖啡」,一場場心理諮詢每天都在此上演,由店內專業助人工作者與大眾進行溫柔且包容的談話,一同了解正確的心理相關知識。
《質樸之美,適居之道》是冠德建設與VERSE合作,為「冠德安沐居. 」編輯的小型刊物,希望藉由對「Simplicity(質樸)」風格的探討,思考適居生活的模樣。
台灣大道林蔭下,由MOT明日聚落所成立的設計選物店「明日選品MOT SELECT」,近日玻璃櫥窗換上新形象,比天空還深、比海還亮的鈷藍色,觸動設計人感覺敏銳的神經。
2021年,卓武山咖啡農場的「日曬藝伎豆」在競標平台拿下一公斤三萬元高價,創下平台最高紀錄,為台灣咖啡打開國際名聲與市場,也寫下台灣江湖的咖啡傳奇。
被譽為「台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成長於台東大武山下的部落,70 年代於哥倫比亞大使館咖啡廳駐唱,以母語吟唱家鄉曲調,就此開啟民歌時代的濫觴。
一座隱身土城福仁街內的微型咖啡館,時有咖啡香繚繞,時而傳出咖啡豆烘烤、裝袋的清脆聲響,傍晚過後,店內的溫暖光暈從木質外牆和玻璃窗隱隱透出,直至午夜。
迎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開館11周年,一年一度的主題市集盛典「島嶼餐桌物語」即將在2022年10月28日至10月30日,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戶外園區盛大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