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純屬虛構還是真實歷史?在《王冠》尋找英國王室秘辛

純屬虛構還是真實歷史?在《王冠》尋找英國王室秘辛

在第四季當中,黛安娜王妃的登場改變了一切,從這位20歲平民女孩闖入英國王室世界之後,整齣影集便有了一個新的走向。

《王冠》第四季影集劇照。(圖/Netflix提供)

在剛落幕不久的艾美獎頒獎結果中,《王冠》第四季(The Crown)大獲全勝,一舉奪得最佳戲劇類影集等11項大獎,其中飾演女王的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與飾演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的吉蓮.安德森(Gillian Anderson)雙雙獲獎。飾演黛妃(Diana)的艾瑪.柯琳(Emma Corrin)未如預期封后,但其精湛演出已經為她的演藝事業奠定了堅強的基礎。

這已經不是《王冠》第一次獲得如此橫掃大獎,無論就技術環節亦或演員陣容來看,這齣劇的呈現都達到至高水準。但真正讓人魂牽夢縈之處,還是在於彼得.摩根(Peter Morgan)操刀的劇本,他的編劇視野並不僅以懷舊為目的,除了帶領觀眾一窺王室秘辛之外,也有著與當代社會、當代王室作出呼應的野心。

與現代的呼應絕對是最重要的編劇考量點,任何一部史實題材作品在開拍之前,都會被問道:「這部作品與現在的觀眾有什麼關係?」為Discovery頻道拍攝的歷史題材類戲劇可能不必這麼想,只需服務真正喜歡歷史的觀眾即可。但一部面臨大眾的作品,必須要去試著尋找與當代觀眾的連結。

有些作品下的賭注大了一些。據說《紙牌屋》(House of Cards)編劇團隊甚早就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選上總統做好準備,計畫以女性問政為題延續故事,讓觀者能與現實進行對照。沒想到最後竟是川普(Donald Trump)當選,許多人大嘆「現實比影集還戲劇化」。主角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因為涉及猥褻案被換角,或許還不是真正讓這套劇集垮台的主因。

雖然沒有證據,但我實在忍不住懷疑,在2017年哈利王子(Prince Harry)宣布迎娶美國演員梅根.馬克爾(Meghan Markle)時,彼得.摩根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一些「遐想」?

摩根或許不會承認,只需要埋頭說自己只是在拍歷史就好,但所有跟著彼得.摩根的劇本走下去的觀眾,都會對這個故事產生幾個共識,即這群王室成員是極其保守的、古怪的。王室家族必須固守千年傳承下來的繁文縟節,包括那些繁複的稱謂與禮俗,即便在現代社會,「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深植人心,王室卻仍然有義務地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態度。

又因為王位繼承順序的存在,在家族之中也存在著階級排序。女王的長子自出生下來,就被認定是未來的王,而女王生下的其他小孩,則注定永遠只能是綠葉。但一個人僅僅因為血統而被認定必須要掌握權力,出生以來就被視為公眾人物般注視,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而那些自知永遠無法掌握權力,卻被同樣成為公眾焦點、被拿來與兄長拿來比較的其他人,也同樣不好受。

英國王室成員,除了女王與第一順位繼承者,其他人似乎都是綠葉角色。(圖/Netflix提供)

更關鍵的是,這些王室成員都知道自己掌握的權力僅是虛權,但卻得因為擁有的血統而被賦予責任、間接被剝奪自由,成為一個吉祥物般的存在。在這樣的生存境遇底下,沒有一個人會對自己有不扭曲的自我認同。

《王冠》的故事之所以有趣,便在於它讓我們看見了年輕的女王在上位之後如何與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之輩周旋,性格堅毅的她不至於讓自己淪為擺設在宴會上的花瓶,而是懂得發揮借力與使力,穩定政局與民心。

但除卻這些正面描繪,彼得.摩根也在每一季安插一些情節,例如對妹妹瑪格麗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私生活的介入。這再再強調女王對王室價值的堅守,也是近乎冥頑不靈的。而這種看似顧全大局的保守,終究會使她遭到反噬。

在前三季的故事背景,是1940年代至70年代為主,其中多次提到王室家族的禁忌羅曼史,但因為當時英國王室還能夠有效操縱輿論,狗仔隊尚未誕生,這些故事也就僅僅停留在宮內。更重要的是,在前三季,與王室產生關係的人士,多半也是權貴階層。雖然故事也屢次提到女王與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ip)之間的婚姻危機,但畢竟菲利普親王本是希臘王子出身,對王室生活不至於不適應。

但在第四季當中,黛安娜王妃的登場改變了一切。雖然她的家族與王室也有淵源,但她在與查爾斯王子(Prince of Wales)結婚之前,生活與平民沒有太大區別。可說前面我們看到的都是同個頻率的王室貴族之間的衝突,但一個20歲平民女孩闖入這個世界之後,整個故事便有了一個新的走向。

黛安娜王妃於《王冠》第四季初登場,為她與查爾斯王子的婚姻故事揭序幕。(圖/Netflix提供)

王室一方面樂意年輕貌美的王妃加持,將童話故事般的王子與公主故事獻給百姓,提升其公眾形象。但與此同時,這個固守傳統的象牙塔,卻也拒絕為之改寫規則,要求黛妃必須依照著王室的規範走。而向來循規蹈矩的女王也與天下的婆婆一樣,總是難以理解媳婦真正要的是什麼。

在現實生活之中,夫妻勃谿,勸離是個選項。但對英國王室來說不是,一旦查爾斯王子與戴妃離婚,無疑是犯下大忌——拉近了常民與王室的距離感。王室之所以被眾人供在那邊,穿上華服、住在宮殿之中,正是因為大家視他們為國家的精神象徵。首相會換,但王室不會,它代表的是國家穩定的根基。離婚這類俗事,當然只能是百姓日常,供眾人仰望的王室豈能如此?

彼得.摩根卻一再消除了王室與百姓的神秘感,他試著去猜想一向不對公眾發表太多自身看法的女王以及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在他眼中,王室成員不是神,就只不過是個人罷了,會外遇、會說閒話,當然也有個人好惡。當然這些事情,世人當然不會不知道,只是過去從沒認真想過而已。

《王冠》吸引人的本質其實很單純,就是這齣劇實在夠八卦,而誰不愛聽八卦呢?

更驚人的是,彼得.摩根下手毫不手軟,將查爾斯王子與卡蜜拉(Camilla Rosemary Shand)的外遇情節詳細呈現,完全不在乎查爾斯王子未來即將接任英國國王的事實。在黛妃香消玉殞之後,王儲幾乎花費了將近一個世代的時間讓大家忘卻他的風流韻事,但一齣劇,全把這些往事召喚回來了。

也難怪英國文化大臣道登(Oliver Dowden)去年會出聲要求Netflix(網飛)為劇集上警語,強調故事「純屬虛構」。《王冠》可是在說「動搖國本」的卦。

至於與現實的對照,相信劇迷也都再清楚不過。王儲次子哈利王子為何決定出走王室?又為何頻頻傳出梅根不適應王室生活之說?其實都能在第四季的《王冠》找到全部的答案。這一切純屬巧合,還是早在彼得.摩根預料之中?

在這一切變化之中,他似乎瞧見了一個規律。別人看到的是燎原烈火,他看到的卻是起火點之所在。是的,整齣劇大多是虛構的,但卻沒有一處是無中生有。如果認定只是一個影集,不必太當真,那可是小看編劇家彼得.摩根的宏觀視野與企圖了。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翁煌德
  • 圖片/Netflix提供
  • 編輯/游千慧
  • 核稿/吳哲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