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攝影節首登場:「民主相機」與全球大師對談,共探影像的藝術與社會價值
台灣攝影史上首個以國家名義舉辦的國際攝影節TIPF正式登場,匯聚美國國家藝廊、德國頂尖出版社等國際重量級機構,與本土攝影新銳共同探討攝影藝術如何實踐民主價值。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正式開幕,展期至10月6日。
當人人都能拿起手機拍照的時代,攝影還能承載什麼樣的民主意義?從美國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首度來台的珍貴檔案,到台灣自製的「民主相機」實驗裝置;從無任所大使唐鳳的華語導覽,到本土新銳攝影師的得獎作品——這場為期近一個月的攝影盛會,帶來一場關於影像、創作與民主價值的深度對話。究竟「民主的相機」如何重新定義攝影藝術在當代社會的角色?台灣攝影文化又將如何在國際舞台上發聲?
這個台灣首次以國家名義舉辦的國際攝影節,以「民主的相機」為主軸,邀請美國國家藝廊攝影部創始策展人莎拉・格林諾、德國頂尖藝術出版社Steidl創辦人格哈德・史泰德等國際重量級人士來台,與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首位台灣成員張乾琦等本土攝影家對話,探討攝影藝術在民主社會中的角色與意義。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首位台灣成員張乾琦
攝影節規劃三檔主題展覽、為期兩天的國際論壇,以及十多場講座、導覽、工作坊等活動,致力促進跨文化對話及藝術民主化。特別的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攝影師羅伯・法蘭克的經典作品《美國人》將首度在台展出完整創作檔案,而由台灣團隊打造的實驗性「民主相機」裝置,更讓民眾能親身體驗「人人皆可創作」的民主攝影理念。無任所大使唐鳳和攝影家謝三泰也特別錄製語音導覽,以華語、台語雙語服務,展現這場攝影盛會對文化包容與在地認同的重視。
展覽呈現經典作品《美國人》一書背後的編輯過程、印樣、書信檔案等珍貴資料。
史泰德以製書為志業,貫徹攝影書作為民主媒介的信念。
國際大師齊聚,探討攝影與民主的關係
本屆攝影節最受矚目的是為期兩天的國際論壇,集結全球頂尖攝影策展人、研究者及藝術家。美國國家藝廊攝影部主任莎拉・格林諾自1990年起建立該館攝影收藏,策劃多項重要展覽;德國Steidl出版社創辦人格哈德・史泰德則以極致工藝聞名,與羅伯・法蘭克等攝影大師長期合作,出版超過4000本攝影書籍。
論壇講題聚焦「攝影」、「藝術」與「民主」三者關係,從機構典藏、策展、出版到創作實踐等面向,探討攝影藝術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發展與當代意義。
格哈德・史泰德所成立的Steidl出版社,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出版社之一。
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來台,三大展覽呈現跨世代視野
攝影節推出三檔重點展覽,其中「史泰德與法蘭克——攝影書與藝術民主化」由格哈德・史泰德親自策劃,首度在台展出20世紀最具影響力攝影師羅伯・法蘭克的經典作品《美國人》背後的編輯過程、印樣與書信檔案等珍貴資料。
「在我們得獎之後——New Wave台灣新銳攝影創作展」匯集15位年輕攝影師得獎作品,展現本土新世代對當代社會的敏銳觀察。「親愛的台灣,戶外影像展」則與台灣共生青年協會、g0v零時政府等公民團體合作,以影像記錄台灣的民主創新與公民行動。
實驗性「民主相機」裝置民眾可免費體驗
攝影節不僅展出作品,更打造實驗性裝置「Made in Democracy——民主相機計畫」。由Lightbox攝影圖書室發起,與沿岸制作、動態自造實驗室合作,嘗試在有限資源下打造一台由民主國家設計製造的熱感應相機,所有零件皆來自台灣或其他民主國家。
這項計畫重新思考相機的設計方式與製造流程,探討影像倫理與文化生產議題,展期間開放民眾免費體驗。
唐鳳、謝三泰擔任語音導覽 多語言服務展現文化包容
攝影節重視語言多樣性,規劃華語、台語雙語音導覽。無任所大使唐鳳為「親愛的台灣,戶外影像展」錄製華語導覽,攝影家謝三泰則為「史泰德與法蘭克」展覽配音。「New Wave台灣新銳攝影創作展」由策展人孫以臻與15位藝術家對談,呈現創作者的真實聲音。
台灣攝影文化新里程碑
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總監曹良賓表示,「民主的相機」概念強調攝影工具的普及化,讓更多人能透過鏡頭記錄日常、表達觀點,參與公共對話。「我們期盼TIPF能讓創意自由流動,透過攝影藝術引領大眾走入對話現場。」
主辦單位Lightbox攝影圖書室成立於2016年,是台灣首座以攝影為主體的非營利專門圖書館,致力保存、研究及推廣台灣攝影文化。此次攝影節的舉辦,也標誌著台灣攝影藝術發展的新里程碑。
TIPF 台灣國際攝影節總監暨Lightbox創辦人曹良賓
展覽資訊
展期:2025年9月9日至10月6日(週一休館,10月6日除外)
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18:0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票價:全票490元、雙人同行800元、優待票350元
➤ 訂閱 VERSE 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