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與環境共生,雲腳貓空

VERSE Books Local 001 《貓空人 Maokongian》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與環境共生,雲腳貓空

1988年剛從紐約學習歸國的劉若瑀,為了延續葛氏「貧窮劇場」的方法,於是在老泉山上的地,從自己搭帳篷、整理場地開始,種下從優劇場到優人神鼓34 年的發展。

優人們在老泉山的山上劇場進行例行的演出排練。

優人神鼓的山上劇場,座落在貓空的老泉山上。從老泉街往上,看到往銀河越嶺的岔口指示時,「雲腳之路」就開始了。優人們會從岔口處噤語緘默,徒步上山。山上排練場的大門,就在往二格山的步道旁,稍不留心,就會錯過。

1988年,剛從紐約和波蘭劇場大師葛羅托夫斯基(Grotowski)學習歸國的劉若瑀,為了想再延續葛氏「貧窮劇場」的方法,想到了家族在老泉山上的地,便從自己搭帳篷、整理場地開始,種下從優劇場到優人神鼓34年的發展。

共築一塊劇場的山林

「我在加州的森林裡排練了一整年,深刻體認大自然對人的影響。」劉若瑀回想,葛氏訓練都在森林中,每隔一段時間,人就會不太一樣。「那不一樣是什麼?好像不是訓練得來的,而是人來到山林之後,就有了生命的痕跡,這是生活跟一個人的關係。」因為生命經驗的累積,自然的樣態開始在表演者身形上、神態上留下痕跡。

因此,優人神鼓的山上劇場也維持著林地原始樣態,優人們不刻意修剪、砍伐樹木,施作上也都以木頭為基礎,避免鋪灌水泥。三十多年來,他們得以時刻感受山林,無論是清新悅耳的蟬鳴鳥叫,或是偷吃早餐的松鼠和螞蟻。劉若瑀仰頭望向身旁的樟樹:「這些是生命裡我們通通都接受的事,接受像現在風來了,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優人們在此不僅進行劇場訓練,也學習臣服與接受。

老泉山的自然環境浸潤著優人神鼓,優人們也不希望成為大自然的包袱。這些年,原生的特有蕨類、千年芋,都長得與人同高;優人們親手栽下的樟樹、楓樹、白楊樹逐年生長,形成涼爽庇蔭;整座山頭也給予豐沛贈禮,隔山的林地飄來相思樹種子,後山的香楠母樹也捎來種子。山上劇場讓人與植物都安心成長,是他們真真正正的家。

基於和自然共生的想法, 2015 年劉若瑀主動提議,撤除會變更老泉山保護區身份的「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計畫」,期望保護山上劇場的自然環境,永續實踐優人神鼓文化藝術理念,並維持台灣保護區的完整性。

走進三貓,合一道藝

過往,劉若瑀會帶優人們順著林間小徑赤腳跑山,穿越竹林、茶園、寺院,沿著高低起伏的後山,透過雙腳覺知身體與土地的關係。大貓空地區的文史也給予優人們極大滋養,相互激盪。劉若瑀分享,自己高中時便隨家人搬到景美,後來更長居政大一帶,貓空可謂充滿她生命歷程的回憶,到貓空喝茶、到指南宮參拜,都是她希望能夠延續傳承的生活風景。

2021 年,他們加入市府推動的「三貓計畫」,與指南宮合作「優人雲腳指南宮之旅」,由山上劇場雲腳到後山,再至政大附中旁千階步道處,手捧心燈,一步步踏著千餘階步道,直上指南宮。

優人神鼓以道藝合一聞名,其中「雲腳」是劉若瑀發想的詞彙,讓腳步如雲的飄蕩,不含目的地的走路,無前無後,回到當下,構築表演者內心的力量。優人神鼓藝術總監黃誌群曾說:「雲腳像是內在的洗澡。」回到當下、洗淨內在,便會發現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2022 年,他們預計再次雲腳上山演出,參與指南宮一年一度的山川祭。指南宮是大貓空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有第一靈山美稱,千階的竹柏參道是過往參拜的唯一路徑。如今優人神鼓與指南宮合作,與雲腳有著相稱的含義。

成為貓空的諸神之鄉

回溯2019 年8 月,山上劇場遭逢火災,優人神鼓的排練場與歷年戲服道具付之一炬;隔年新冠疫情爆發,全世界皆陷入停頓,重大打擊需要觀眾的表演藝術團隊。接連災厄讓優人神鼓停下腳步,共同重建山上劇場,並思考沒有觀眾了,表演是不是就一無是處?繼續創作的意義又是什麼?連續的變動也一再讓劉若瑀感受到,自然界以想像不到的方式跟他們說話。

而後,她想到表演的老祖宗即是巫,巫存在於儀式,儀式是大家面對困境會做的一件事,像是去廟裡祈願:「儀式就是人們跟天地溝通時所需的祭典」。

2022 年4 月的作品《諸神之鄉》,即以此發想,回到表演的源頭:巫,思索巫的內在條件與力量。故事關於一個可以產生巫的村莊,讓觀眾直接參與沉浸式劇場。「團員這麼久以來,在山上和自然相處,是不是內在會產生一種力量?是不是會有比較容易和天地溝通的能力呢?他們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巫?」

在作品之外,劉若瑀希望山上劇場繼續作為優人們的訓練場所,形同一個產生巫的村莊,人們每年在此體驗自身的改變,以及人和祭典的關係,「就像我們會去指南宮,一年一度也好、有節慶才去也好,都會和這座山產生關聯,而這關聯是他們需要的關聯。」

「我期許這裡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諸神之鄉,然後這裡的人,便是諸神之鄉裡為大家溝通服務的角色。那人生走這一趟、優人神鼓成立這一趟,也有它的價值了。」如今,老泉山或許真的成為一個場域,涵納優人們藉由藝術、融合自然、與天地溝通累積的養分,形塑大貓空地區所需要的人文力量。

|延伸閱讀|

本文轉載自VERSE Books 專書《貓空人 Maokongian》

網路通路
博客來誠品讀冊金石堂

實體通路
誠品、金石堂、青鳥書店、VERSE baR

文字/黃馨儀 攝影/林家賢 編輯/羅健宏 核稿/郭振宇
文字/黃馨儀 攝影/林家賢 編輯/羅健宏 核稿/郭振宇
文字/黃馨儀 攝影/林家賢 編輯/羅健宏 核稿/郭振宇
文字/黃馨儀 攝影/林家賢 編輯/羅健宏 核稿/郭振宇
文字/黃馨儀 攝影/林家賢 編輯/羅健宏 核稿/郭振宇
文字/黃馨儀 攝影/林家賢 編輯/羅健宏 核稿/郭振宇
文字/黃馨儀 攝影/林家賢 編輯/羅健宏 核稿/郭振宇
文字/黃馨儀 攝影/林家賢 編輯/羅健宏 核稿/郭振宇

回到專題:《貓空人 Maokongian》

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
  • 文字/黃馨儀
  • 攝影/林家賢
  • 編輯/羅健宏
  • 核稿/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