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臺灣美術兩百年》:為大眾而寫的美術史

《臺灣美術兩百年》:為大眾而寫的美術史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團隊暨2020年「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之後,再次共同完成《臺灣美術兩百年》的書寫壯舉。

黃土水作品《甘露水》。(攝影/凃寬裕)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台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黃土水

你可知道,近來美術界最熱門話題之一的《甘露水》,作者黃土水在東京學習藝術之時,不忘從拮据生活費中寄錢回臺灣,供自己的童養媳廖秋桂唸書;陳澄波1931年在上海繪製的畫作《我的家庭》,以妻子張捷為畫面中央的主角,暗示妻子位居其生命的重要地位⋯⋯

這些藏在藝術品背後的時代和個人故事,不但拉近了觀眾和藝術之間的距離,也讓人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意義,而這正是《臺灣美術兩百年》這套鉅作出版的主要目的。中研院史語所學者顏娟英帶領的研究團隊,在2020年「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之後,再次共同完成《臺灣美術兩百年》的書寫壯舉。

於北師美術館展出的「不朽的青春」獲外界迴響熱烈,研究團隊為策展奠定堅實的學術基礎,加上黃土水《少女》胸像等作品經「再挖掘」、「再發現」後曝光亮相,吸引大眾媒體報導、社群媒體洗版,總統蔡英文也寫文推薦,讓向來被視為冷門、受漠視許久的臺灣美術史展覽衝出高人氣。在卸展前,研究團隊決定再投入《臺灣美術兩百年》的出版計畫。

陳澄波,〈我的家庭〉,畫布、油彩,91×116.5cm,1931,私人收藏。(圖/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臺灣美術兩百年》由顏娟英、蔡家丘擔任總策畫,分成上下冊、共12章節,回首臺灣自19世紀清代書畫、20世紀初日治時期以降,於不同時代至1990年代對臺灣主體性的追尋,橫跨兩百年的美術發展歷程。書中挑選108位藝術家、120件作品獨立介紹之,浩繁的寫作工程,集結石守謙、林柏亭、林育淳、黃琪惠、楊淳嫻、邱函妮、魏竹君、張閔俞等23位中研院、臺大、師大等學術研究群齊力撰述而成,讓這套書更顯「份量」。

大時代下的藝術家意志

不同於高深艱澀的學術寫作,《臺灣美術兩百年》是為大眾而寫的美術史介紹書,選件必須兼具代表性和故事性,像是第六章「新時代男與女」便以「人物」為主題,藉由藝術家的自畫像、家人及人物肖像,以及當代影像裝置等作品,展現不同時代的男女形象和性別意識的演變。

「西洋繪畫有肖像畫傳統,不過,日治時期藝術家卻是比較常畫自己和家人,因此,藝術家怎麼看待自己和家人、怎麼處理親密的感情?去理解這部分是很重要的。」顏娟英提到,當時前往東京、巴黎求學的臺灣藝術家都抱著破釜沈舟的意志,為完成個人夢想和提升臺灣美術向上發展而努力,例如在雕塑不受重視的當時,被嘲笑沒出息的黃土水仍全心雕鑿石頭,只為創造出「精神不朽」之作,最後和陳植棋一樣病垮早逝。

「作品不只看有多美、賣多少錢,要看代表什麼樣的文化意涵,跟時代有什麼關連?當時臺灣沒有支持藝術發展的環境,藝術家的選擇太少,這更凸顯奮鬥精神的可貴。」

嚴明惠〈男與女〉。(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透過作品,亦可窺見女性在藝術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妻子、母親、繆斯到成為藝術創作者,反映出臺灣女性逾百年來社會地位的轉變。書中提到廖秋桂(黃土水妻)、潘鶼鶼(陳植棋妻)、張捷(陳澄波妻)的人生際遇,以及其堅毅守護家園與丈夫遺留作品的意志。另外,陳進、嚴明惠、吳瑪悧和袁旃等女性藝術家則是透過創作呈現不同時代下的女性風貌和社會處境。

特別的是,這個章節也選入席德進1962年描繪青春男子的畫作《紅衣少年》,可謂臺灣與同志議題相關之藝術先鋒。

連結當代與現代,也連結情感

「雖然藝術品是畫家和雕刻家完成的,還是需要有人介入來做解釋,才能跟社會、人的情感連結起來。我們希望把這些『故事』說出來,先是提供正確的資訊,再來是提出可供閱讀和理解作品的方式,畢竟有太多作品長期被忽視。」

1988年,顏娟英向國科會提案臺灣美術史研究計畫,審查過程不僅漫長,一開始還被評為「沒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所幸貴人相助最後驚險通過。幾十年來,臺灣美術史研究始終不受學術界青睞和政府重視,而今重建工程益發困難。

顏娟英自嘲是臺灣美術史研究基礎工程的女工,「以前我的學生會說:『臺灣美術史那麼俗』,同事也問我:『把中國美術史擺在一旁,研究臺灣美術史,值得嗎?』殖民歷史不該被遺忘,當代與現代應該是連結、不是斷裂的。如果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怎麼知道要往哪裡去?臺灣對自己的文化沒信心,文化空虛感是多麼嚴重。」

總策畫蔡家丘(左一脫口罩者)和顏娟英(戴帽者)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調查畫作收藏。(圖/春山出版提供)

《臺灣美術兩百年》上下冊分別以「摩登時代」、「島嶼呼喚」為名,規畫主題有:描繪地方色彩、都會摩登、戰爭與戒嚴、山與海的呼喚、冷戰下的藝術弈局、鄉土的回歸、主體性的開展等,挑選作品以美術館藏的「公共財」為主,私人收藏為輔,深入淺出引導讀者認識臺灣美術,「我們沒有野心界定臺灣美術史的經典是什麼,藝術品是人們可以共同討論和共享的財產,我們提供作品的創作脈絡,引導讀者觀看的參考值,但它不是唯一的答案。」

在寂寞的臺灣美術史研究領域深耕數十年,顏娟英苦嘆出版這套書的過程依舊困難重重。在福祿文化基金會支持、春山出版社協助下套書終於問世,顏娟英笑著表示,終於得以暫且卸下肩頭重擔。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吳垠慧 圖片/春山出版、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編輯/蘇曉凡 核稿/李尤、梁雯晶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吳垠慧
  • 圖片/春山出版、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 編輯/蘇曉凡
  • 核稿/李尤、梁雯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