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娛樂Entertainment


「江記的戰國龐克」:屬於香港的賽博龐克,在監控與離散懷抱希望之必要

「痛,能讓觀眾感受更真實」揭開台灣電影動作設計秘辛——金馬獎動作指導洪昰顥

從《月老》到《黑的教育》,透過特效讓台灣的電影更大膽一些——金馬獎視覺特效嚴振欽

每個體制都會犯錯,包括在軍中——《台灣犯罪故事:黑潮之下》的水與陽光

專訪温貞菱、林予晞:無法改變命運的球,但可以決定打、不打或怎麼打

Promotion
電影
藝術家蘇匯宇的「特攝放映室」——給未來的電影與觀眾們的一封邀請函

金馬導演楊力州新作《無邊》,紀錄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的48天、350公里

《台灣犯罪故事》:引入好萊塢的製作模式,打造深入人心的真實犯罪故事

強片票房接連失靈,傳統三幕劇如何轉型?

從《流麻溝十五號》到《綠島金魂》:當代台灣影視如何處理白色恐怖議題?

《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首週票房近13億日圓,井上雄彥解密電影版背後玄機

「看了太多怪獸電影,就會成為我這樣的大人」 專訪特攝電影導演樋口真嗣

槍與性——《智齒》黑白與濃重下的父權解離
「兩個失去槍的男人對著一個奪走他們的槍的女人咆嘯,要脅,甚至軟禁」,令人不禁想問,電影中的「槍」對於男人與女人的意義是什麼?

林靖傑談《大俠胡金銓》:在當代贖回臺灣新電影之前的記憶
今年幾部院線紀錄片,林靖傑都參與其中,他擔任了《臺灣男子葉石濤》的監製,詩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大俠胡金銓》二部曲等作品的導演,更以《大俠胡金銓》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張孝全:我的顏色是灰色,一個中性的顏色
張孝全專注而自在地回應每個問題與當下。今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他說以前的他不懂得表達,想得再多說出口的只有「是」,直到這幾年才找到了方法,一點一點打開自己。改變他的是家庭,更是走過這麼多年的累積。

什麼是gaga?——《哈勇家》導演陳潔瑤透過電影尋根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年末系列活動:「貓奴必去影展」、「聖誕電影音樂趴」接續登場!

這個時代,誰還在看「網路文學」?專訪電影《你在我心上》原著蔡智恆

一生手繪五千幅電影海報!國寶級畫家陳子福辭世,經手作品部部都是經典

從台東成功出港駛向駭浪——導演林龍吟《惡潮》打造海上公路電影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導演鄧依涵&主演林辰唏:我們都可以好好地成為自己
於第57屆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入圍五項大獎,創作《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後續簡稱《花香》)的導演鄧依涵觀察社會,也觀察自己,最終開闢出一條路徑,讓社會大眾與自我得以通往名為真實的終點。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