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娛樂Entertainment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2019年,導演楊凡以電影《繼園臺七號》於第76屆威尼斯影展拿下了「最佳劇本獎」,這是首次有華語動畫電影在「威尼斯影展」獲獎;更是頭一次,楊凡的劇本受到國際肯定。2022年疫情緩解,《繼園臺七號》重返國際舞台,也成為台灣「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的開幕片,更辦了楊凡的「芳華虛度影展」,去看其一生的創作。

電影劇照如何記錄時代?攝影師劉振祥與他的《戀戀風塵》劇照

電影劇照如何記錄時代?攝影師劉振祥與他的《戀戀風塵》劇照

《戀戀風塵》電影海報裡那對走在鐵軌上的學生情侶已成影史經典,漫步在瑞芳老鎮的兩小無猜,傳遞著一種未經世事的純真。但少人知道,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其實是攝影名家劉振祥第一次的劇照拍攝。這位總是在第一線捕捉台灣文化的攝影師,如何讓服務於電影的劇照,昇華為紀錄台灣時代切片的媒介?

後殖民的瘡疤——《納由拉之歌》三個女性、三個世代,試圖走出戰後的傷

後殖民的瘡疤——《納由拉之歌》三個女性、三個世代,試圖走出戰後的傷

葡萄牙導演荷西米格爾里貝羅(José Miguel Ribeiro)製作,入圍2022年法國安錫動畫影展主競賽單元的動畫長片《納由拉之歌》,以色彩濃烈的手繪筆觸,透過三個女性角色,述說著安哥拉飽受戰火摧殘的創傷。創傷不曾因為戰爭結束消失,它將成為後世的包袱,持續疼痛、折磨,直至結出足以撫平隔閡的痂。

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神人之家》:叩問信仰,解答卻是家人

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神人之家》:叩問信仰,解答卻是家人

一通母親要求拍攝遺照的電話,讓導演盧盈良順手扛起了攝影機,回到離別已久的嘉義民雄,以真摯的情感、純熟的手法梳理自我、家人、土地及神明間的拉扯,成了贏得2022年台北電影獎四項大獎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拍攝的起心動念是對信仰的質疑,最後卻成為消弭家人怨懟的家庭錄像,盧導說:「當時能夠拍下來真好!」

于子育:在戲劇裡療傷、尋根與探索自我

于子育:在戲劇裡療傷、尋根與探索自我

自以《俗女養成記》拿下第55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于子育作為「國民媽媽」的形象也深植於觀眾心中。從歌手跨入戲劇已19個年頭,她說自己因為演戲而有所不同,將「錦繡二重唱」時的藝名「琇琴」改回本名于子育、接納自己的各種樣貌,也找到了自己母親的故事與聲音。在新作《初戀慢半拍》中,她飾演柯震東劇中的媽媽,又再次詮釋不同的母親角色。

從《咒》到《民雄鬼屋》:台灣恐怖片全盛期已到來?

從《咒》到《民雄鬼屋》:台灣恐怖片全盛期已到來?

隨著台灣本土恐怖片《咒》登上Netflix電影全球前十排行榜,總觀看時數已經打破全球共計1000萬小時的同時,下一部台灣恐怖片《民雄鬼屋》也特別選在今年7/29鬼門開的日子上映。這幾年,台灣電影中恐怖元素的崛起可說已蔚然有成,近來似乎更「不安於室」,不只可見於恐怖類型片,還漸漸有擴散到其他類型的作品中,成為一種風格手法的趨勢。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九〇年代初,導演侯孝賢與已故製片人張華坤希望聚集一群「台灣新電影」運動要角,拍一部前所未有的黑幫故事,包括當時已是侯孝賢、楊德昌等大導演指定御用錄音師的杜篤之。在那個杜比音效對全球片商來說都是新鮮事的時代,杜篤之讓《少年吔,安啦!》成為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讓台灣電影從此從單聲道變成雙聲道。

高畑勲:藏在日常中,那個說故事的人

高畑勲:藏在日常中,那個說故事的人

2018年4月5日,當高畑勲高齡82歲逝世時,電影圈曾掀起一波緬懷他的熱潮。好作品非但不會被遺忘,還會愈陳愈香。如今幾年又過去,人們依然為高畑勲的影像而著迷,過往作品更一舉登上大幕。今年位於北流的「高畑勲展」,及精選六部作品的「高畑勲影展」接連登場,邀請舊雨新知,一同踏回那個我們似乎從未遠離的動畫世界。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自2011年起,《他們在島嶼寫作》作家系列紀錄片記錄了近20位作家的故事。 與此同時,有許多台籍的重量級作家,默默地在島嶼寫作了一個世紀,尚未完好地被看見。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於2022年應運而生,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王文興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的製作團隊拍攝、許卉林執導,並由林靖傑擔任監製,呈現葉石濤風雨飄搖、寫作不輟的一生。

紐約唐人街的香港故事:專訪《秋天的童話》導演張婉婷

紐約唐人街的香港故事:專訪《秋天的童話》導演張婉婷

1987年,《秋天的童話》上映,故事以香港導演張婉婷自身在紐約的時光為藍本,說著來到紐約留學的十三妹,與唐人街打工的船頭尺意外擦出的關係。觀眾看的是愛情,背後刻下的是香港人面對遷移的徬徨。35年後,隨著數位修復回望過去的作品,張婉婷看見的是自己作為一位導演的成長,還有不同時代的香港和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