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娛樂Entertainment


一生手繪五千幅電影海報!國寶級畫家陳子福辭世,經手作品部部都是經典

從台東成功出港駛向駭浪——導演林龍吟《惡潮》打造海上公路電影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導演鄧依涵&主演林辰唏:我們都可以好好地成為自己
於第57屆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入圍五項大獎,創作《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後續簡稱《花香》)的導演鄧依涵觀察社會,也觀察自己,最終開闢出一條路徑,讓社會大眾與自我得以通往名為真實的終點。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日本平安時代何以出現70年代經典搖滾?專訪《犬王》導演湯淺政明

金馬獎級影人齊聚國家影視聽中心,一同回顧「台灣新電影」40年
至11月27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國家影視聽中心)將推出「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主題影展。開幕片《竹劍少年》特映記者會特別邀請張艾嘉、杜篤之、林文錦等金馬影人們共襄盛舉。

黃銘彰專欄:綠草依舊如茵

宋尚緯專欄:原罪是來自於不理解——《章魚嗶的原罪》

【金馬60】最佳動畫長片《八戒》導演邱立偉畫了近30年,始終是少年——無數個1/24秒堆砌的期待

電影劇照如何記錄時代?攝影師劉振祥與他的《戀戀風塵》劇照

後殖民的瘡疤——《納由拉之歌》三個女性、三個世代,試圖走出戰後的傷

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神人之家》:叩問信仰,解答卻是家人

Gucci致敬電影大師史丹利庫柏力克:服飾同樣是一種折磨又迷人的故事

于子育:在戲劇裡療傷、尋根與探索自我

「炎亞綸」之於「吳庚霖」,在《我願意》探索藝名與真名中的「自我」

桃園電影節「魔幻時刻」:從未來看當下,探索電影與真實的界線

從《咒》到《民雄鬼屋》:台灣恐怖片全盛期已到來?

電影辯士——上世紀的電影守護者,至今仍該存在的理由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高畑勲:藏在日常中,那個說故事的人

改出新滋味:本季6部必看改編英美劇
近期,歐美紛紛推出改編自真實故事或文學的影集,類型內容涵括職人、政治、驚悚、懸疑⋯⋯廣泛又豐富,而與原作或其他改編版本對照時,往往又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差異或驚喜。

億萬票房導演想什麼?九把刀 × 柯孟融(下):拍電影正是因為愛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