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電影劇照如何記錄時代?攝影師劉振祥與他的《戀戀風塵》劇照

電影劇照如何記錄時代?攝影師劉振祥與他的《戀戀風塵》劇照

《戀戀風塵》電影海報裡那對走在鐵軌上的學生情侶已成影史經典,漫步在瑞芳老鎮的兩小無猜,傳遞著一種未經世事的純真。但少人知道,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其實是攝影名家劉振祥第一次的劇照拍攝。這位總是在第一線捕捉台灣文化的攝影師,如何讓服務於電影的劇照,昇華為紀錄台灣時代切片的媒介?

「戀戀.好好——劉振祥《戀戀風塵》攝影展」現於瑞芳「好好基地藝文館」展出。這張照片捕捉到第一劇場的後台拍攝,場記打版、攝影助理拉皮尺測量演員辛樹芬的焦距。(攝影/劉振祥)

戀戀風塵》電影海報裡那對走在鐵軌上的學生情侶已成影史經典,漫步在瑞芳老鎮的兩小無猜,傳遞著一種未經世事的純真。但少人知道,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其實是攝影名家劉振祥第一次的劇照拍攝。這位總是在第一線捕捉台灣文化的攝影師,如何讓服務於電影的劇照,昇華為記錄台灣時代切片的媒介?

寫在前面:知名攝影師何經泰在2018年移居瑞芳深澳,在濱海公路旁找了一塊地,用幾個貨櫃屋搭建出「好好基地HOHObase」,這裡不只有好喝的咖啡,也是一處能夠遠眺太平洋海岸線的據點。

基地後方隔著一條鐵道,有一間荒廢的倉庫,為昔日「榮隆礦業」的機務庫房。何經泰花了點心思整理,保留原建築混凝土框架,將廢墟蛻變成工業風展演空間,並取名為「好好基地藝文館」。首場展覽邀請傳奇攝影師張照堂舉辦《幽黯微光》攝影展,照片內容為1977~1984年間台灣北部山區礦工聚落的生活樣貌。在同樣的地點,交織著不同時空下的記憶與意義。

攝影師劉振祥也來到這裡觀賞《幽黯微光》——他當然不會錯過張照堂的攝影展。這兩位不同世代的攝影師彼此惺惺相惜。劉振祥在20歲時就展露頭角,而張照堂當年就在《藝術家雜誌》為這位小他二十多歲的攝影界新星出了篇18頁的報導。這對一位初出茅廬的攝影師來說,是多麽珍貴的曝光機會。

就在劉振祥前來看展那天,何經泰立即也對他提出邀約:有沒有什麼照片是適合在這個空間展出的?

既然要發生在這個場域,還是得要與礦工聚落有關的照片才適合吧。劉振祥告訴何經泰,35年前,他也在這裡的後山礦村拍了上千張照片。那是他生涯第一份劇照案子——侯孝賢導演如今已成經典的《戀戀風塵》。當中許多未曾發佈過的影像紀錄,都在這次「戀戀.好好——劉振祥《戀戀風塵》攝影展」中首度公開。


尋找一種拍「劇照」的方式

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攝影名家之一,劉振祥所跨領域之廣,從街頭紀實到表演藝術,他的鏡頭總能在冷靜旁觀之餘,傳遞獨特的人文厚度。報社攝影出身的他,早期作品完整記錄了台灣解嚴前後重要的街頭運動群像。雞蛋與高牆,劉振祥總站在雞蛋這一側,捕捉時代巨輪下令人動容的自由意志。爾後當台灣社會走向民主開放後,他又投身表演藝術的世界裡,與雲門、兩廳院等最高殿堂合作,近距離拍下一張張人類用肢體語言探索靈魂深處的崇高行為。

對年輕一輩的攝影迷而言,劉振祥近年以鍾孟宏導演的御用劇照師身份蔚為人知。但其實早在八〇年代,劉振祥已為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獻上電影劇照首秀。

作品領域橫跨新聞紀實、街頭運動、表演藝術與電影多元領域的攝影師劉振祥。(攝影/蔡傑曦)

回溯過往,劉振祥似乎總在第一線「搖滾區」裡記錄著台灣的重要光景。

1986年,侯孝賢帶著吳念真的劇本前往瑞芳拍攝這段關於青春、逝去與成長的電影。那時候的劉振祥才剛退伍,雖非攝影菜鳥,但對於電影劇照是怎麼一回事,他其實也並不清楚,因為攝影師陳懷恩的邀請,找他擔任劇照側拍以及攝影組司機,劉振祥笑說:「那時候的工作人員,大家多半都身兼數職,很多甚至像我這樣,是第一次參與電影製作的。」

此前,劉振祥與電影最近的距離,就是1983年攝影師謝春德在《兒子的大玩偶》拍片現場拍下那張人物海報時,擔任其攝影助理,為抱著小孩、打扮成「三明治人」小丑的演員陳博正(阿西)打光。

《戀戀風塵》劇照也記錄了當年台北火車站淡水線的舊時景象,劉振祥分享道,同一個場域裡同時還有柯一正導演的劇組正在拍攝《我們的天空》,而他也「順便」為柯導的電影按了幾張劇照。(攝影/劉振祥)

彼時的瑞芳,是一個青年人口不斷外移、正在凋零中的小鎮,過去清領年間的淘金熱以及日治時期以降的礦業中心榮景已不復返。沒落的山城,關不住劇中主角的成長。《戀戀風塵》是一部關於「改變」的故事——青春歲月的改變、感情觀的改變、城鄉價值觀的改變。劉振祥每天與劇組上山,在拍片現場觀察著演員、電影幕後人員和瑞芳在地的人文景象,「我其實也在找尋一個拍劇照的方式,也就是因為這樣,我什麼都拍,什麼都不想錯過。」

這一張照片,令劉振祥開始思索攝影師(平面/劇照)與劇組之間的關係。(攝影/劉振祥)

劉振祥說他永遠記得,在拍片現場的第一張照片差點觸怒了導演侯孝賢。他在侯導即將喊出「Action!」時竄到鏡頭前,朝著演員與劇組按下一張快門,「當時侯導看我的眼神,其實是疑惑加憤怒的,只差還沒破口大罵而已。」(笑)

就是這張照片,讓劉振祥開始思索:「我(攝影師)要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待這群拍電影的人。」

新電影時期的重要紀錄切片

在這組《戀戀風塵》的劇照以前,台灣電影從來沒有一組平面攝影能忠實且完整地為一齣電影的製作過程作出記錄,劉振祥回憶道:「當時這群拍攝『台灣新電影』的人,都在找尋更多新的可能性,因此沒有包袱,什麼都願意嘗試。」

這裡說的嘗試,不僅是拍電影這件事,也包含宣傳、行銷上的各種可能。過去,台灣電影圈對於劇照的理解,大多都是擷取畫面片段去做設計,或是搭配幾張額外的形象照/沙龍照來做劇院裡的燈箱宣傳,然而《戀戀風塵》是第一次有攝影師從劇組與環境的角度去做影像紀錄,諸如李屏賓杜篤之⋯⋯等大師級人物年輕時的工作狀態,也都透過劉振祥的鏡頭給保存下來。

錄音師暨音效師杜篤之正在進行現場收音。(攝影/劉振祥)

電影攝影師李屏賓(右一)與場記王耿瑜(左一)、副導演黃建和(中)討論用厚棉被包裹著攝影機的方式,因為傳統攝影機有著非常吵雜的運轉聲,會影響現場收音,因此得用棉被蓋住異音。(攝影/劉振祥)

飾演女主角阿雲的辛樹芬,在1989年演出《悲情城市》後,即低調地淡出影壇,這組劇照則生動地保存這位傳奇演員的動人倩影,成為她為數不多的重要影像紀錄。

再端看幾張照片裡的人物,例如男主角王晶文(阿遠)與國寶級布袋戲操偶師李天祿(阿遠外公)之間的互動,若不是看過電影劇情的人,或許很難分辨出,哪些是劇照?哪些是現場側拍?而這正是劉振祥的影像魅力,若說劇照是服務於電影,他的照片則完全與電影合而為一,將其視為《戀戀風塵》的影像延伸。

台灣新電影時期最重要演員之一的辛樹芬,在1989年後低調淡出影壇,《戀戀風塵》的劇照則生動地保留並記錄這位傳奇演員的動人倩影。(攝影/劉振祥)

拍戲往往需要NG個幾次,男主角王晶文不忍年邁的李天祿走樓梯回到原點,直接說「阿公我揹你。」兩人在戲外也像是祖孫。(攝影/劉振祥)

這批劇照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劉振祥也拍下許多電影景框外的瑞芳山城,不論是老車站的熙來攘往、夜晚露天電影院的歡騰氣氛,或者當地居民與路人們平淡日常,「會想要拍攝那麼多電影以外的人事物,是受到劇本帶給我的影響。」這種「一石二鳥」(拍電影同時也拍瑞芳)的做法,是受侯孝賢導演寫實主義的啟發。劉振祥認為,導演似乎有意識地,想把台灣某個地域的、快要消逝的人文景象,透過電影的方式記錄下來,「侯導在拍片的時候,不會對現場的人物與環境去做過多的干涉,他似乎都是在捕捉一種狀態、一種生活的樣貌。」

露天電影院是舊時最受歡迎的娛樂之一。(攝影/劉振祥)

戲裡戲外的對比

正因為當時什麼都想拍,劉振祥在殺青前總共為劇組拍下了上千張的照片,此次為了「戀戀.好好——劉振祥《戀戀風塵》攝影展」需求,他特別從塵封已久的檔案庫中,翻出35年前的所有照片,並與策展人謝佩霓充分討論,精選出最具代表性、也最能代表那個時代印記的照片,許多珍貴的影像更是首次對外公開展出。

劉振祥指著現場的照片說:「我和策展人挑出一些比較能夠代表這部電影與時代的作品,然後再以『對比』做考量。」

《戀戀風塵》男主角阿遠(王晶文)與女主角阿雲(辛樹芬)回鄉過節的場景。(攝影/劉振祥)

在拍攝主角回鄉的現場,劉振祥用鏡頭捕捉到正在等車下山的當地青年。(攝影/劉振祥)

所謂的「對比」,指的是每幕戲的戲裡與戲外。例如有一幕主角群準備下山的戲,劉振祥也在同樣的地點,看見一群瑞芳當地的年輕人正在等公車下山,「我就這樣很自然而然地,在拍攝劇組之餘,也把當時瑞芳礦工聚落的生活樣貌給記錄下來。」在展覽現場,兩張照片擺在一起時,就同時串起了現實與戲劇之間的距離。

至於那張最經典的電影海報,則是歸功於當時中影海報設計師陳歡的品味。這張男女主角一同走在鐵道上的照片,劉振祥當時提供了黑白與彩色的兩個版本,陳歡最終選擇了黑白照,再以彩色鉛筆慢慢上色,傳遞一種復古浪漫的氣息,也成了最終戲院宣傳定稿。

「這張海報總共印了5000張,上映後不斷被索取、或是直接在戲院被人撕下偷走,中影馬上再加印5000張,但不到三天,海報又都沒有了。」劉振祥說,他前幾天才在網路上看到一張標價$78000的品項,昔日10000張海報,如今在藏家市場中流通的還不到個位數,成為電影迷眼中珍稀的收藏品。

男女主角放學後行走於鐵軌旁的景象,這張照片被中影海報設計師陳歡選用於電影海報主視覺。(攝影/劉振祥)

讓經典電影賦予新的品茗方式

在《戀戀風塵》殺青的那一刻,劉振祥立即進入新聞攝影領域,開始了一連串街頭抗爭運動的紀實,有好長一段時間裡,他再也沒有接過電影劇照的case,一直到2008年鍾孟宏導演拍攝《停車》時,才再度回到與電影劇組合作的狀態裡。

「但其實這樣的脈絡是互通的。」劉振祥說,第一次拍劇照是自己對劇組與拍攝現場的觀察。等到他投身街頭後,遇到的新聞現場有太多無法預測的事情,這和他第一次去拍劇照時的心境十分類似,「重點在於,我們攝影師要用什麼樣的角度去觀察或記錄眼前的一切?」

攝於台北東和禪寺(曹洞寺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男女主角準備要演出當兵前餐聚一幕,因為現場突然驟雨而在等戲。(攝影/劉振祥)

從表面上來看,《戀戀風塵》是一齣圍繞著青年成長與失戀的故事,但實則蘊藏著社會變遷、女性意識自主性等議題,傳統封閉社會下的青梅竹馬感情觀,在都市化思潮後終將土崩瓦解。電影結局中,女主角阿雲投奔自由戀愛的選擇意志;男主角阿遠則在兵變裡痛苦地成長,在退伍後回到那個看似什麼都沒改變的山區老鎮裡,但其實,一切都已物換星移。

如今的瑞芳已越過那個衰頹的低潮期,以重返黃金城年代的觀光勝地深植人心,電影裡那個荒涼又帶有一點淳樸味的瑞芳,則巧妙地停留在《戀戀風塵》的故事和影像裡,再經由劉振祥前瞻性的劇照拍攝,記錄下一座濱海山城帶著海風氣味的時代切片。

照片或許不說話,但也像侯孝賢饒富詩意的長鏡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戀戀・好好——劉振祥《戀戀風塵》攝影展
時間:至2022年10/30
地點:好好基地|藝文館(新北市瑞芳區建基路二段93號)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致力於挖掘台灣文化,請支持我們正在進行的第三年訂閱計畫,一起記錄與參與台灣的文化改變。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劉振祥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李尤
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
  • 文字/郭璈
  • 攝影/劉振祥
  • 圖片/劉振祥提供
  • 編輯/郭璈
  • 核稿/李尤
郭璈

郭璈

在雜誌社上班、寫作和當編輯;在搖滾樂團裡彈吉他、寫歌和唱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