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傳奇藝術出版社「青幻舍」30週年:如何用「書籍藝術品」顛覆數位時代?
2025年10月,京都青幻舎迎來創立30週年。這間以「當代藝術的存在感」為核心信念的出版社,從1995年的一間小型工作室,成長為日本藝術出版界的重要推手,累計出版超過1,000本高品質藝術圖書。在電子書籍大行其道的時代,青幻舎始終堅持「紙本藝術」的收藏價值,並於30週年之際推出「幻本復刊計劃」,重新詮釋藝術書在當代的意義。
一本書是否可能不只是閱讀的載體,更是一件藝術品?來自京都的青幻舎出版社,正是這樣的實踐者。他們將文字、攝影、藝術作品等內容精心編排成冊,從細江英公、奈良美智到安藤忠雄,將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創作,以令人驚艷的設計裝幀呈現給讀者。
青幻舎出版的書籍超過千本,涵蓋美術、繪畫、攝影、設計、建築、工藝、文學、興趣實用等多元領域,並以當代藝術、攝影集等藝術圖書為出版核心。
從小眾藝術書到多元通路帝國
1995年10月11日,安田英樹在京都創立青幻舎時,日本正值經濟泡沫破滅。彼時的出版界,大眾化讀物當道,專業藝術圖書被視為小眾市場。然而,安田英樹卻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他相信,在物質慾望泡沫化後,人們會更渴望精神層面的滋養。
青幻舎的首部作品《匠技 大工 中村外二の仕事》,記錄了一位傳統木工匠師的技藝與哲學。這本書不僅在日本獲得好評,更在德國萊比錫榮獲「世界最佳設計圖書」大獎,這是日本美術書籍在國際賽事中的首次獲獎,為青幻舎奠定了「品質至上」的品牌基調。
青幻舎的首部作品《匠技 大工 中村外二の仕事》
2021年,現任社長片山誠從青幻舎創辦人手中接下公司營運的接力棒。出版市場自四分之一世紀前即持續萎縮,許多熟識的業界人士都問他:「為什麼是現在?」片山誠當時的回答是:「越深入了解這間公司的業務內容,越能感受到它蘊藏的無限可能。」即便如今已擔任社長四年,他的這份感受絲毫未變。
而支撐這份可能性的最大基礎之一,是青幻舎約70%的營收來自於一般出版流通以外的通路。這個獨特的營收結構建立在青幻舍五大核心能力之上:
首先,青幻舎具有向美術館提案展覽企劃的能力,透過與美術館共同策劃展覽,可以在特別展覽會場或博物館內商店創造獨有的銷售機會。這不僅服務了美術館,也回應了藝術愛好者的需求,同時讓公司能夠吸納藝術界第一手資訊,延伸至書籍規劃與藝術家的非出版合作。
其次,青幻舎建立了完整的藝術選物事業,將藝術實體化為讓人們更親近藝術的產品。這些商品不僅銷售於知名選物,也遍佈各類專門店與博物館商店。每項商品都必須符合「顯現當代藝術的存在感」的宗旨,強化與書籍間的綜效,提升品牌價值。
第三,青幻舎深刻理解藝術書籍的實體性與不可替代性。在藝術領域中,實體價值是數位難以取代的——觀眾購買展覽紀念品時不太會選擇數位內容,人們也很難用無形檔案作為禮物。青幻舎正是最懂如何製作這類「實體對話媒介」的出版者。
第四,海外市場的快速擴張也成為重要營收來源。藝術書籍往往可以「原樣」行銷全球,無需翻譯。青幻舎近三年海外營收平均成長率達186%,《配色辭典》系列更在全球135個國家的日系商品跨境平台中拿下銷售冠亞軍,顯示其國際市場接受度。
配色事典―大正・昭和の色彩ノート(配色辭典)
最後,透過M&A與業務提攜持續創造新的事業模式。青幻舎接手了面臨後繼無人困境的紫紅社與青菁社,不僅拯救了具文化價值的小型出版社,也擴大了事業版圖,並與大型廣告製作公司、全球知名藝術書出版社展開合作。
片山誠曾歷經從編輯轉職為出版社與書籍流通企業的經營企劃,也參與過新事業開發、事業重建與併購(M&A)等業務。他親身體會過那些在出版業處於上升期時建立的制度,很明白包括委託銷售制(書店可退回賣不掉的書籍至出版社)、再販制度(出版社統一定價、書店不得調整售價)等機制在今日市場走下坡的情況下,已完全無法運作,宛如業界的「地獄圖卷」。因此,青幻舎不斷開發多元新通路的。
混沌美學中的跨界對話
閱讀青幻舎的出版目錄,會發現一種獨特的美學。草間彌生的圓點世界與graf設計團隊的家具創作並置,奈良美智的童真筆觸與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共存。這種看似不按常理的編排,正是青幻舎30年來堅持的出版哲學。
2019年出版的《YAYOI KUSAMA Furniture by graf》,記錄了草間彌生與大阪設計團隊graf的跨界合作。書中,圓點女王的無限網格不再只是作品中的視覺符號,而是轉化為可以觸摸、可以使用的生活物件。「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美妙循環」這正是青幻舎希望傳達的理念。
這種跨界對話的美學,體現在青幻舎的每一個出版細節中。《美術館と建築(美術館與建築)》一書,邀請安藤忠雄、團紀彥等建築大師撰寫美術館評論,綠底紅字的封面設計既清新又具有對話感;《いま知りたい、私たちの「現代アート」(我們想知道的當代藝術)》則以鮮黃色底拼貼109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包括村上隆、奈良美智等,讓艱深的藝術理論變得親民而有趣。
《美術館と建築(美術館與建築)》(圖左)、《いま知りたい、私たちの「現代アート」(我們想知道的當代藝術)》(圖右)
攝影集:當代視覺文化的記憶載體
在青幻舎的出版宇宙中,攝影集占據了特殊的位置。每一本攝影集除了有攝影家精心拍攝的作品,更深入挖掘攝影家的視角與創作歷程。他們也重新出版許多日本攝影史上的重要著作,從細江英公的《鎌鼬》到記錄舞踏家大野一雄的《胡蝶の夢》,且藉由參與海外展覽與書展,更讓日本攝影的多樣性獲得世界矚目,提升了日本攝影師在國際上的評價。
更值得關注的是,青幻舎的攝影集往往具有文化紀錄的意義。都築響一的《秘寶館》、《情趣旅館》等作品,以圖鑑式攝影的角度發掘日本特有的社會文化,保留下那些不被眾人注意且逐漸消逝的當代樣貌。這些攝影集透過獨特的視覺敘事方式,引發觀者對日本在地文化的再認識與思考。
從裝幀、印刷到裝訂,青幻舎對攝影集的物理品質有極高要求,使書籍本身也具備藝術品的價值。這樣的堅持不僅完整傳達了攝影作品的細膩表現,也支持了攝影集作為藝術收藏與鑑賞媒介的文化意義。
國際舞台上的京都聲音
作為一家根植於京都的出版社,青幻舎卻從未將自己局限於地方市場。2002年在上海設立出張所,2005年在倫敦開設分支機構,標誌著其國際化步伐的正式啟動。
2006年,青幻舎與英國藝術大師戴維·霍克尼合作出版《秘密の知識 ―巨匠も用いた知られざる技術の解明―(秘密的知識)》,詳細分析了霍克尼對西方繪畫史的獨特見解,成為青幻舎國際化的里程碑作品。此後,青幻舎每年積極參與法蘭克福書展、巴黎攝影藝術博覽會、紐約藝術書展等國際盛事,將「日本製造」的藝術圖書推向世界舞台,也在日本「造本裝幀」書籍設計競賽中多次獲獎。
秘密の知識―巨匠も用いた知られざる技術の解明―(普及版)
數位時代的紙本堅持
當數位時代改變了全球閱讀習慣,當數位媒材在當代藝術中創造新的創作語彙時,青幻舎選擇了一條看似「逆流」的道路——堅持紙本出版的收藏價值。
在青幻舎看來,藝術圖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呈現了感官的延伸。油墨的香氣、紙張的觸感、裝幀的重量,這些都是數位螢幕無法取代的體驗。
2024年,青幻舎開始在Note平台推出網路連載與書籍介紹,2025年也推出了知名「ビジュアル文庫」系列的Kindle版本。這些數位化嘗試並非對紙本理念的背叛,而是對未來趨勢的試探與回應。近年來,青幻舎更推出了革命性的「360°BOOK」系列,讓讀者可以「環遊世界城市」,顛覆了傳統藝術圖書的閱讀方式。
360°BOOK是一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現三次元世界的劃時代書籍。將書本像畫圓般環繞展開,瞬間就會出現立體的場景模型。每一頁精緻設計的連結,將觀者從二次元世界引領至三次元空間。
30週年:從回望到前瞻的文化宣言
2025年,青幻舎迎來了30週年的重要時刻。官方以「探索未知的藝術可能」為主題,推出了「幻本復刊計劃」的活動,邀請讀者投票選出最想重新出版的絕版書籍,並以全新的設計理念重新詮釋。首批復刊書籍為2008年出版由攝影師畠山直哉所創作的《LIME WORKS》,而此作也是畠山直哉攝影作品的起源,備受期待。
站在30週年的時間點上,青幻舎面對的是一個更加複雜而多元的文化環境。Z世代的讀者習慣於短影片和社交媒體接收資訊,傳統的藝術圖書還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嗎? 或許,現在的讀者更重視書籍的「儀式感」——他們願意為了一本精美的藝術圖書支付更高的價格,但這本書必須在視覺和觸覺上都能提供獨特的體驗。
《LIME WORKS》畠山直哉
回望青幻舎30年的發展軌跡,就是日本藝術出版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縮影。從最初的匠師工藝到當代藝術,從本土視角到國際對話,青幻舎始終在「版面上說故事」。每一本青幻舎的出版品,都不純粹只是藝術作品的集合,更表現了編輯團隊對當代文化的思考。他們選擇什麼樣的藝術家、採用什麼樣的設計語言、營造什麼樣的閱讀氛圍,都反映了青幻舎對時代精神的獨特理解。
這就是青幻舎,一個在紙頁間創造故事的地方。在這個「藝術圖書珍藏時代」的今天,它用30年的時間證明了一件事:真正的藝術,永遠不會過時。
青鳥書店「青幻舍特陳區」
去年開始,青鳥書店引進青幻舍的書籍於店內設立特陳書區,不僅將北藝青鳥及華山青鳥的選書更聚焦於藝術、設計和攝影領域,也吸引許多國內外讀者購買,讓讀者能藉由青幻舍的優質出版品,從不同角度認識藝文世界。
除了之前廣受好評的書籍再次引進外,青幻舍近期出版的新書也能在北藝青鳥購買到。本次陳列了兩個青幻舍書區,等待讀者來書店翻閱,從文字內容、圖像設計到書籍裝幀工藝,一同走入屬於日本原文書籍的獨特魅力之中。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