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2今天,我想來點蔬食 »
Jun.25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張惠菁:第一次說出
星雲聚散,文明更迭。時代的風中,有許多事物正第一次被感知。我們第一次找到語言,將它說出。
所有文章All articles
文化. 文學
朱和之的歷史小說《樂土》,描寫了樂土的失去,和樂土的追尋——一群人樂土的失去,卻是因為另一群人對樂土的追尋。
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John le Carré),在幾乎公認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說《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裡,寫了個看似平平淡淡、其實劇力萬鈞的開場。那是在一所升中學的預備學校裡,傾盆大雨中,胖胖的、不起眼、剛轉學來、沒有朋友的小學生比爾,注意到一位新來的大人開車進入校園裡。這個大人是吉姆,新來的代課老師,顯然受過傷,右手臂行動不良。然後漸漸地小學生發現,他法語道地,能說好幾種語言。小學生憑直覺知道這是一個不凡的人物。學校的教職員也感到,這人來到他們當中,就像鳳凰來到麻雀群裡。不過教職員的想像力不及小學生,只擔心這上過牛津大學、卻來路不明的人,會不會是罪犯。
奧斯汀的女主角們最大的危機,是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錯過婚期;《伊莉莎白.馬許的苦旅》的主人翁危機,則是帝國間的貿易競爭對他的婚姻插上一腳。
對還在不斷認識自己歷史的我們而言,能從台灣歷史中學到的一課即:歷史不會是一道答案全部已知的問題,不是一趟終點全能看見的旅程。
「我是啊,一直在逃,直到我漸漸能夠感到,逃跑也是在繪製地圖。」
時代已來到一個奇異點。文學在嶄新的世界面前,將首先獲得新的形狀,因為它是我們想像世界的途徑。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