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專題Features

最新專題

《Why Taipei Matters》
NEW

《Why Taipei Matters》

台北,一座融合活力與深厚文化遺產的城市,自然與創新和諧共存。蒼翠山巒、蜿蜒河流與繁華街道、時尚建築交相輝映,傳統與現代無縫交融。四季節慶注入色彩與生命力,無論漫步小徑、泡溫泉、品嚐美食,或沉浸夜生活,台北獨特的魅力令人難忘。 Taipei, a city of charm and creativity, blends vibrant energy with rich cultural heritage. Lush mountains, winding rivers, bustling streets, and sleek architecture showcase nature and innovation in harmony.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merge seamlessly, with year-round festivals adding color and flair. Whether hiking trails, soaking in hot springs, savoring delicacies, or enjoying nightlife, Taipei’s unique spirit captivates every visitor.

文山日常散步地圖
專題

文山日常散步地圖

當我們提到文山區,大家浮現腦海的印象是動物園、文教區,還是自然環境呢?這個台北最南邊的城區,具備四通八達的交通機能,更逾阡陌街巷佈滿有趣的人事物,堆疊出這裡專屬的厚度與活力。採訪數間落腳於此的店家,老闆對於街坊鄰里的觀察,充滿馥厚人情味;同時也介紹在地人才知道的步道秘境,讓靜僻的幽道山徑,領著城市行者探索台北大都會罕見的清曠風情。紀錄從日到夜的文山區,充滿活力的民生日常,平凡卻重要的生活樣貌。

嘉義 台灣高山茶的起源地
專題

嘉義 台灣高山茶的起源地

嘉義高山所生產的清香型烏龍茶最早從1970年代在梅山鄉龍眼村萌芽,並開展至竹崎、阿里山、番路等地,逐步發展為四大茶鄉,為臺灣茶轉向高海拔精緻茶的關鍵轉折。在嘉義茶產業50年之際,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與VERSE於2025年3月出版《解茶:高山茶都職人精神》,報導24位製茶職人的產製技術、職人精神,以及蘊含於茶湯中的創造思考,更可以從本書認識日常泡茶技巧,透過嘉義群山步道和亮點茶莊為目的,安排屬於嘉義的茶文化旅行。

早晨與咖啡的N種解讀
Good Morning ! Nespresso

早晨與咖啡的N種解讀

提起早晨的那杯咖啡,你腦中首先浮現的是什麼畫面?也許是在陽光灑落的餐桌前,講究地品嘗自己最愛的風味,又或許是準備一份簡易餐點與咖啡一同享用,甚至是伴著樂聲讓思緒隨著咖啡香慢慢舒展⋯⋯這一次,我們走入VV Café學長、Solo Pasta主廚王嘉平、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的早晨時光,探究由Nespresso VERTUO系列創造的咖啡體驗,如何為他們的一日之始寫下註解。

有花的人生
Our life as florists

有花的人生

春天來了!此刻正是花市中的花最多、最美的季節。隨著近十年花藝店鋪、課程在台灣百花齊放,「花」越來越進入並影響人們的生活,各人發展出各自和花朵的相處之道。三位台灣花藝師和花朵譜寫出截然不同的生命故事,在她們的實踐中,花藝可能是對藝術創作的追逐、自我療癒觀照的鏡子,抑或在家鄉土地紮根的臍帶;我們也推薦三種從城市到鄉野,你也能接觸花藝的有趣門道。

改變城市面貌的公部門推手

改變城市面貌的公部門推手

城市升級,是近年來各縣市面臨的共同挑戰。 隨著大疫來襲、永續概念成熟,經濟產業不再是各縣市唯一發展目標。不能出國的日子,各種城市策展、城市品牌塑造大爆發,人們開始挖掘城市的文化脈絡,凝聚獨一無二的城市性格與特色。 花蓮縣、彰化縣、嘉義市、高雄市,這四座城市在近年來蛻變出不一樣的文化面貌,背後的推手為正值壯年的六、七年級生,非典型政務官出身的他們,導入靈活的商業企畫邏輯、品牌塑造思維,為公部門注入新活水。本期《VERSE》專訪改變這四座城市的幕後推手,看他們如何突破傳統科層體制,改變城市面貌。

馬來西亞華人導演新浪潮

馬來西亞華人導演新浪潮

族群文化多元的馬來西亞,一直是華人電影圈中獨樹一格的創作能量。台灣多元自由的環境,讓許多因題材限制無法在大馬完整上映的電影,得以在台灣一刀未剪播出。從已是國際電影名導、台灣電影代名詞之一的蔡明亮,到廖克發、陳慶祥(阿牛)、黃明志等導演,都從台灣起步,在影壇上發光發熱。 近年來,有更多優秀的馬來西亞華人創作者進入大眾的視野。VERSE報導五位馬來西亞華人導演:蔡明亮、王禮霖、余修善、張吉安、劉國瑞,他們執導的電影分別探討身分、性別、族群議題,受到影壇的矚目與肯定,讓華人電影創作能量更加多元燦爛。 本專題收錄於《VERSE》021期「日本,嶄新的文化創意正發生」,現正販售中。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
Promotion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

自1997年開辦至今的「臺北文化獎」,每年以不同指標性議題及精神價值表揚各文化領域傑出貢獻者,期許能將台北定錨為吸收、轉化文化力量的樞紐。 2023年第27屆得主為台灣現代詩啟發者瘂弦、文資學者米復國、牯嶺街小劇場經營者姚立群和紀實攝影師張乾琦,四位得獎者年齡分布從中壯年到老年,橫跨文學、文化資產、劇場和攝影等領域。 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表示:「象徵文化真的是累積而來,今年四位得獎者在各自的領域,都有長足的厚度。」

音樂串聯大數據,後疫情給音樂產業的啟示
Music x Data x Technology

音樂串聯大數據,後疫情給音樂產業的啟示

全球音樂市場持續從後疫情時代加速進入數位時代,但國內流行音樂產業業者多數卻在進行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陷入難以因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導致整體市場快速萎縮的困境,彷彿陣痛期遙無止境。潮網科技多年觀察與深度輔導流行音樂產業,除了強化產業的數位知識外,更提供海內外音樂相關資源與資訊,透過數位行銷整合應用協助音樂產業業者彌補產業資訊落差,一同搭上時代的列車。

可以色色!台灣AV正發生
You Can Sè Sè Desu

可以色色!台灣AV正發生

COVID-19撼動全球的產業變化,也震出了台灣的成人產業。過去台灣的AV多為中國的平台所拍攝,近年則越來越多台灣原生的創作出現,從「捷運系列」到《華根初上》,驚動了主流媒體及各界人士,褒貶的聲浪與質疑不斷出現,卻也促使「合規」的成人影視環境誕生。本次專題透過AV女優、經紀人及平台方領路,探索這正發生的「台灣成人影視文化」。

我們的選擇,決定島嶼的未來
我們的選擇,決定島嶼的未來

我們的選擇,決定島嶼的未來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的時候,藉由一趟環島旅程,我們重新思索島嶼的未來。 從島嶼北方出發,看台北餐廳MUME與酒吧Bar Mood如何讓美味飲食變成永續餐飲;走入永泰林業位於新竹五峰鄉的林場,聆聽木構設計師郭恩愷與國產材相遇的故事;來到南方,台糖與九典建築攜手在台南沙崙打造智慧綠能循環聚落,以及總部位於台北的小智研發,將垃圾廢棄物化為創新建材,為未來建築找到新解方;繞行島嶼之南到台東達魯瑪克部落,看部落族人公民電廠展開自主之路;旅程的最後,抵達花蓮七星潭,蔚藍汪洋在眼前延展開來,洄遊吧以食魚教育引導大眾好好吃魚,認識海洋文化。 身為島嶼的子民,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選擇決定島嶼的未來。 主編|梁雯晶 編輯|VERSE編輯部

從職人到女性,用影像紀錄台灣
2022|TIDF

從職人到女性,用影像紀錄台灣

1987年起,透過膠卷與攝影述說故事的人變多了。2022年,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的固定單元「時光台灣」,以廣電金基金策劃的「百工圖」系列紀錄片,對比今昔職場;「台灣切片」則以女性為題,以個人創作看向社會樣態。從這些紀錄片裡,能看到個人與國家的不同的敘事面向,以及創作者如何受到時代啟發。 企畫|Mion 編輯|Mion、梁雯晶

不只是夜市:士林不可錯過的咖啡與甜點店
2022|Onepage Festival Plus+

不只是夜市:士林不可錯過的咖啡與甜點店

走進舊名「八芝蘭」的士林新舊聚落,探訪舊街老巷、靜謐優雅的天母社區、台北後花園陽明山。VERSE帶大家走訪五間不可錯過的士林咖啡甜點店,感受你所不知道的士林氛圍,士林有的不只是夜市,還有融合日式及法式風格的甜點店、老屋抹醬土司、斜坡上日本人開的咖啡烘豆店、隱於山上結合咖啡、植物及古道具的藝文空間,以及有著兩層樓小陽台的甜點空間。 企畫|顏志豪 編輯|郭振宇、梁雯晶

在路上的書寫
2022|Travel on the Road

在路上的書寫

無法旅行的日子,我們用書寫到遠方。 旅行的迷人之處,在於能短暫地抽離常規生活,以Google Map用點和線拉出長長的移動軌跡,將自己放逐至異地,感受他方的人文風土。如今因為疫情,阻隔了我們物理上移動的可能,但旅行的書寫無邊際,甚至能帶我們抵達更遙遠的遠方。旅行專欄作家dato將一個人旅行的自在,書寫成小誌,以募資獨立出版的方式,與讀者分享一期一會的珍貴記憶;非虛構寫作者阿潑,認為一場理想的旅行,既是要生出問題,也要追尋答案,她將一次又一次有目的或漫無目的的旅行,書寫成非虛構報導作品;「旅遊大叔」工頭堅與李桐豪,兩人漫談旅遊與書寫,最後才發現原來他們都是「囉哩叭唆」旅行文學的愛好者。 暫時到不了的遠方,就以書寫「在路上」。 企畫|蘇曉凡、梁雯晶 編輯|蘇曉凡、梁雯晶

來吃火鍋吧!
2022|Hotpot Together!

來吃火鍋吧!

火鍋是台灣最有味道的文化,沙茶火鍋、石頭火鍋、涮涮鍋、酸菜白肉鍋......各式五花八門火鍋皆有擁護者,但你知道火鍋是怎麼傳來台灣的嗎?讓飲食作家魚夫為你細細述說日本的鋤燒(Sukiyaki)如何在台灣落地生根成為火鍋。VERSE特別走訪南北,深度報導兩間酸菜白肉鍋名店的故事:台北台電勵進酸菜白肉火鍋、高雄劉家酸白菜火鍋。泡沫紅茶流行的年代,平價小火鍋成為手搖飲料的最佳搭配,如今泡沫紅茶雖退流行,但小火鍋可是歷久不衰,來看作家楊双子書寫台中人記憶中「純手工、下感情」的偈亭泡菜鍋。 誰說火鍋只有冬天才能吃?台灣人吃火鍋可不分春夏秋冬、颳風下雨,天天都是大啖火鍋的好時機,來吃火鍋吧! 企畫|蘇曉凡、梁雯晶 編輯|蘇曉凡、梁雯晶

《教父》50周年
2022|VERSE x 黑體文化

《教父》50周年

走過半個世紀,電影《教父》依舊經典,創下影史上許多難以突破的門檻。配合電影上映50週年,收錄諸多製作拍攝秘辛,演員、導演與幕後人員心得,以及拍攝花絮的《教父寶典》一書,正式授權台灣黑體文化發行。VERSE與黑體文化合作,刊載三篇《教父寶典》精選文章,包括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時隔50年後的自序、譯者李泳泉探討柯波拉對於電影的堅持,以及《教父》的劇本醫生勞勃.唐恩,如何撰寫父子權力交接的關鍵場景。此外,VERSE也特別邀請影評人膝關節撰寫專文評析:為什麼我們如此喜愛《教父》? 企畫|Mion、梁雯晶 編輯|陳葶芸、郭振宇

VERSE在巴黎
2022 | VERSE in Paris

VERSE在巴黎

台灣和法國雖然相隔萬里之遙,但從美食到電影、哲學到人文藝術,都受到法國文化的啟迪和影響。在2022的一年之初,VERSE親身走訪了一趟巴黎花都,走進了哲學月刊《Philosophie Magazine》編輯室、令人神往的法國電影資料館,也在最迷人的塞納河畔露天咖啡座,討論台灣電影在巴黎,訪問今年凱薩獎入圍最佳新人Lucie Zhang。即將在六月盛大開幕的台北國際書展,宣布了將第四度以「法國」為主題國。在這場閱讀的國際漫遊啟動之前,請先跟著VERSE一起透過文化的濾鏡,神遊巴黎。 企畫|林穎宣 編輯|林穎宣

2022,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
2022|94th Academy Awards

2022,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

今年的入圍作品格外精彩,導演珍康萍相隔12年帶來新作《 犬山記》來勢洶洶,史蒂芬史匹柏首度挑戰的歌舞片《西城故事》 話題滿滿,還有日本首度角逐最佳影片的《在車上》入圍四項大獎。 VERSE編輯團隊策劃「2022,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 專題,細細剖析多部重點作品,探討歌舞片及電影配樂魔力,還有《 在車上》的重磅專題。 企畫|Mion 編輯|Mion

大船出港,進擊的高雄三部曲
2022|Go Go Kaohsiung

大船出港,進擊的高雄三部曲

近年來的高雄,很不一樣。 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大港開唱、即將要在高雄舉辦的金曲獎頒獎典禮、文博會,甚至台灣設計展──蓬勃發生的文化事件,都讓這座佇立在國境之南的大城,褪去了重工業城市的形象,展現了生猛熱情的創造力與爆發力。但其實,高雄從來就不是文化沙漠,而是有細膩的歷史,有創造的熱情。 我們從高雄舊市區鹽埕出發,探索這座南方之城的優雅與摩登,在歷史浪潮及城市文化的灌溉下,如何孕育出高雄的海派性格、豐厚飲食文化,以及充滿生命力的音樂能量。大船已經在你面前,哪裡跑? 企畫|梁雯晶 編輯|梁雯晶、蘇曉凡

非典型圖書館
2022|翻轉你對圖書館的想像

非典型圖書館

在遍布全台的公共與學校圖書館之外,還有另一種非典型圖書館。這些空間在使用定義上,多了難以界定的流動性。他們是可外借圖書閱讀的書店、以時間重新定義知識價值的計時圖書館、舉辦各式課程的市民養成學堂、第一間以「台灣」為名的民間圖書室,以及位於深山中、傳遞香港及自由價值的圖書館。這些非典型圖書館所在,打破閱讀場域固有框架,各自以不同姿態,傳達獨特的價值與理念,如同存在於城市街角或鄉鎮山村的微小光點,串連起知識的光譜。 本專題收錄於《VERSE》011期愛上圖書館,現正販售中。 企畫|梁雯晶 編輯|梁雯晶、陳葶芸

我們的語言是電影,濱口竜介
2022|Hamaguchi Ryūsuke

我們的語言是電影,濱口竜介

日本導演濱口竜介在這兩年成為最閃耀的國際導演之一。在2021年,《偶然與想像》獲得了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在車上》則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2022年,《在車上》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等四項提名,成為國際最重要的亞洲導演之一。他的電影有著任性的長度、獨特的語境、和觀眾對話的魔力,而這些魔幻時刻的背後,他又是如何建構電影的呢?VERSE邀請四位知名評論人,從濱口竜介的電影風格,歷來作品的剖析,以及對《在車上》的深度探討。請跟著VERSE一起搭上那台紅色的車,深度了解關於濱口的二三事。 企畫|Mion 編輯|Mion

香港文化學
2021|𝗩𝗘𝗥𝗦𝗘 講座

香港文化學

香港孕育著豐富的文化與故事,而如今這座城市的日益灰暗,讓許多文化人來到了台灣,重建他們的生活與創作。VERSE特別策劃「香港文化學」系列講座,邀請身在台灣的香港人、熟悉香港的台灣人,以及持續在港的香港人,舉辦十場橫跨文學、建築、設計、飲食、電影、媒體、自然等各式議題的講座,讓台灣社會重新認識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並且持續用文化點著希望的火光,想像未來。

重旅行:走上台灣文化路徑
前往我們未曾知曉的台灣歷史

重旅行:走上台灣文化路徑

疫情改變了旅行的目的地。我們有更多機會前往許多沒造訪過的街道,沒走入的山林。許多人因此重新發現了台灣。 相對於社會流行的「輕」旅行,我們稱這次的路徑為「重」旅行—這些旅行可能不輕鬆,需要你對這些地點的過去與未來有更多一點的理解與好奇,需要你多一點的思索與感受。但我們保證,你在路上可以看到讓人讚嘆的風景,可以衝擊你的心靈,可以更認識這個土地的身世。這會是真正的身心靈之旅。

新北女力・永續前進
New Taipei Woman SDG Power

新北女力・永續前進

近十年來,整體社會走向既全球也在地,各種文化溝通的內涵和載具,以及人、社會和自然環境間的關係,都在發生改變。女性角色亦是如此,早已翻轉過去接受協助的角色,而在後疫情時代,投身疫病的研究員、醫護、運輸物流等業者,都有眾多女性身影,這正是一場女力倡議運動。 VERSE挖掘打破性別框架後、突破刻板印象的新北女力樣貌。

寫時代的歌
2021|大人中 ✕ 等到風景都看透

寫時代的歌

《VERSE》第7期的封面故事以「From Verse to Chorus/寫時代的歌」為題,引領讀者進入博大精深的華語歌詞世界,內容包含:各世代的作詞人李焯雄、葛大為、藍小邪、艾怡良提出對於作詞環境與趨勢的觀察。 封面人物盧廣仲揭露創作幕後及心境變遷;金曲歌王Leo王分享他直球對決的嘻哈創作;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歌詞創作者,包括武雄、謝銘祐、拍謝少年、米莎、桑布伊、舒米恩,闡述詞作背後的思量及文化意涵;最後再由創作歌手HUSH、蕭賀碩、陳修澤,以及資深詞人周耀輝分享對香港青年開設歌詞寫作班的心得。專題中還藏有許多彩蛋,陸續為大家介紹更多音樂人的故事!

李俊賢:TAKAO.台客.南方HUE
2021|李俊賢回顧特展之南方視界

李俊賢:TAKAO.台客.南方HUE

李俊賢(1957~2019),人們稱他館長,稱他爐主,他同時也是策展人,評論人,寫生藝術革命家,南方觀點的拓荒者。 即使具有留美背景,李俊賢方向始終是擁抱台灣土地。今年5月,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李俊賢回顧特展,走出清涼的場館,我們必得瞇起眼睛、仰脖以望,那是一時代無法掩飾的大精魂大格局,在李俊賢之前,那尚未發生,在李俊賢之後,也可能不將再有。

Podcast|MY WAY:探索台灣的文化風景
Lexus ✕ VERSE 聯名播出

Podcast|MY WAY:探索台灣的文化風景

由VERSE將和LEXUS汽車聯名推出的Podcast《My Way》,是台灣首次由一個大企業sponsor及一個媒體所製作的全新節目。每一集會由主持人張鐵志,訪談一位文化或價值的創新者,每一個月,企劃一大主題。從新時代精神啟程,一路行經旅行、音樂、影劇、飲食、生活美學等各個文化支站,探索台灣各處的文化創造者、商業創新者,以及創意生活改變者。

溫柔的力量:人權與文藝的正義聯盟
掀開歷史創傷記憶

溫柔的力量:人權與文藝的正義聯盟

談到倡導人權的相關團體,過往我們會想到國際特赦組織、促轉會或真促會等國內外機構。而在台灣民主漸趨成熟的今日,我們回顧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那段晦暗歷史,除了咎責、求償之外,還有哪些方式能讓大眾體悟過去?在現代時空背景下,無論民間或公部門的人權倡議都更多元、更藝術也更親民了。 本專題透過春山出版的《白色恐怖散文選》書摘、再拒劇團演出介紹,及人權館近年來努力促成的各種對話與結盟來掀開歷史迷霧。國家人權博物館作為台灣倡議人權的文化機構,從2018年創立至今已藉由展覽、藝術創作、文學出版等,努力推廣人權議題,陸續推出的展演、出版物、藝術季與教育講座⋯⋯皆為了提升台灣人權素養,希望可以更柔軟地開啟溝通橋樑,使我們能審慎地開拓未來。

TIDF「再見真實」
2021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再見真實」

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策展精神,選映近14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將於四月底展開連續十天的紀錄片盛會。除放映外,更有一系列座談、展覽、劇場演出等豐富活動,從不同面向拓寬觀眾對於紀錄片的想像。 日期|4/30 (五) -5/9 (日) 地點|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票價|單場票100元;套票10張500元 (ibon售票)

關於閱讀的各種模樣
誰還在讀書?探訪職人的生活與閱讀

關於閱讀的各種模樣

作家吳明益說,相對於數位閱讀,書的閱讀是讓人「專注在一行一字裡面」,讓人「擁有一段無與倫比的沉浸經驗」。因為書本,是觸感、氣味、視覺構成的獨特體驗。《VERSE》005封面故事包含兩個主題:「誰還在讀書/做書」: 關於「做書的人」:我們描繪出版業的當代模樣,探詢成功的出版社如何在逆境中突擊,提問如何成為一位總編輯(初安民、葉美瑤、張惠菁),並邀請著名的出版人與編輯人分析閱讀趨勢:林載爵、沈雲驄、董成瑜和盛浩偉;第二部分「讀書的人」與愛讀書的時裝設計師詹朴合作企劃跨界閱讀,由四位職人以迷人的時尚影像面貌談閱讀:電影人李烈、棋士黑嘉嘉、料理人Wes以及出版人朱亞君;阿朴自己也書寫閱讀如何影響他的創作。

樹林裡的國家寶藏
走入國家影視聽中心的影音片庫

樹林裡的國家寶藏

在的樹林片庫中,有什麼可稱作國家寶藏?得到的答案幾乎一致:「全部都是寶!」惟問到修復師有什麼是他認為最特別的國家寶藏,他回答,是阮玲玉主演的《戀愛與義務》——全台灣絕無僅有的染色片。1930年代尚未發展出彩色電影,當時的創作者為讓影像看起來更繽紛,便想出將黑白片染上彩色顏料的點子。 出品於1931年的《戀愛與義務》即樹林片庫的惟一染色片。「劇情愉悅時是橘色,憂鬱是綠色或藍色」,修復師認為《戀愛與義務》作為鎮館之寶當之無愧!除了稀世藏品外,劇情片的大明星、電影海報的古早味、新聞片的歷史記錄、廣播節目的主持談話⋯⋯時過境遷的遺產、往日懷念的風景、電影人的未竟之夢,還有許多無價的研究史料,全在片庫中靜待開箱,期能再次閃亮登台。

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
重啟台灣地圖上的獨特城市

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

「在」基隆的在,有三個意涵。 人的「住在」與「待在」:一座城市的長成與轉變 空間上的「存在」:不只看見基隆的海,也看見基隆的山 時間上的「正在」:在這個時間點,我們如此想像基隆的未來 山、海與一座城市的可能性。 曾經,我們這些非基隆人對這座城市的印象是模糊的。 廟口、和平島,海風與海鮮,是我們最有印象的事物。 直到這幾年,基隆重新在我們的眼前重新出現。 我們開始知道,這個地方的身世,其實就是一頁台灣四百年的故事:從大航海時代,到日本時代,乃至二二八,及 1949 年代的大遷徙,都在這裡留下了歷史的印記。我們開始看見,基隆在這幾年進行了以文化先行的城市改造運動,不僅透過大歷史再造現場計畫讓城市的歷史與記憶被以嶄新的方式認識,更邀請許多重要建築師來到基隆,建立關於新的城市想像。 同樣重要的是,更多年輕人回來或者留下,由下而上展開各種文化和社會實踐。一個新的基隆正在誕生。很少有一個地方的山、海、城如此緊密地濃縮與交織在一起,同時又具有豐厚的歷史疊層,及濃烈的氣味與顏色。你會在這次專題中重新認識一座台灣地圖上的獨特城市,而這座城市的故事甚至不只是只屬於這裡。 基隆故事作為台灣歷史的一部份、人們在生活中建立的美好日常、返鄉青年的創造力、市政府在城市改造的規劃與實踐,這一切經驗與故事都是不只屬於基隆,更希望打開整個台灣對一座城市想像的可能性。
 完整內容收錄於《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一書,歡迎購買詳閱。

台灣製造!優良電影現正熱映中
2020|為什麼大家開始愛看台灣電影

台灣製造!優良電影現正熱映中

2020年至今,台灣電影大放異彩,《怪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消失的情人節》《無聲》《親愛的房客》《孤味》《同學麥娜絲》《腿》等國片皆引發熱烈討論,也締造亮眼的票房成績。這些電影人努力創作,哪怕未必能攫取影迷目光,始終沒有離開崗位。終於,我們走進了戲院,見證這片土地的自由多元,親睹這些影人的嘔心瀝血,並且從這些貼近我們生命經驗的台灣電影之中,或拾起了塵封的記憶,或找回了面對明日的勇氣。

一個博物館的生存之道:現代博物館的創意轉型
2020|我們為什麼要踏入博物館

一個博物館的生存之道:現代博物館的創意轉型

近年來,我們看見越來越多博物館開始做了許多新嘗試。 無論是已經發展有一段時日的數位轉型、不一樣的展覽場域、更貼近民眾的策展主題,或是製作出同時具有理解與收藏價值的館刊、文創商品⋯⋯ 博物館,不一樣了! 此次專題,VERSE 網路編輯團隊深度採訪了目前台灣 5 個具有指標性的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並額外加入甫開館便表現亮眼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以更多地去瞭解現代博物館的現況、他們在經營策略上可能遇到什麼樣困境、為什麼他們會需要轉型、要如何轉型,以及試著去問問——身為民眾的我們為什麼要踏入博物館? 除專訪外,我們也邀請了文化銀行邵璦婷與故事 Story Studio 陳玠汝撰寫專文。文化銀行與故事 Story Studio 在近年與博物館有著密切的合作,以「參與改變的一環」身份,分別分享品牌行銷、內容策展的經驗。 幸運的台灣在 2020 年的此刻已經能讓生活重回正軌,或許是時候再次走入你或熟悉或陌生的博物館,用新的眼光去認識他們,探尋與這塊土地更深刻的連結。

賈樟柯的電影宇宙
凝視賈樟柯創作核心

賈樟柯的電影宇宙

賈樟柯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他的劇情片具有高度的寫實性,而他也善於以紀錄片或「偽」紀錄片,去捕捉現場與口述歷史。而不論什麼形式,他的鏡頭總是對準了當代中國的轉型,從城市到鄉村。這個專題分別邀請知名影評人鄭秉泓分析他的電影語言和主題,詩人作家廖偉棠則是評論了他最新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也是長期關注賈樟柯作品的本刊總編輯張鐵志則與賈導在線上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

台灣ㄉ當代字典:十個呈現台灣新世代的文化關鍵字
2020|10組關鍵字,反映10種台灣文化

台灣ㄉ當代字典:十個呈現台灣新世代的文化關鍵字

10 組關鍵字,反映 10 種台灣當代不一樣的文化現象。此次專題由「VERSE 網路編輯部」規劃,特別邀請 《秋刀魚》主編陳頤華、故事 StoryStudio 網站專欄作家吳亮衡、《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系列出版作者何昱泓、社群丼兼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創辦人陳思傑、《台味誌》兼就曰設計創辦人 Ryan Hong,以及社群教母張嘉玲,以其各自擅長視角分享 10 個關鍵字的特殊見解與分析,以有時候有點幽默可愛,有時候又有點嚴肅認真的方式,希望讀者能以不同角度認識、理解 10 個台灣當代的文化現象。 #裝可愛無罪 #台味的崛起 #厭女恐同仍未消失 #小心有酸民 #貓派當道 #影響台灣的中國流行文化 #政治成癮的台灣人 #網路上人人是專家  #厭世的積極青年 #網美是一種新商機

Why Taiwan Matters?
專題:台灣對世界的獨特意義

Why Taiwan Matters?

對世界上的許多人來說,台灣是一個不存在的國家。對台灣許多人來說,我們經常焦慮不被世界認識,煩惱別人唸錯我們的名字,厭惡我們被阻擋參與國際組織。但我們總是很努力地在改變這座島嶼,我們一直堅韌地、勇敢地前進。 今年的疫情重擊了全世界,卻意外地讓國際重新認識這個東方的小國,更了解我們的防疫措施、健保制度、民主治理、數位實力、公民文化,與一位女總統。 台灣對世界有什麼獨特的意義?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問,我們真的足夠了解自己嗎?我們真的知道,台灣該如何對世界述說自己的故事嗎? 這座島嶼有著複雜而迷人的歷史身世,有著繁複而多樣的自然地景與生態,這一切塑造了如今我們獨特的身分與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民主化與社會轉型,更打破了許多陳舊的枷鎖與封閉的視野,促成了許多新價值的湧現,讓人的主體性更為昂揚。 Why Taiwan Matters? 因為我們有唐鳳這樣一位持續追求開放政府超越既有性別框架的數位政委, 因為我們有植根於豐沛民間文化並能轉譯創造出前衛美學的藝術家, 因為我們有原住民主廚守候在南國部落,結合傳統與創新手法料理土地滋味, 因為我們能在軟硬整合的產業基礎上,加入更多創新設計和永續能源的觀念, 因為我們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因為我們願意不斷創新實驗,不斷自我挑戰, 因為我們渴望一個更自由、更正義、更多元的社會,並且願意一起為之奮鬥。 這不是個好時代。過去幾年全球民主急遽退潮,我們鄰近的香港正在陷落。 但這一切,使得我們信仰的台灣價值格外可貴。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自己,更知曉這塊土地上的各種美好與勇敢,並持續地向世界述說屬於我們的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