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故宮×徠卡雙百年對話:黃俊團、蔡定邦用鏡頭凝視千年文物

故宮×徠卡雙百年對話:黃俊團、蔡定邦用鏡頭凝視千年文物

202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徠卡相機同時迎來百年誕辰,兩個承載不同記憶的文化符號在此刻交會,將讓我們看到歷史的脈絡如何被時間凝結。

故宮是藝術的殿堂,收藏著中華文明千年來的璀璨結晶;徠卡則是現代影像的經典,見證了攝影藝術從誕生到成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當古老的文物遇見精密的鏡頭,當千年的智慧與百年的技藝碰上,我們可以看到文化的傳承,以及觀看方式的革新。

我們邀請兩位不同世代的攝影師黃俊團與蔡定邦 —— 以徠卡為媒介,重新凝視故宮。黃俊團游走於街頭與次文化之間,他的鏡頭帶著浪漫不羈的氣質,將歷史拉近至當下的溫度;蔡定邦以新二代移民的敏銳視角,透過家庭與身份的書寫,回應個人與時代的交疊。兩人分別代表著台灣攝影的在地根系與國際延伸,將故宮從歷史殿堂轉化為可感、可思的當代場域。

百年的時間跨度,讓我們得以站在歷史的交會點上回望與憧憬未來。透過這兩位攝影師的鏡頭,我們看見故宮如何從歷史的象徵,轉化為活生生的文化現場;也看見徠卡如何延續著「真實記錄」的精神,在新世代攝影師的手中綻放出不同的光芒。

黃俊團:紀錄那些奇聞軼事

黃俊團:「跟動輒上千年的院藏相比,故宮百年這件事可能顯得輕微了些。但比起那些集體使命,我更在意這兩三代人如何傳承保護這些文物的奇聞軼事。開館前的展區封條,館內看似低調、卻各有故事的志工,甚至故宮後方的秘境瀑布及獨棟民宅,都更深深吸引我的目光。這些細節雖不宏大,但這才是我想要記錄下的底蘊。」

黃俊團 Profile /使用機型:Leica Q2 Monochrom / Leica M6
台灣知名攝影師黃俊團,以捕捉當代次文化視覺印象見長,創作範疇橫跨街頭攝影、時裝、文化紀實、主流音樂、獨立樂團、刺青藝術及各類次文化領域。其攝影作品以浪漫不羈的鏡頭語言著稱,擅長穿梭於主流與次文化之間,以獨特視角展現直覺且細膩的真性情。憑藉敏銳的影像觸覺和豐富的創作經驗,經常受邀擔任各大攝影競賽評審,包括「不出門寫真大賽(Film At Home)」以及新光三越SKM PHOTO國際攝影系列活動等,其專業判斷備受業界推崇。

蔡定邦:用光影與物件對話

蔡定邦:「相隔四年,因為此次的拍攝我再次踏入故宮。在此之前查了很多的文獻與歷史資料,當從右側至善園路口,一進入園內,那些史料背景可直接拋於腦後,園裡的陽光灑落在樹蔭下,完全憑感覺在探索這一切,用慣了黑科技的我,還不太習慣徠卡手動對焦,曝光自行調節,那是最純粹的操作,此次我透過聚焦又失焦與這地方進行對話。

炎熱午下,拍攝完至善園,已經差點熱暈,總算到了故宮裡悠哉晃晃。看著櫃內展示的文物,玻璃的光影也是與物件的對話方式,走至不同的面向,光影會逐漸不同,好似至善園裡陽光照射的樹蔭。透過玻璃折射再進入鏡頭,鏡頭感光元件接收又產生了不同的顏色解析,有總微妙難以訴說的美感。照片有時因快門過低,有時曝光不足,有時不夠望遠只能回家後製裁切,也許就像故宮物件經歷上百年時間刻畫出的那樣吧,具有瑕疵與不足的美感。」

蔡定邦 Profile /使用機型:Leica M11-P black
1999年出生於桃園的台越混血青年攝影藝術家蔡定邦,12歲起便開始自學攝影,在攝影及書籍創作領域屢獲國際肯定。2024年,他以作品《本是同根生》榮獲巴黎光圈攝影書獎,成為台灣首位獲此殊榮的藝術家。該作品深刻探討他與哥哥間的親情糾葛與疏離感,觸及家庭關係及精神健康等沉重議題。其影像創作以探索自我與家庭為核心,獲得國內外藝術界高度讚譽,堪稱台灣新生代攝影力量在國際舞台的重要代表。除巴黎光圈攝影書獎外,他亦曾獲得2022年攝影上桌Photo Go獎、哈蘇攝影獎出版獎等多項殊榮。

購買 VERSE 雜誌

《VERSE》032「故宮,百年之後?」,訂閱更多藝術走入生活的實踐。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鄭琮諺 攝影/黃俊團、蔡定邦 相機/Leica
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
  • 文字/鄭琮諺
  • 攝影/黃俊團、蔡定邦
  • 相機/Leic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