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越混血攝影師蔡定邦《本是同根生》:26歲獲巴黎光圈攝影書獎、哈蘇獎雙料肯定
當蔡定邦推開哥哥房間的門時,眼前是一片無法踩過去的髒亂。三年斷聯後的一通急電,讓這位26歲的攝影師意外窺見了另一個世界——房間深處的藥袋上,密密麻麻寫著焦慮症、思覺失調症、抗憂鬱的藥名。那一刻,他意識到兩人已經站在完全不同的天平上。
1999年出生於桃園的臺越混血攝影藝術家蔡定邦,從12歲開始自學攝影與影像創作,短短幾年間便在國際攝影界嶄露頭角。那一通急電讓他意外窺見哥哥的精神疾病處境,並催生了榮獲2024年巴黎光圈攝影書獎的《本是同根生》。此外,他還獲得2025年哈蘇攝影獎出版獎、2022年攝影上桌 Photo Go 獎等多項國內外肯定;最新作品《水噹噹的金雲阿姨》亦獲得哈蘇基金會贊助金支持。這位26歲的攝影師,以近乎殘酷的誠實,重新定義了家庭攝影的可能性。
榮獲2024年巴黎光圈攝影書獎的《本是同根生》以雙開頁設計,呈現了平行世界的兄弟倆截然不同的處境。
從電影到攝影的轉向
蔡定邦的創作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早期學習電影時,他深受各種理論框架束縛:寫實主義、法國新浪潮、超現實主義——這些概念讓他在創作時綁手綁腳。一部耗費八萬元拍攝的紀錄短片,最終一事無成,讓19歲的他就背負債務。
而轉向攝影創作的契機,來自成本與回饋的巨大落差。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書盒子工作坊,僅花費800元就能學會手工書製作。《本是同根生》的正面回響,更讓他確認了平面攝影的潛力。「接近一百倍的差別!」他回憶起那個關鍵時刻,因此便決定「那就繼續做平面的東西。」
老照片裡藏不住的真相
翻閱家中的老照片時,蔡定邦發現,即便是擺拍的合影,每個人的精神狀態依然無所遁形。幼稚園畢業照中,所有孩子都笑得燦爛,唯獨哥哥面無表情;家庭聚會裡,自己總是笑臉盈盈,哥哥卻始終帶著某種陰鬱。
這些細節讓他決定將老照片納入攝影書的創作中,形成一種跨越時間的對照敘事。「精神狀態是藏不住的,就算是擺拍,大家都要笑要開心,但我哥就是一直有一些情緒狀況。」從幼年到成年,兩人的差異早已在影像中留下痕跡。
《本是同根生》採用雙開頁的呈現方式,左右兩邊分別展現兄弟倆的生活狀態。這樣的並置並非只是視覺上的對比,更是想表達來自相同家庭卻走向兩個平行世界的碰撞。蔡定邦一側的照片來源多元,有朋友用拍立得拍攝的,有人用手機記錄的,也有專業相機捕捉的瞬間。這種質感的豐富性,反映出他社交圈的活躍與多樣。
相對地,哥哥一側的照片質感統一,因為只有蔡定邦一人在拍攝他。這種技術層面的差異,無意間揭示了兩人生活境遇的根本不同,一個被多元的關係環繞,另一個則相對孤立。
友人拍攝的蔡定邦
蔡定邦拍攝哥哥
技術與理念的辯證
在數位化的時代,蔡定邦堅持以實體書籍作為創作載體,這種選擇並非懷舊,而是對感官體驗的重視。「數位化時代會更缺乏實體的東西跟有觸感的東西,」他認為攝影書的材質選擇、翻頁的觸感、甚至書本的氣味,都是數位載體無法提供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攝影書提供了不同於電影的自主性——觀者可以控制翻閱的節奏,有人花兩小時細讀,有人快速翻完,有人一張照片看十分鐘。這種詮釋的自由度,讓影像敘事獲得了更豐富的可能性。
蔡定邦的創作深受多位攝影師影響。李岳凌的《Raw Soul》是他的攝影書啟蒙,那種將故事、音樂、節奏、詩意融合的手法,讓他看見了攝影書的敘事可能。深瀨昌久的《鴉》和自拍作品,則以其「自私」的誠實深深打動他,「好的藝術家要夠誠實,把自己的各個面向掏出來。」石內都拍攝母親遺物的作品,則啟發了他對間接敘事的理解,不通過直接的視覺衝擊,而是讓觀者通過物件自行想像和建構故事。
有趣的是,蔡定邦對攝影的態度與他早期對電影的敬畏形成強烈對比。「我對電影太尊重,太愛她,所以不敢超越這些框架,」他坦承自己在電影創作時被理論束縛,「但攝影書我敢,我可以拿Google裡畫質很差的照片,甚至是有馬賽克的影像。」
這種「不敬」反而釋放了創作的能量。他所創作的攝影集中許多照片來自Google網頁下載,容量只有100多KB,輸出品質堪慮,但這些技術上的「缺陷」,卻成為作品情感表達的有機組成部分。
收錄於《本是同根生》中的老照片
年輕成名的焦慮與野心
作為台灣首位巴黎光圈攝影書獎得主,蔡定邦對「成名」這件事保持著複雜的心態。一方面,他享受被認出、被要求合影的快感;另一方面,他也擔心過早成名可能帶來的創作枯竭。
「我每做完一本,都會問自己下一本還能接近或超越前一本嗎?」這種自我質疑有時甚至讓他陷入憂鬱。但隨著《水噹噹的金雲阿姨》獲得哈蘇基金會贊助,他逐漸確信自己的創作能力具有持續性。
他的野心更加遠大——不僅要在攝影圈獲得認同,更希望將攝影書和攝影藝術推廣到更廣泛的文化圈。作為台灣攝影圈的一員,他深信本土創作者的實力,只是缺乏向國際展現的自信。
獲得2025年哈蘇攝影獎出版獎的《水噹噹的金雲阿姨》
私人攝影的距離美學
從《本是同根生》到即將出版的《絨邦》和《水噹噹的金雲阿姨》,蔡定邦的作品都帶有強烈的私人色彩。但他不願被「私寫真」的標籤框住,更願意將這視為一種「距離美學」的體現。
這種距離感來自他獨特的成長經歷,從小不斷流動,反覆與母親、與哥哥分離,造成他與家人之間的情感隔閡。「很多人都會問我為什麼敢拍家人,我想說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嗎?」直到後來他才意識到,這種敢於將鏡頭對準親人的勇氣,源自一種只屬於他們家庭特殊的疏離感。
這種疏離並非冷漠,而是讓他能夠跳脱傳統家庭攝影的溫情框架,以更客觀的視角捕捉人性的複雜面向。透過鏡頭,他反而重新與家人建立了新的連結方式。
《絨邦》內之舊照片
家庭作為創作的戰場
而蔡定邦之所以選擇家庭作為攝影的主要場域,並非出於溫情脈脈的懷舊,而是因為認知到這是最真實、最複雜的人性舞台。在這裡,愛與疏離並存,親密與陌生交織,每一次快門都可能捕捉到人性最幽微的瞬間。
他的家人已經習慣了攝影的存在,當父母打鬧到一半時,會突然停下來說「不要再鬧了,再吵下去阿邦會衝進來拍照」。攝影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有機部分,這種狀態讓最自然的瞬間得以被捕捉。
蔡定邦的攝影革命,並非技術的創新或美學的突破,而在於他重新定義了「親密」的含義。在他的鏡頭下,家庭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避風港,而是人性最真實的戰場;親情不再是純然的溫暖,成為了複雜情感的混合體。這種誠實的直視,或許正是他作品能夠跨越文化界限,獲得國際認同的根本原因。
在這個影像氾濫的時代,蔡定邦的作品提醒我們,真正有力量的攝影不在於技巧的純熟或構圖的完美,而在敢於面對最不願面對的真相。那些失焦的底片也好,畫質模糊的手機照片也罷,當它們承載著真實的情感重量時,就具備了超越一切技術標準的感動力量。
《本是同根生》蔡定邦創作個展
日期|2025.10.4 - 10.25
地點|未命名空間 @weimingmingwmm
共同創作|蔡俊賢
策展|長椅小姐 @o0missbench0o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鄭琮諺
對世界沒有疑問的人,不過是慢性死亡罷了。
@z_y_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