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我的性別就是me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我的性別就是me

吳伊婷與前伴侶吳芷儀是台灣首對合法登記結婚的跨性別伴侶,2009年兩人創辦「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為跨性別和間性人的權益奔走。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

吳伊婷與前伴侶吳芷儀是台灣首對合法登記結婚的跨性別伴侶,2009年兩人創辦「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為跨性別和間性人(intersex,生理上不符合男性或女性的二元概念)的權益奔走,辦記者會、走上街頭、四處宣講⋯⋯是跨性別運動中鮮明的身影。吳伊婷期待,跨性別夥伴獲得更多勇氣,以及大眾能打開好奇心,更去理解他們。

走進吳伊婷老公寓二樓的家,堆滿雜誌的客廳沙發上,擺放著寫有「看見跨性別、禁止性騷擾」等標語的看板,是「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在2013年參加同志遊行時製作的道具。

若搜尋當年新聞,可以看見協會的四位成員,不論男女都裸著上身、高舉看板,和跨性別者不被社會大眾見容的景況相比,「當時的新聞版面都是我們。」吳伊婷說。

隨著台灣在2019年通過同性婚姻法案,吳伊婷觀察到這幾年越來越多性別倡議團體的關懷轉向,投入更多資源在跨性別和其他性少數團體上。包括今(2022)年邁入第四屆的「台灣跨性別遊行」,由於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自2019年從「台灣同志遊行」活動中獨立出來辦理,參加人數在今年創下歷年新高,顯示跨性別族群日益受到重視,但看在吳伊婷眼中,「我覺得有點太晚了,慢了十年。」

我想給你的是勇氣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主要服務對象為跨性別者和間性人,以個案訪視、宣講、政策抗議等行動為其爭取政策、工作、家庭等權益。近三、四年,協會的活動量銳減,吳伊婷坦言,幾年前和伴侶分手後,她因為身心狀況放緩腳步,加上協會成員來來去去,無法穩定提供服務,目前僅剩下她和另一位成員偶爾接受演講或採訪邀請。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為跨性別和間性人爭取權益,但近三、四年協會的活動量銳減。

「因為協會有點像是中繼站,成員來學習需要的資源後慢慢就會離開這裡。」吳伊婷解釋,在台灣若要更換身分證性別,跨性別者需要經過性別重置手術,摘除陰莖、睪丸,或是子宮、卵巢、乳房;且事前需要拿到精神科的診斷證明,當中的執行、用藥、與家庭溝通等細節繁雜,因此協會會擔任提供資訊和陪伴的角色。

近年醫學研究與社會主流觀點不再視跨性別為需要醫療介入的精神障礙,但跨性別者在社會上仍會受到家庭、校園或職場的異樣眼光、騷擾和不平等對待。許多跨性別者為這些社會壓力所苦,即便在協會中得到幫助,還是難以站出來為自身權益發聲。

在性別不明關懷協擔任理事長十餘年,吳伊婷曾在收到一位跨性別者的父親來電後,遠赴澎湖望安,在小島上三天的日子裡盡可能為兩代搭建理解的橋梁。對於社會運動帶來的改變,她不奢望在短時間內帶來巨大轉變,「那個小孩後來過得滿好的,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吳伊婷希望透過行動為跨性別夥伴帶來勇敢。

透過這些行動,吳伊婷希望為跨性別夥伴帶來一些勇敢,就像當年的自己一樣。

2008年,吳伊婷因為跨性別者的身分求職不順,在PTT發文、發新聞稿給媒體,故事見報,她因此得到工作機會,媒體的報導和公司對她遞出的橄欖枝,讓她意識到自己以來的堅持沒有錯,「別人的贊同和支持給我勇氣,讓我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吳伊婷想告訴其他跨性別夥伴,「唯有堅持你跨(性別)沒有錯,你才有底氣去指責別人:『你不應該這樣對我。』」

我們需要保持好奇心

面向不熟悉跨性別的大眾時,吳伊婷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性別教育,「在外面演講時,講到最後我都會說,我們現在不只是在講性別。」

「跨」性別,從男跨到女、從女跨到男,反映出性別只有男女,沒有其他選項;又或者,「跨」到什麼程度才能被認可?跨性別的議題複雜,背後延伸的是對性別定義、性別形象等不同面向的討論,不論是社會大眾還是跨性別社群,都仍有不同的聲音。

吳伊婷舉例,坊間對於「跨性別女性」相對狹義的定義是:經過睾丸陰莖切除、陰道成形、胸部整型者。然而女性本來就有各種形象和模樣,跨性別女性化妝、穿裙子、穿高跟鞋⋯⋯要做到多符合傳統性別想像才是「真女性」?吳伊婷身為跨性別女性,也曾受這個問題所困擾,「後來我才發現沒有必要這樣,因為女生沒有單一定義,打扮上別人能看出我是女生就好。」

吳伊婷認為女生沒有單一定義,在外面演講時,「講到最後我都會說,我們現在不只是在講性別。」

又或者,反對免術換證者認為,一旦跨性別者不需要經過性別重置手術,就能更改身分證性別,若有自稱跨性別女性未經手術更改性別,在使用女廁和女性更衣室時,可能對女性造成威脅。吳伊婷認為這樣的論點並不足以成為反對免術換證的理由,「有誰會在上廁所時被檢查身分證呢?」吳伊婷反問,「真正騷擾他人的人是犯罪者,跨性族群不該被當成箭靶。」

這些議題都不會有簡單的答案,吳伊婷也不打算強加自己的觀點,而是問道:「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為什麼鳥會飛?」她希望大家能先打開好奇心,「人類的進步是從好奇心開始的,那為什麼不會對跨性別者有好奇心,進而去認識我們,而是直接排斥?」

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意識到二元性別外的無限可能,吳伊婷說,「這個社會對性別的定義一直在放寬,性別以前堅持不動,現在開始流動,你想詮釋它是什麼就是什麼,我的性別就是me,由我去詮釋我的性別是什麼。」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5封面故事「是男生,是女生,是流動與多元」,更多關於性別流動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陳湘瑾 攝影/吳昭晨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陳湘瑾 攝影/吳昭晨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陳湘瑾 攝影/吳昭晨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陳湘瑾 攝影/吳昭晨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陳湘瑾
  • 攝影/吳昭晨
  • 編輯/郭璈
  • 核稿/郭振宇
陳湘瑾

陳湘瑾

畢業於台灣大學新聞所。寫文章、做podcas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