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一夜共感是共創城市記憶,看見交界是覺察自己 白晝之夜,是 2002 年於法國巴黎首創,在夜晚展開的大型藝術活動。2020年台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林昆穎提起白晝之夜的緣起,是源自於「巴黎人『怕』什麼?」。在市民的回答中,占比最高的兩個答案,是怕微弱路燈下夜晚的黑、以及怕難懂的當代藝術。
人物 觀點 飲食 一顆完美的蛋黃酥是如何製成的? 台北兩大知名麵包及法式甜點的烘焙職人──世界麵包大賽冠軍陳耀訓以及法國巴黎甜點公開賽金牌李依錫──以各自的手藝、觀點及講究,創作出口感與風味皆令人耳目一新的蛋黃酥。蛋黃酥已不再只是大眾傳統印象的蛋黃酥,而是一種展現了台灣當代職人精神的創新演繹。
人物 鄭宗龍:從泥裡出生到帶著台灣藝術走向世界 1973年由林懷民創辦的雲門舞集今年正式由鄭宗龍接任藝術總監,這個國際最熟悉的台灣藝術團體跨入一個全新階段。林懷民說鄭宗龍「從泥裡出生」,的確,他擅於自擺攤叫賣的兒時記憶汲取靈感,將民間文化元素轉譯為動人的舞作。他和同世代的創作夥伴要在這個土地上,甚至世界上,鬥陣浪流連。
人物 觀點 國際觀點:羅冠聰 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心中都有個台灣的投射——關於文化,關於生活。直至香港的政治矛盾愈來愈尖銳,更多關於政制、未來的討論,大眾漸漸將視線挪移至已民主化的台灣,寶島漸漸成為香港人心中投射的政治楷模。深紅的中國大陸,半死不活的香港,以及自由蓬勃的台灣,形成了華人社會獨特的政治延線,也讓在夾層的香港人在強烈對比下,意識上愈來愈靠近台灣的公民社會。
人物 長訪談 Long Interview:黃聲遠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的 5 月應會現身於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展場。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土地、台灣的人和何以讓台灣自由的元素。二十多年來,黃聲遠帶領田中央團隊深耕宜蘭,他們的作品不僅獲得總統創新獎、國家文藝獎等多個大獎,近年更在世界巡迴展覽,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土地與人,並用台灣的價值回答這個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我們將如何一起生活。
人物 唐鳳:一名無政府主義者如何成為台灣 icon 這些年,加諸在唐鳳身上的標籤實在太多,她既不抗拒也不同意。在她心中,這些標籤只是發語詞,不是語言中有意義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給自己下個標籤呢?她說:「可能就是『我』吧,這是個沒有所指、沒有意義的字。」
人物 地方 觀點 飲食 AKAME 主廚彭天恩用料理說出土地的故事 「我喜歡下雨過後土地的味道,會想到家。」餐廳 AKAME 創辦主廚彭天恩(Alex)倚著敞開的車窗,悠悠道來。我們正馳騁在屏東縣霧台鄉的群山中,雨剛停,斜陽金暖,峰脈綠絨,美景潑灑出來的此刻,彭天恩卻想起了家。他已經回到家了呀!不僅如此,他還把外地人招來了,為了吃他料理的一餐,許多人不遠千里專程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