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縣道184:抵達卻未完成的音樂地圖

台灣第一座馬戲藝術節:FOCASA專訪
FOCASA馬戲藝術節希望帶動台灣在地藝術經濟,在未來成為國際外交指標性的藝術節,並讓全世界看見屬於台灣的當代馬戲能量。

持續不在場,屬於我的非地方——蕭熠《四遊記》
隨著長大,我們肯定會持續遺忘、同時持續填補,直到想不起自己曾經丟失了什麼。但是蕭熠的《四遊記》,許諾了「我」這樣一個地方⋯⋯

聶雲:以一曲〈Try to remember〉重溫歌聲與初心
2022年是音樂劇《The Fantasticks》62週年。作為美國外百老匯最長壽的音樂劇,不只演出跨足四海,也跨越了好幾世代人的記憶。

雲門舞集新作《霞》:25位舞者共同創作,映照內心世界

士林市場百年變化:慈諴宮、戲院與夜市
過去以夜市為人熟知的士林,近日因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巨球」建築外觀再引起討論,本篇由懷舊達人張哲生回顧士林夜市的發展過程

士林夜市吃喝指南:取締役酒吧、阿姨鹹水雞
為人所熟知的士林夜市,除了著名小吃外,也有藏身其中的酒吧。那是資深記者梁岱琦經常光顧之處,本篇就跟著他逛趟不一樣的士林夜市。

膝關節:為什麼我們如此喜愛《教父》?

Promotion
音樂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2(下):寫下人心不變的渴望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次日最後一場講座以「作詞的技藝:兩代詞人的對話」為題,邀請兩大知名作詞人林煌坤和姚謙分享填詞心法。
EP51|陳建騏:享受每次跨域創作

Promotion
2022臺北文學季「文學療癒場特展」:文學浴場裡,洗一場精神的澡
「2022臺北文學季」的特展「文學療癒場特展」將從3月26日起登場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場化身為文學澡堂,替疲憊的你以文學沐浴精神。

Promotion
音樂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2(上):標籤之外的美好天賦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次日講座邀請陳建騏、理想混蛋雞丁、林煌坤與姚謙討論流行音樂裡的故事,寫詞人的身分與角度如何影響填詞?

黑色聚落:三重193巷工廠群像

《華燈初上》:追劇熱潮背後的5大關鍵
從2021年延燒到2022年的《華燈初上》,以華麗卡司與懸疑殺人案的劇情引人入勝,而究竟點亮「華燈」的火光為何?製作團隊又是如何造就出這個台劇的新里程碑?

從打造循環設計瓶身開始:茶籽堂、無氏製作、設研院聯手推動循環經濟

漫畫《採集人的野帳》:重現日治時期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

台電勵進酸菜白肉火鍋:傳承60年的老味道
說起酸菜白肉火鍋,就不能不提到台電勵進餐廳。這道傳承60年人氣不輟的酸菜白肉鍋的美味祕訣是什麼?從創店至今又有什麼樣歷史沿革?

高雄劉家酸白菜火鍋:長出一代的味覺記憶

魚夫:來圍爐說火鍋哦!

新創準獨角獸KKday:不只是旅行社,更把體驗精巧變現

台中偈亭泡菜鍋:純手工下感情的單人小火鍋與手搖飲料

香港詞人周耀輝:大世界越壞,歌詞班也許更像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