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歐洲老宅風 × 台式老件魂:Vicky與Shifty改造信義老家,打造光與情感流動的開放式廚房

歐洲老宅風 × 台式老件魂:Vicky與Shifty改造信義老家,打造光與情感流動的開放式廚房

牛沛甯(Vicky Niu)與先生黃俊樺(Shifty)是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夫妻,Vicky擁有豐富的品牌公關經驗,Shifty則擁有專業的彩妝背景,兩人重新改造老家,完美融合台式傢俱、歐洲及紐約Loft元素的風格廚房,展現溫暖的生活哲學。

Vicky & Shifty的家位於台北信義區,這裡是Shifty從小長大的地方。「當初決定改建老家,最主要的原因是空間動線不夠流暢,居住體驗不夠舒適,」Shifty回憶。但真正讓他們投入改造的契機,來自朋友家款待的經驗。「我們常去朋友家做客,感受到他們熱情的招待,總讓人覺得很溫暖。於是開始思考,家應該是一個能夠讓人自在相聚、分享美食與生活的地方。」這個想法成為改建的核心理念,讓廚房與餐桌不只是料理的場域,更是情感交流的據點。

打破封閉格局 讓光線流動進來

老屋公寓原本的台式直條型廚房顯得侷促,採光不佳。「因為房子是三連棟建築,朝北的光線較難進來,」Vicky提到,於是在改建時特別強調光線與通風的重要性。透過設計師的建議,他們拆除舊隔間,改為開放式廚房,並將原本台式舊窗戶改為大面積的鐵框玻璃窗,使光線自然流動,讓廚房與用餐區域變得更明亮、通透。「這個窗戶是我們家最大的改變,也讓空間氛圍大不同。」

設計細節構築理想廚房

理想的廚房如何在美感與實用性之間取得平衡,是Vicky和Shifty反覆思考的課題。「我們喜歡很多不同的設計風格,但要篩選出最適合這個家的元素,並不是件容易的事。」Vicky說道。最終,廚房風格融合了歐式與紐約Loft元素,並在細節中尋找廚房空間的個性。

除了鐵框窗戶,搭配充滿手感的瓷磚與木質元素,讓整體空間既有現代感又不失溫暖。磁磚的選擇從一開始的鮮亮綠色改為更沉穩的墨綠色,與整體空間色調更為協調。「台灣設計師通常不太敢用窯變磁磚,因為它有色差,但我們反而喜歡這種自然變化的感覺。」Vicky笑著說。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無封邊瓷磚的運用,「傳統設計會在磁磚邊緣加鋁條,但我們喜歡不修邊幅的美感,這樣比較有歐洲老宅的味道。」

在收納上,他們也特別講究。「我們家沒有使用系統櫃,而是特別請木工訂製,」Shifty補充,「設計師原先建議的是傳統開門櫃,但我們後來選擇了滑軌抽屜,讓收納更有效率,也更符合我們的使用習慣。」這樣的設計,讓廚房使用起來更加順手,不會因為不易開闔的收納空間而降低烹飪的流暢度。

他們最喜歡的部分是廚房通往陽台的木門,捨棄傳統的紗窗門,而特別在木門上設計了一個可以打開的窗戶,「不僅好看,也讓空氣可以自由流動,維持良好的通風。」

每個盤子都是旅途的回憶

「其實不管廚房怎麼設計,我認為餐桌才是靈魂。」Shifty強調,這張餐桌見證了他們在家工作的日子,也承載了無數次朋友聚會的笑聲與淚水。「疫情期間,我們常常在這裡工作、吃飯、開會,甚至一起開過800支酒!」在這個嶄新的廚房裡,他們的料理頻率也有了變化。「雖然我們本來就會下廚,但現在的廚房真的讓料理變得更輕鬆有趣。」

熱愛設計和旅行的夫妻倆,每次出國總會帶回具有當地特色的餐具和紀念品,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餐盤、杯具,成為家中最獨特的收藏。「我們家餐具有不少來自歐洲,每個盤子都是旅途的回憶,擺放在餐桌上就像把世界的風景帶回家。」Vicky說。為了妥善收納這些美麗的餐具,他們從外面撿回一個木頭電視櫃,改造成餐盤收納櫃,不僅環保,還能有效減少灰塵的堆積,實用又充滿個性。「我們喜歡帶點歷史痕跡的家具,它們能夠為空間增添故事感。」他們還撿回許多台灣老木椅,混搭在餐桌區,毫無違和感。

對於日常料理與用餐,他們也特別講究餐具的選擇。「好的刀具真的會影響下廚的心情。」Shifty認真地說,他特別推薦來自台北士林的郭合記,這家店以手工鍛造的台式老菜刀聞名,擁有卓越的鋒利度與工藝,是許多專業廚師的首選。Vicky偏愛OXO擠檸檬器,「每天早上起床,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一杯檸檬水,這是我不能沒有的工具。」除了基本的料理工具,他們還收藏了一些極具特色的餐具,例如一支來自日本品牌柳宗理的冰淇淋湯匙,重量與槓桿設計經過精細計算,能夠輕鬆挖取冰淇淋,而來自葡萄牙的Cuitpol的叉子與湯匙,則讓每一次用餐都更具儀式感與美學體驗。

談到最不可或缺的家電,Shifty毫不猶豫地選擇了Fisher & Paykel洗碗機。「我們家有兩台洗碗機!其實是上下分層的設計,這樣可以更有效率地清潔餐具,不用擔心宴客後還要洗一堆碗。」而Panasonic蒸氣烘烤爐則成為Vicky最得力的助手,「這款蒸烤爐不僅能取代傳統電鍋,還具備烘烤、蒸氣加熱、燉煮等多種功能,讓料理更省時,也減少油煙,讓廚房更好維護。」

外婆的獅子頭,家的味道與傳承

在Vicky & Shifty的家中,有一道料理象徵家的記憶與傳承「獅子頭」。這道江浙菜餚,承載著Vicky外婆的手藝與味道。「這道菜對我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從外婆傳承下來,如今交給Shifty來料理,這是一種家族記憶的延續。」他們家的獅子頭與外面常見的不同,大小比拳頭還大,燉煮後口感更豐富。「我們的獅子頭外層有嚼勁,內裡軟嫩多汁,像牛排一樣需要厚度,才能鎖住肉汁。」Shifty說。這道料理不僅是他們的家常菜,更是過年或親友聚會時的必備。

廚房的改造完成後,成了朋友們最愛的聚會場所。「我們家的宴客頻率變高了,現在朋友想聚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來我們家。」Vicky笑說,以前一年才會請客一次,現在三不五時就會邀請朋友來家中聚餐。

對於正在考慮改造廚房的讀者,他們也提供了一些貼心的建議。「動線規劃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像模擬每天買菜、回家、放進冰箱、準備料理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真正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設計。」Shifty分享。Vicky則強調:「找到對的設計師非常關鍵,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做足功課,了解自己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讓設計既美觀又實用。」

廚房是家的心臟,當餐桌上的美食與笑聲交織,這個空間便擁有了屬於它的靈魂。而這,正是Vicky與 Shifty想要創造的廚房,一個讓人願意停留、充滿溫度的地方。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整理自《VERSE》029 「廚房的美學:從料理到器物,生活的詩意」,更多故事請見雜誌。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廖苗君 攝影/蔡傑曦 妝髮/Chun Hua Huang 編輯/DOMINIQUE CHIANG
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
  • 文字/廖苗君
  • 攝影/蔡傑曦
  • 妝髮/Chun Hua Huang
  • 編輯/DOMINIQUE CHIA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