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林強〈向前走〉:1990年代的島國集體欲望
榮獲金曲奬年度歌曲獎的〈向前走〉,能跨越世代、階級與族群差異的副歌每一句,都唱出彼時多麼渴望脫胎換骨「向前走」的島國集體欲望。

藝術家董陽孜:一個人一枝筆,抵抗時代的傾斜
董陽孜不願被稱為是書法家,而是以文字和線條為核心的藝術家,他不斷地不同領域和世代跨界、寫出文字的新生命,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中文字的美好。

Leo王的嘻哈歌詞:在呼吸之間說唱自由與尊重

爵士樂、咖啡館與茶屋:高雄餐飲的另類傳奇人物張孝維

華燈初上在高雄:鹽埕的「美好時代」

在文學創作裡解謎、理解、再次回家——詞人作家鍾永豐
1964年出生的鍾永豐,是作詞人、反水庫運動者、文化行政工作者,多年之後,他終於在台灣首次發表散文著作《菊花如何夜行軍》。

為下一個35年進行活存演習:兩廳院如何面向未來?
成立於1987年的國家兩廳院於今年邁入第35年,推出系列計畫「廳院35・藝術行動」,以首檔活動《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拉開序幕。
Vol.09-4 | 《時代革命》周冠威導演的勇氣與傷痛
EP46 | 吳曉樂:小說裡沒有正確答案

專訪淺堤:我們離去家鄉,才唱出高雄
採訪當天,淺堤的四位成員在台北狹小的錄音室裡,邊為《婚禮之途》專場準備、邊談天說笑,淺提的慵懶與幽默裡,帶著來自高雄的真性情。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讓海、風和沙灘,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元素

珍康萍《犬山記》:有毒的男子氣概
《犬山記》就像是一場透過影像藝術精心打造、細火慢煮進行的社會實驗,對準劇中角色,亦朝向座椅上的觀眾,緩緩探索人們判斷善惡、解讀人性的浮動標準。

我所知道關於濱口竜介的二三事

被世界看見的台灣小吃:林聰明沙鍋魚頭的三代創新

「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北流與《VERSE》探討流行音樂的時代意義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將與《VERSE》合作,推出「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探討流行音樂的各個面向。

濱口竜介的風格分析:他與電影「之間」

談濱口竜介電影:成為不同的自己,才能抵達真正的自己
從2008年《暗湧情事》,再到如今入圍四項奧斯卡的《在車上》,濱口竜介總用他獨特的風格及口白的堆疊,從一顆顆鏡頭探求自我。

2022凱薩獎最佳新進女演員入圍:《愛慾巴黎十三區》Lucie Zhang獨家專訪
入圍凱撒獎最佳新進女演員獎,千禧一帶的Lucie Zhang初試啼聲就拿下優異成績。華裔法籍的雙重身分讓她遊走在東西文化,成長也蛻變。

最強里長方荷生,兒女接棒延續美好的能量
Vol.09-3 | 新的閱讀時代正在來臨:當閱讀遇上數位科技

濱口竜介《在車上》:如果我們的語言是「不需要言語」
濱口竜介的《在車上》將村上春樹的故事主軸從男女換成了語言,如同電影裡從黃色置換成紅色紳寶900,成為另一趟相似卻截然不同的旅程。

真實世界的「華燈初上」:條通媽媽桑席耶娜帶你認識條通文化
中山北路至林森北路之間的小巷,座落日式酒店、日式餐廳和卡拉OK,走進條通,有如走進另一個世界,這裡便是為人所知的「條通區」。

從資訊安全到金融科技:XREX創辦人黃耀文助使用者取得金融自主權
金融世界的遊戲規則,一定只能是由傳統金融機構來主導嗎?當NFT和虛擬貨幣等去中心化的金融工具崛起,讓一般人重新掌握金融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