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燈光創作者蘇揚庭的反骨實驗:以PS5遊戲搖桿控燈,展開聲光共演小革命
職業燈光師蘇揚庭(May Su)看日本跨域前衛藝術團體Dumb Type跳脫傳統的多媒材視覺實驗,他也從控台轉移到舞台,展現自身創作。

20世代暢銷作家張西(二):我們這世代最普遍的是存在的焦慮
作家張西認為人一定是尋求肯定,並不否認自己渴望尋求肯定,即將邁入30歲的她也談20世代間普遍共擁的存在焦慮,以及她的下個十年。
EP29 | 朱茂亨:來一杯CAFE!N的美學體驗

20世代暢銷作家張西(一):社群上的「人設」就是我的一部分

遵循有機與耕讀:謝怡雯推廣與土地共生的生活哲學

文化說書人邵璦婷:2021「文協百年」打造臺灣文化運動的現在進行式
今年是正是文協成立100週年,「文協對於這一代最重要的影響,是它真正意義地啟蒙了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邵璦婷如是說。

太平青鳥:在基隆,一座最美視野的書店

從台北街頭到池上稻田:雲門舞集鄭宗龍談《十三聲》在池上秋收藝術節
台東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鄭宗龍特別將《十三聲》帶出劇場,和流行音樂製作人陳鎮川合作,邀請9m88和一起舞出在地「十三聲」。

有聲書是讓文字再活一次:當聲音成為文化,創造文字的新生命
隨著各出版社相繼投入有聲書錄製,有聲書的討論進入公眾視野,成為推廣閱讀的新方式,我們相信,台灣有聲書的發展,也將如海外日漸蓬勃。

精心打造食物的品牌故事:Foodie Amber引領台灣餐飲邁入後疫情
林蓉(Amber Lin)創辦飲食文化行銷顧問公司Foodie Amber,團隊放眼觀察國際市場,並專注台灣餐飲轉型,引領台灣餐飲業。

秋日到花東參加藝術盛典:看見島東的創作能量
今年深秋推薦大家走入花蓮和台東,一同沈浸於舞蹈、藝術和音樂中。也一同認識花蓮跳浪藝術節、池上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臺東藝穗節。

走進廚房,打開心房:廚具龍頭bulthaup CEO Marc O. Eckert的料理人生學
bulthaup作為廚具龍頭品牌,以全新觀點看廚房。執行長Marc O. Eckert認為,現代廚房是能讓一切使我們幸福的事件上演的最佳舞台。

蔡依林〈玫瑰少年〉:擁抱多元性別:葉永鋕死後20年,別讓誰去改變你
Vol.07-4 | 台語音樂創作的過去與現在,拍謝少年╳謝銘祐╳武雄

《流轉的島嶼記憶》:走入港都基隆,以海洋歷史回望時代風貌

陳芳語Kimberley學習DIY:三級疫情宅在家如何讓她創作全新專輯《wfh》
VERSE和KKFARM合作,聯手推出全新Podcast《Music and Verse》,第一集邀請Kimberley陳芳語分享其創作理念。
EP28 | 吳明憲:從影城轉型與台片的未來

歐陽藹寧勇敢跳轉跨域 讓循環經濟從新北發光
歐陽藹寧作為REnato lab營運長,由商業和藝術管理背景,毅然跳轉到環境工程與社會設計團隊,持續追尋與環境共生的解方。

探索礁溪之心:從幾米的毛毛兔到跑馬古道公園夜間聲光秀

在成為太平青鳥書店之前:「太平國小是我的迷宮遊樂場」

來趟「臺灣文化協會」百年巡禮:四位不能不認識的臺灣文青前輩
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年,各地舉辦呼應文協百年活動。本篇介紹四位1920年代的「文青」,以他們的歷程為各位拼起臺灣文化地圖。

匯聚多元族群文化的樟之細路:踏訪台灣樟樹開採史
2017年台灣參考德國「浪漫之路」,打造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振興台三線沿線的經濟。而台三線沿線古道網的形成,即台灣樟樹開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