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旅Journey


從彰化田尾到「台灣第一植物界」——樹園藝植物專賣店共同創辦人陳妍卉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臺東設計中心與「台東慢波」:實踐人作為塑造城市的方法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基隆好物」如何以文創設計建構城市品牌?專訪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
為了能讓人們了解基隆這座山、海、潮共生的城市魅力,基隆市文化局透過「基隆好物」計畫重新定義在地生活,透過政府、在地品牌及設計師的三角共生合作,在八年的努力下,如今構築出美好的城市品牌。

一本全新的地方誌書寫

鐵觀音碳培工法:用不滅碳火悶出深遠茶韻

茶山塾:推廣貓空茶文化的山中教室
以「向山學習」為核心價值命名的「茶山塾」,在2021年應運而生,期盼透過各種體驗活動,最終達到「把人帶往貓空,讓茶走入生活,讓鐵觀音繼續留在木柵」的目標。

自山林橫空而下:鶴The Crane 的音樂創作與貓空記憶
新生代全才音樂人鶴The Crane19 歲到 26 歲這段時間住在貓空, 山林的滋養帶給他豐厚羽翼,以及足以眺望全城的寬廣視野,他將帶著更多的創作在樂壇振翅起風。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與環境共生,雲腳貓空
1988年剛從紐約學習歸國的劉若瑀,為了延續葛氏「貧窮劇場」的方法,於是在老泉山上的地,從自己搭帳篷、整理場地開始,種下從優劇場到優人神鼓34 年的發展。

貓空的24小時:造訪開在深山裡的咖啡店「生活在他方 夜貓店」

造反讓我們學得更多,「雜學校」首度跨越濁水溪,「造反教育節」11/12~13登場嘉義

「海邊的卡夫卡」熄燈在即,「再見卡夫卡-來Chill溫羅汀」邀請新舊文青回顧獨立音樂傳奇場域
公館「海邊的卡夫卡」將於明年1月熄燈畫下句點,一念電影攜手海邊的卡夫卡,發起「再見卡夫卡-來Chill溫羅汀」音樂影像跨界計畫,推出六大系列活動保存、回顧台灣獨立音樂。

阿拉寶灣如何轉向新生?從大航海文化的起點到永續旅遊的未來進行式
圍繞阿拉寶灣與和平島周邊,一條文化路徑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看著西班牙人上岸、阿美族人們深入海灣撈捕及日本人興建防禦工事,此地有著世上最美的日出之一,埋藏的是一則又一則的故事。

Promotion
地方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以步道串連台灣最美風景

Promotion
地方
台南四百年:用「交陪(Kau-puê)」走向未來

嘉義「小城咖啡實驗計畫」:秋末,串連23家咖啡名店聯手演繹何謂「嘉義風味」

台灣同志遊行20年——原來我們一直都在

「基隆好物」計畫前進松菸職人市集,用飲食及伴手禮訴說雨都文創魅力!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走進貓空指南山中,感受百年信仰與不眠的茶香

探訪彰化的美學地景再造現場:從鹿港溪新生開始,淬鍊城市的美好
彰化縣這幾年重現鹿港溪水岸風光、興建茉莉花壇夢想館及活化永樂商圈,從水文景觀改造、農業轉型到老街區活化,以美學爲經,歷史脈絡為緯,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城市美學故事。

什麼樣的策展要用上三年時間?龔卓軍與「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水道頭君的思念」帶你重返嘉義朴子的風華歲月
「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 」舉辦「水道頭君的思念」特展,以電玩元素串連朴子三代人的記憶,帶領民眾重返這座嘉義海區大城過往的風華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