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行旅Journey

關公生日如何成為全台最潮慶典?「大溪大禧」專書紀錄一場民俗文化的傳承

關公生日如何成為全台最潮慶典?「大溪大禧」專書紀錄一場民俗文化的傳承

2018年起,來自桃園大溪,出現了一個萬眾矚目的慶典「大溪大禧」,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為定位,成為近年台灣具代表性、地域型的台灣文化慶典。本書將五年的實踐過程編集成冊,將深入拆解慶典內容,從博物館學實驗,到策展方法實踐,帶你身歷其境、一探究竟。

大亞電線電纜:以綠色能源打造美好家園的信念
Promotion 商業 地方

大亞電線電纜:以綠色能源打造美好家園的信念

面對全球極端氣候的威脅,能源轉型不僅是國際趨勢,也是台灣未來的能源發展策略,向來致力於環境永續、落實ESG的大亞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打造從開發到儲存的能源服務串接,矢志成為「能源串接的領導品牌」。從台南起家的大亞也看見古都台南發展成「綠能之都」的潛力,積極於台南布建能源策略,期待未來能攜手台南,為其成為台灣綠能之都的願景盡一份心力。

老濟安:最現代的古早味青草茶吧

老濟安:最現代的古早味青草茶吧

天熱想喝杯飲料消暑,許多人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飲料店的沁涼手搖。但在飲料店尚未林立街頭前,路邊的楊桃汁、冬瓜茶和主打退火的青草茶,才是台灣人首選。專做批發零售的老字號青草行「老濟安」第三代王柏諺回憶,小時候在店裡幫忙,天天都能看見來採買的長輩,「對他們來說,來青草店買青草,就像是去菜市場買菜一樣。」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一處即將改變台灣的音樂座標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一處即將改變台灣的音樂座標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場館興建,走走停停十餘年,終於在2021年末揭幕。有人說這個新地景,不會只是高雄的,而是屬於整個南方;也有人說,高雄根本沒有音樂產業,縱使硬體奪目又能改變什麼?南風吹起,音浪激盪,那些記憶裡的高雄,除了駁二的大港開唱,百樂門、LIVE WAREHOUSE等音樂酒吧⋯⋯座落在愛河畔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勢必會成為人們下次回訪高雄的理由之一。

半島歌謠:在島嶼最南端,唱出台灣的聲音

半島歌謠:在島嶼最南端,唱出台灣的聲音

歌謠,蘊含了土地的聲音。1960、70年代鄉土意識興起,台灣人開始探問起「我是誰?」而在最南的恆春半島,陳達彈奏月琴唱著島嶼故事的滄桑歌聲,成為那個時代的原聲帶。此後恆春半島歌謠曾漸漸安靜,但始終有人在堅持傳唱屬於這片土地上的獨特音樂。近年來,由年輕世代和屏東縣政府籌劃的「半島歌謠祭」,用全新的方式重現恆春民謠的魅力,讓阿公、阿嬤們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也讓島嶼南方的台灣歌謠可以不斷唱下去。

走訪貓空,臺北地景公共藝術以永續的里山精神,連結地方產業與藝術的美好
Promotion 地方 永續

走訪貓空,臺北地景公共藝術以永續的里山精神,連結地方產業與藝術的美好

2022年臺北市的地景藝術計畫在文山區的貓空展開,鄰近臺北郊區,山裡古道縱橫,連結深厚的傳統信仰與茶產業歷史。透過環境藝術家李蕢至為打造作品《山水螺旋》,呼應敬重天人的宗教觀與堪輿學,以及紙雕藝術家成若涵設計大型鐵雕地景裝置《一起生活》,連結在地發展脈絡,藉由地景藝術帶領民眾體驗指南山、貓空茶園、木柵宮廟文化,感受豐富的人文、產業與自然生態。

臺東設計中心與「台東慢波」:實踐人作為塑造城市的方法

臺東設計中心與「台東慢波」:實踐人作為塑造城市的方法

近幾年,台灣的城市行銷百花齊放,從刊物發行到大型展覽或藝術節,有時以幾天的展覽講座市集組成,在宣傳之下一時之間奪人眼光;有的則是將目光放在每日的實踐中,一點一點向在地學習,累積知識並推進溝通。臺東設計中心自2017年成立後,即一個固定單位以設計導入作為城市治理的方法,現任策展人吳孝儒(Pili)重新思考地方設計的含義,開啟「台東慢波計畫」,讓台東被外界看見之前,先讓在地認識彼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