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地方Local

第一間漁港邊的美妝概念店:茶籽堂扎根宜蘭,從城市走回土地

第一間漁港邊的美妝概念店:茶籽堂扎根宜蘭,從城市走回土地

以台灣苦茶油相關產品為消費者所知的茶籽堂,在歷時19年的土地摸索後,於2023年迎向地方創生第二階段的開花結果。創辦人趙文豪表示,茶籽堂近20年來從清潔用品踏入農業與生活產業,發現永續不僅是以商品角度出發,也可從源頭的原物料開始改變,甚至開始關注環境、土地與社區,在每個面向種下一顆顆的台灣永續之籽,並希望藉由實際行動,吸引更多人加入改變的行列,創造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導讀鍾肇政:攀過語言與政治的絕壁,鍾肇政與他的「大河小說」
Promotion 地方 文學

導讀鍾肇政:攀過語言與政治的絕壁,鍾肇政與他的「大河小說」

鍾肇政是臺灣最會寫「大河小說」的作家之一,龐大的時代格局包裹的都是對臺灣鄉土的關愛。本冊選錄「臺灣人三部曲」中第三部《插天山之歌》,以抗日返鄉青年陸志驤為主角,寫二戰期間日本殖民統治下的灣,用導讀作者朱宥勳的話說,「這可是本土作家鍾肇政,連續翻過了『語言』與『政治』兩座絕壁之後,才能奔流到我們面前的大河之水。」

導讀鍾理和、鍾鐵民:土地之愛,生活之愛
Promotion 地方 文學

導讀鍾理和、鍾鐵民:土地之愛,生活之愛

「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鍾理和,一生執筆不輟,長子鍾鐵民在其去世後亦發憤以文學為職志。他們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社會時局中書寫,但都關愛並誠實刻寫土地,相隔三十年,分別寫下給故鄉美濃的跨時代情書〈菸樓〉和〈三伯公傳奇〉,兩人對生活中情感的珍視,也可以在〈貧賤夫妻〉和〈五色花和尚〉中一窺究竟。

導讀龍瑛宗:人生好美,人生真是美得令人悲哀
Promotion 地方 文學

導讀龍瑛宗:人生好美,人生真是美得令人悲哀

寒微的出身不給人做夢的餘地,但苦痛是寫作的養分,文學是從不放棄的夢。以大名鼎鼎的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成為唯一投稿到日本文壇,並成功得獎、一躍登上文壇的作家,龍瑛宗擅用細膩的藝術之眼,令讀者感到昇華。本次選入四篇作品〈貘〉、〈白鬼〉、〈不為人知的幸福〉和〈薄薄社的饗宴〉,看他書寫生命一體兩面的「悲哀」與「美麗」。

導讀詹冰:在詩裡做實驗
Promotion 地方 文學

導讀詹冰:在詩裡做實驗

身為藥師、理化老師,文學創作宛如他的另一間實驗室,他在其中以文字調製出各種形式瑰麗、奇巧、大膽的新詩。他融合物理思考於文學中冶煉新意、開臺灣圖象詩創作的先河,也在兒童詩中流露童心。詩選集結30首詹冰代表作品,看「藥學詩人」如何實踐「 在我的理化實驗室裡,在我的新詩實驗室裡,實驗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實驗!」

導讀杜潘芳格:守護母語,灌溉真情與真理
Promotion 地方 文學

導讀杜潘芳格:守護母語,灌溉真情與真理

自詡要比花朵更扎根於鄉土、生命力更加旺盛,杜潘芳格自稱為「誕生在島上的一棵女人樹」。作為女性客語詩人的典範,她寫親情、鄉土、信仰,和日常生活的悠閒愜意,同時有其理性強硬,在寓含公民意識的作品中,呈現對社會家國的關心。詩選集結30首杜潘芳格代表作品,看時代的新女性,跨越語言的限制,以母語書寫給自己也是給臺灣的禮物。

導讀吳濁流:寫小說,是為時代做見證
Promotion 地方 文學

導讀吳濁流:寫小說,是為時代做見證

漢詩人、小説家、文學運動家吳濁流,一生以文學捕捉臺灣人民經歷的殖民傷痛、戰爭恐懼及社會動盪。戰爭期間,他冒著論罪的危險寫作長篇小說《亞細亞的孤兒》,只為向自己經歷的時代作交代。本書收錄作品前七章,看主角胡太明從兒時被牽著走上學路,一路走進新舊思潮的碰撞、身分階級的掙扎⋯⋯是作家奮勇以筆迎戰殖民地人命運的風骨。

花蓮遠雄悅來大飯店全面整改,打造奢華山海渡假體驗

花蓮遠雄悅來大飯店全面整改,打造奢華山海渡假體驗

隨著2020年蘇花改的正式開通、疫後國內旅遊結構的質變,遠雄遊憩休閒事業旗下的遠雄海洋公園與遠雄悅來大飯店今年共同邁向二十週年;其中後者投資逾四億、歷時兩年改裝後正式揭幕,鎖定「親子家庭」與「熟齡玩客」雙客群主軸,提出「悅來,與驚喜相遇(Destination, The New Start)」品牌概念,帶領旅客用不同角度探索花蓮:從海岸山脈之巔的太平洋生活出發,展開環遊世界的精采旅程。

不老部落:當部落精神回到生活,成為「由下往上」的有機創生學

不老部落:當部落精神回到生活,成為「由下往上」的有機創生學

宜蘭山上的「不老部落」是台灣的一則傳奇,他們不是販賣大眾對原住民部落的刻板想像,卻成為最成功經營的旅遊與飲食地點,可謂開創了台灣偏鄉部落發展的全新模式。他們背後的經營模式是什麼?又蘊含了什麼樣的生活哲學?重要的是,正如執行長Kwali說:「傳承不能空有形式,而是要讓它『活』在生活之中,這樣的傳承才有意義。」

新竹北埔:古樂、舊道、老聚落,在時代洪流固守家鄉記憶

新竹北埔:古樂、舊道、老聚落,在時代洪流固守家鄉記憶

一齣客語時代劇《茶金》,讓沉寂許久的北埔小鎮再度迎來人潮。遊客們會大排長龍,一睹作為拍攝場景的「姜阿新洋樓」,再向慈天宮奉祀的觀音、媽祖求過平安,到老街上吃米粄、喝擂茶,最後走走老聚落,結束北埔一日遊。然而一天的時間著實看不盡這個客庄小鎮的百年故事,對愛家護鄉的在地人來說,那些日復一日積累的生活點滴,才是拼湊北埔全貌的線索。

三季Sanji Teahouse主理人楊萬利:走出華新街的新緬台之味

三季Sanji Teahouse主理人楊萬利:走出華新街的新緬台之味

在新北市中和區的華新街上,有著全台最大的緬甸華人聚落,這裡的緬甸料理,既緬甸、又雲南、還有點泰,時而參雜一些印度,這是族群遷徙流轉的證明。如今,緬華二代楊萬利在滇緬味中,再揉入一絲台味—刻意的「不道地」,其實蘊藏著一份獨特心意:她要以料理拉近緬台之間從舌尖到心扉的距離。

基隆三百年故事的起點:獅球嶺步道
Promotion 地方

基隆三百年故事的起點:獅球嶺步道

坐落基隆港南端、制高俯瞰市街全景的「獅球嶺」,是基隆八景之一「獅球匝雲」的所在,綿亙在山嶺之中的「獅球嶺步道」,看似是平凡的郊山步道,卻曾是往來台北和基隆的交通要道,也是見證了18世紀以來各方勢力爭逐台灣的古戰場之一。跟著基隆文史工作者李正仁走一趟獅球嶺步道,探尋今日低調沉埋在長草野樹之中的歷史現場。

走讀山海間的老漁村故事:八斗子步道
Promotion 地方

走讀山海間的老漁村故事:八斗子步道

坐落東北角海岸的八斗子漁村,早年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匯集了漁獵、炭礦及火力發電三項重要產業,帶動地方發展盛極一時,也形塑了有別於其他漁村的生活樣態。環遊一圈八斗子半島,或漫步在岬灣海岸的山稜與潮間帶,眺望孤立在海天一色中的基隆嶼;或迷行在漁港老聚落,探尋留存在巷弄、古厝和廟宇的地方記憶。走入八斗子的山海,聽風聲與潮音吟唱令人心折的老漁村故事。

橫跨三個時代的基隆地景:海門天險步道
Promotion 地方

橫跨三個時代的基隆地景:海門天險步道

從清領、日治至戰後,三個時代不同的城市治理,讓基隆的市街地景幾經更迭。清國與英、法二國交戰之後於基隆所建的軍事設施,日治時期的基隆港築港工事與市街改正,戰後對基隆城市的再詮釋,在基隆文史工作者陳世一的帶路下,從基隆港畔的城隍廟出發,走上港岸邊的山稜至二沙灣砲台及大沙灣砲台遺構,將三個時代所經歷的戰事與城市治理一次看盡。

《大溪大禧》專書分享座談,解析民俗節慶魅力與策展幕後點滴

《大溪大禧》專書分享座談,解析民俗節慶魅力與策展幕後點滴

由木博館與衍序規劃設計合力完成的《大溪大禧: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一書,於2/15在北藝青鳥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木博館館長陳倩慧、社會觀察學家詹偉雄、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衍序規劃設計總監劉真蓉、設計師廖小子以及VERSE社長暨總編輯張鐵志一同出席與談,從「大溪大禧」談地方策展及與大眾溝通的設計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