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阿潑:一場理想的旅行,要生出問題也要追尋答案

珂拉琪Collage:從日系VOCALOID而起的啟示錄
台灣的VOCALOID場景歷經幾次起落,創作者減少,接收日本作品的速度則逐漸加快,而珂拉琪的音樂,便是日系文化的澆灌與年輕人尋根的集結。

Promotion
觀點
台灣電子書閱讀新浪潮正在來襲:你開始了嗎?
Vol.09-5 | 編輯幕後:Podcast大爆炸之後,聲音經濟的未來在哪裡?
EP47 | 李豪:在社群時代讀一首詩

台灣電影在巴黎(上):法國電影策展人倪娃法專訪

Promotion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Gap Year壯遊

拆解藝術門檻,不只是劇場的新型展演空間:南村劇場

登上蓬萊仙島,飲一碗漢方珍奶:仙島 SENTO

林強〈向前走〉:1990年代的島國集體欲望
榮獲金曲奬年度歌曲獎的〈向前走〉,能跨越世代、階級與族群差異的副歌每一句,都唱出彼時多麼渴望脫胎換骨「向前走」的島國集體欲望。

藝術家董陽孜:一個人一枝筆,抵抗時代的傾斜
董陽孜不願被稱為是書法家,而是以文字和線條為核心的藝術家,他不斷地不同領域和世代跨界、寫出文字的新生命,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中文字的美好。

Leo王的嘻哈歌詞:在呼吸之間說唱自由與尊重

爵士樂、咖啡館與茶屋:高雄餐飲的另類傳奇人物張孝維

華燈初上在高雄:鹽埕的「美好時代」

在文學創作裡解謎、理解、再次回家——詞人作家鍾永豐
1964年出生的鍾永豐,是作詞人、反水庫運動者、文化行政工作者,多年之後,他終於在台灣首次發表散文著作《菊花如何夜行軍》。

為下一個35年進行活存演習:兩廳院如何面向未來?
成立於1987年的國家兩廳院於今年邁入第35年,推出系列計畫「廳院35・藝術行動」,以首檔活動《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拉開序幕。
Vol.09-4 | 《時代革命》周冠威導演的勇氣與傷痛
EP46 | 吳曉樂:小說裡沒有正確答案

專訪淺堤:我們離去家鄉,才唱出高雄
採訪當天,淺堤的四位成員在台北狹小的錄音室裡,邊為《婚禮之途》專場準備、邊談天說笑,淺提的慵懶與幽默裡,帶著來自高雄的真性情。

Promotion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讓海、風和沙灘,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元素

珍康萍《犬山記》:有毒的男子氣概
《犬山記》就像是一場透過影像藝術精心打造、細火慢煮進行的社會實驗,對準劇中角色,亦朝向座椅上的觀眾,緩緩探索人們判斷善惡、解讀人性的浮動標準。

我所知道關於濱口竜介的二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