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Figure


黃耀文 Wayne Huang:二次創業投身區塊鏈,為新興市場實踐普惠金融

簡文彬:我最高興就是,讓衛武營成為南方藝文的代名詞
作為台灣最聲譽卓著的指揮家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藝術總監,簡文彬經常穿著T-shirt,並且帶著非常親切,甚至可愛的笑容。這樣的人格特質其實正是他希望帶給位於高雄的衛武營的精神—接地氣。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好樂團首張專輯《在遊蕩的路上學會寬容》

吳青峰《馬拉美的星期二》——從藤蔓長成一棵樹的過程

「用逝者的眼睛看,以VR看逝者的世界」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

用喜劇的荒謬拍出人生的痛!專訪《女優,摔吧!》導演周美豫
周美豫在成為導演之前有很多稱號:捧紅林依晨的幕後王牌經紀人或偶像劇一姊。如今她要以AV女優轉職摔角手的故事,帶領觀眾一窺她想像中的喜劇世界,還有那即便摔得遍體鱗傷,也要不斷爬起來的人生。

「看了太多怪獸電影,就會成為我這樣的大人」 專訪特攝電影導演樋口真嗣

林靖傑談《大俠胡金銓》:在當代贖回臺灣新電影之前的記憶
今年幾部院線紀錄片,林靖傑都參與其中,他擔任了《臺灣男子葉石濤》的監製,詩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大俠胡金銓》二部曲等作品的導演,更以《大俠胡金銓》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OOO:任性但認真的動態企劃
OOO,取自「Outstanding Ordinary Objects」的縮寫,一個瘋狂又迷人的團隊,一個比起物件、更在乎物件背後生活文化的動態企劃。

從彰化田尾到「台灣第一植物界」——樹園藝植物專賣店共同創辦人陳妍卉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表演、文字與家鄉,丁寧的靈魂歸屬
對演員丁寧來說,家鄉二林的情感與對自我的認識,是隨著年紀不斷流轉變化的一種認同。曾經是斷了根的浮萍,在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丁寧重新梳理自己來自哪裡,也體認到,家鄉正是自己作為演員重要的靈魂歸屬。

童子賢,一個在企業界臥底的文藝魂

PEKOE食品雜貨鋪二十年,創辦人葉怡蘭:給台灣人一個愛台味的理由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在永續金融浪潮中做一個轉譯者

吳書原×張鐵志對談:什麼是「荒野美學」?

專訪《一家子兒咕咕叫》導演詹京霖:人與鴿有何異?最終皆求個落葉歸根

《花路阿朱媽》何以誕生首位新加坡入圍影后?專訪導演何書銘、女主角洪慧芳
《花路阿朱媽》是何書銘的首部長片作品,是他獻給媽媽的情書,裡頭的情感真摯而不彰顯,是2022年新加坡最賣座的本土電影,也入圍「第59屆金馬獎」四項大獎,並讓洪慧芳成為首位入圍金馬女主角的新加坡演員。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在離散之中重構屬於香港本位的想像
香港的社會運動從2019年走到現在,還能透過什麼鏡頭紀錄香港的故事?導演陳梓桓透過紀錄片《憂鬱之島》,將時間線從文化大革命拉至現代,他想述說的不是事件背後的成因、問題與現象,而是一個個活在香港的靈魂。

張孝全:我的顏色是灰色,一個中性的顏色
張孝全專注而自在地回應每個問題與當下。今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他說以前的他不懂得表達,想得再多說出口的只有「是」,直到這幾年才找到了方法,一點一點打開自己。改變他的是家庭,更是走過這麼多年的累積。

走出憤世忌俗的低谷,學著感受每個角色的可能——《咒》蔡亘晏的表演哲學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廣告人的倔強與頑強,「米蘭營銷」何以從獨立廣告商走向國際級規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