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Figure


自山林橫空而下:鶴The Crane 的音樂創作與貓空記憶
新生代全才音樂人鶴The Crane19 歲到 26 歲這段時間住在貓空, 山林的滋養帶給他豐厚羽翼,以及足以眺望全城的寬廣視野,他將帶著更多的創作在樂壇振翅起風。

從〈踮起腳尖愛〉到《明室》,洪佩瑜的十年發片之路

「我們推廣的不只是台語,是母語」蔡振南×汪兆謙從《我是天王星》談台語流變

隨著水的路徑穿越山林——Cicada《棲居在溪源之上》

專訪《內景唐人街》游朝凱:讓上一代的台灣史與移民史進入美國文學

探索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於《流麻溝十五號》找到良善——專訪余佩真

許智彥《諾弟》:躲起來,是希望被找到
在電影《誰先愛上他的》之後,所有人都認識了許智彥,但他總覺得不自在。不論面對人群或自己,他有時候前進,有時候後退,最後乾脆躲起來,創作了VR短片作品《諾弟》,在藏匿處偷偷觀察人們的表情。

台北車站首位女性站長胡詠芝:「我不覺得女性站長有何特別」

戴上VR,回到白色恐怖時的暗暝——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

無國界的蔬食秘境,紅房餐酒館如何用一杯酒、一座舞台打破世界藩籬?

【OOTD】高嘉瑜的公主頭是怎麼來的?拆解一位立委的風格造型

從台東成功出港駛向駭浪——導演林龍吟《惡潮》打造海上公路電影

台灣首位女性影帝陳亞蘭:「當我在演出歌仔戲時,我知道我不能只是個演員」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導演鄧依涵&主演林辰唏:我們都可以好好地成為自己
於第57屆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入圍五項大獎,創作《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後續簡稱《花香》)的導演鄧依涵觀察社會,也觀察自己,最終開闢出一條路徑,讓社會大眾與自我得以通往名為真實的終點。

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我的藝術字典裡沒有低調

小說的想像力會讓真相更真實——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的台灣紀行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重唱青春之歌的安溥:「不只是40歲的我回去唱27年前的東西而已」

不能只有台灣意識,還要有「智識」:前衛出版社40年後依然「前衛」

小安再現——〈憂愁〉二十年的失戀男子純情詩續集
難道只能有一首〈憂愁〉傳唱嗎?小安於2003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浪費愛情》後留下這個懸念,這幾年都在替華語音樂的天王天后們寫歌。時隔多年,終於再推續集,延續情歌最迷人也最廣泛的主題: 遺憾。

【金馬60】最佳動畫長片《八戒》導演邱立偉畫了近30年,始終是少年——無數個1/24秒堆砌的期待

鄉愁也需要進化,李明道Akibo如何設計出「臺南400年」主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