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Figure
吳書原×張鐵志對談:什麼是「荒野美學」?
專訪《一家子兒咕咕叫》導演詹京霖:人與鴿有何異?最終皆求個落葉歸根
《花路阿朱媽》何以誕生首位新加坡入圍影后?專訪導演何書銘、女主角洪慧芳
《花路阿朱媽》是何書銘的首部長片作品,是他獻給媽媽的情書,裡頭的情感真摯而不彰顯,是2022年新加坡最賣座的本土電影,也入圍「第59屆金馬獎」四項大獎,並讓洪慧芳成為首位入圍金馬女主角的新加坡演員。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在離散之中重構屬於香港本位的想像
香港的社會運動從2019年走到現在,還能透過什麼鏡頭紀錄香港的故事?導演陳梓桓透過紀錄片《憂鬱之島》,將時間線從文化大革命拉至現代,他想述說的不是事件背後的成因、問題與現象,而是一個個活在香港的靈魂。
張孝全:我的顏色是灰色,一個中性的顏色
張孝全專注而自在地回應每個問題與當下。今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他說以前的他不懂得表達,想得再多說出口的只有「是」,直到這幾年才找到了方法,一點一點打開自己。改變他的是家庭,更是走過這麼多年的累積。
走出憤世忌俗的低谷,學著感受每個角色的可能——《咒》蔡亘晏的表演哲學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廣告人的倔強與頑強,「米蘭營銷」何以從獨立廣告商走向國際級規格?
那些憤怒與悲傷,我們也試著溫柔地訴說——專訪《流麻溝十五號》導演周美玲&原著曹欽榮
什麼是gaga?——《哈勇家》導演陳潔瑤透過電影尋根
自山林橫空而下:鶴The Crane 的音樂創作與貓空記憶
新生代全才音樂人鶴The Crane19 歲到 26 歲這段時間住在貓空, 山林的滋養帶給他豐厚羽翼,以及足以眺望全城的寬廣視野,他將帶著更多的創作在樂壇振翅起風。
從〈踮起腳尖愛〉到《明室》,洪佩瑜的十年發片之路
「我們推廣的不只是台語,是母語」蔡振南×汪兆謙從《我是天王星》談台語流變
隨著水的路徑穿越山林——Cicada《棲居在溪源之上》
專訪《內景唐人街》游朝凱:讓上一代的台灣史與移民史進入美國文學
探索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於《流麻溝十五號》找到良善——專訪余佩真
許智彥《諾弟》:躲起來,是希望被找到
在電影《誰先愛上他的》之後,所有人都認識了許智彥,但他總覺得不自在。不論面對人群或自己,他有時候前進,有時候後退,最後乾脆躲起來,創作了VR短片作品《諾弟》,在藏匿處偷偷觀察人們的表情。
台北車站首位女性站長胡詠芝:「我不覺得女性站長有何特別」
戴上VR,回到白色恐怖時的暗暝——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
無國界的蔬食秘境,紅房餐酒館如何用一杯酒、一座舞台打破世界藩籬?
【OOTD】高嘉瑜的公主頭是怎麼來的?拆解一位立委的風格造型
從台東成功出港駛向駭浪——導演林龍吟《惡潮》打造海上公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