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人物Figure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專訪國際名廚江振誠| 當餐飲產業的選擇變得重要——「成為一個___的主廚。」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專訪國際名廚江振誠| 當餐飲產業的選擇變得重要——「成為一個___的主廚。」

雙手握實放在背後腰間,眼神在廚房排列的大廚檯間巡著,時不時走向賓客座上寒暄,這是江振誠在 RAW 裡的日常。在 2018 年江振誠回台前,在國外待了將近廚師生涯一半的時間,會想回到家鄉根植料理基因、創辦 RAW 的原因,從他看見台灣社會乃至於餐飲產業,在當時缺乏對台灣味譜的提問與探索,更讓他擔憂的是台灣的餐飲環境對下一代的餐飲學子來說,形成了心態上的不平。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專訪萬秀洗衣店計畫主理人張瑞夫| 從文化創意看餐飲故事性——轉譯情和義才能打動人心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專訪萬秀洗衣店計畫主理人張瑞夫| 從文化創意看餐飲故事性——轉譯情和義才能打動人心

2020 年,從后里的一間洗衣店發跡,「萬秀洗衣店」的 Instagram 在短時間內吸引了世界各地超過 60 萬人追蹤,打開萬秀洗衣店的帳號頁面,是一對年齡都已八十歲,相守超過一甲子的老夫老妻——萬吉和秀娥,一格格互動照裡,他們像潮流人士一般,不論是年輕繽紛的街頭運動感、或像是時光回溯的古著搭配,各種風格、配件、衣著單品都難不倒這對爺爺奶奶,這些穿搭的造型總監與幕後推手,正是他們的金孫、萬秀洗衣店第三代——張瑞夫。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造一間像人的餐廳——專訪貓下去敦北俱樂部負責人陳陸寬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造一間像人的餐廳——專訪貓下去敦北俱樂部負責人陳陸寬

推開包廂拉門,陳陸寬遞出名片微傾上身,到坐下前有說有笑,直說自己「講話很大聲,不用擔心漏聽」,讓人自然地就喊了他「寬哥」。餐飲學校畢業、組過樂團、做過編輯、待過創意公司,陳陸寬的聲名與觸及散見在各大媒體,經歷與魅力都能在他的言談和文字中慢慢爬梳,而在貓下去的十幾年裡,他造了餐廳、臺北與自己。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專訪 Funtasty 有趣市集創辦人謝維智| 市集裡的餐飲體驗設計——「不有趣,毋寧死。」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專訪 Funtasty 有趣市集創辦人謝維智| 市集裡的餐飲體驗設計——「不有趣,毋寧死。」

叮鈴,謝維智推開咖啡廳的大門,匆匆走向沙發座,一手擦著汗,一手把墨鏡往額頭上推:「嗨,不好意思剛從市集現場過來!」一身輕裝、黑色制服、短褲與側背包,週六中午 Funtasty 有趣餐飲行銷主辦的「有趣市集:酒肉好友醺然美食節」正如火如荼地在圓山花博準備中。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專訪 Foodie Amber 創辦人林蓉| 餐飲不只「食」——當品牌的心理醫生,做生活風格的創造者

【Flavor 風格美食指南】專訪 Foodie Amber 創辦人林蓉| 餐飲不只「食」——當品牌的心理醫生,做生活風格的創造者

走進民生社區是寧靜的,腳踩人行道磚,風吹樹葉搖擺,雲朵與藍天交錯飄蕩,這些都像只存在這裡,不著邊際,純白外牆的食尚餐飲行銷顧問公司「 Foodie Amber 」辦公室在這之中一角,平面一樓如精品櫥窗,看上去吸引人卻摸不著端倪,在寧靜裡有某種鮮明。

大衛鮑伊「柏林三部曲」首部曲:華麗搖滾明星如何蛻變成神級藝術家?

大衛鮑伊「柏林三部曲」首部曲:華麗搖滾明星如何蛻變成神級藝術家?

1980年代大衛.鮑伊彷彿大夢初醒,走到前衛與通俗的接合點,變回體育場裡呼風喚雨的巨星,並接演大島渚的《俘虜》。一如他在《低》(Low)專輯裡唱著的:「我住遍了全世界,我離開了每一個地方。」《低》是他生涯最重要的一次過場,也是那趟柏林旅程的負片——只有出發和到達,沒有途中。

于子育:在戲劇裡療傷、尋根與探索自我

于子育:在戲劇裡療傷、尋根與探索自我

自以《俗女養成記》拿下第55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于子育作為「國民媽媽」的形象也深植於觀眾心中。從歌手跨入戲劇已19個年頭,她說自己因為演戲而有所不同,將「錦繡二重唱」時的藝名「琇琴」改回本名于子育、接納自己的各種樣貌,也找到了自己母親的故事與聲音。在新作《初戀慢半拍》中,她飾演柯震東劇中的媽媽,又再次詮釋不同的母親角色。

插畫家鄭曉嶸:在嘈雜的社群時代,用安靜的畫筆說話

插畫家鄭曉嶸:在嘈雜的社群時代,用安靜的畫筆說話

台灣插畫家鄭曉嶸以寫實中摻雜夢幻、清新又蒙著層粉霧感的人物畫像風格獨特,作品在社群世界深受歡迎,也活躍於影視、音樂、時尚等各產業,更曾與迪士尼、Apple、Spotify等各國際公司合作。《VERSE》第14期封面特別與鄭曉嶸合作描繪島嶼的未來,她筆下海洋與人像的疊加,交織成一則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展望。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九〇年代初,導演侯孝賢與已故製片人張華坤希望聚集一群「台灣新電影」運動要角,拍一部前所未有的黑幫故事,包括當時已是侯孝賢、楊德昌等大導演指定御用錄音師的杜篤之。在那個杜比音效對全球片商來說都是新鮮事的時代,杜篤之讓《少年吔,安啦!》成為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讓台灣電影從此從單聲道變成雙聲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