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桐豪✕工頭堅:旅遊大叔的不在場紀錄
相隔17年,李桐豪終於出版新書《不在場證明》。VERSE邀請李桐豪與長期關注旅遊與閱讀《旅飯》創辦人工頭堅對談,談大叔們的「登出」故事。
相隔17年,李桐豪終於出版新書《不在場證明》。VERSE邀請李桐豪與長期關注旅遊與閱讀《旅飯》創辦人工頭堅對談,談大叔們的「登出」故事。
台灣的VOCALOID場景歷經幾次起落,創作者減少,接收日本作品的速度則逐漸加快,而珂拉琪的音樂,便是日系文化的澆灌與年輕人尋根的集結。
榮獲金曲奬年度歌曲獎的〈向前走〉,能跨越世代、階級與族群差異的副歌每一句,都唱出彼時多麼渴望脫胎換骨「向前走」的島國集體欲望。
董陽孜不願被稱為是書法家,而是以文字和線條為核心的藝術家,他不斷地不同領域和世代跨界、寫出文字的新生命,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中文字的美好。
1964年出生的鍾永豐,是作詞人、反水庫運動者、文化行政工作者,多年之後,他終於在台灣首次發表散文著作《菊花如何夜行軍》。
成立於1987年的國家兩廳院於今年邁入第35年,推出系列計畫「廳院35・藝術行動」,以首檔活動《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拉開序幕。
採訪當天,淺堤的四位成員在台北狹小的錄音室裡,邊為《婚禮之途》專場準備、邊談天說笑,淺提的慵懶與幽默裡,帶著來自高雄的真性情。
《犬山記》就像是一場透過影像藝術精心打造、細火慢煮進行的社會實驗,對準劇中角色,亦朝向座椅上的觀眾,緩緩探索人們判斷善惡、解讀人性的浮動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