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Literature
香港作家鄧小樺:文學是解放全人類的答案
「亻厓庄文學季」開幕——翻開客家文學的七種想像
20年後重讀《模仿犯》,原來是場後現代的預言——專訪宮部美幸
30年後,《徵婚啟事》是否改變了作者陳玉慧?
為何我們仍要繼續讀三毛?——與皇冠文化總編輯許婷婷聊三毛
馬翊航詩選後記:身體的階段
120支酒偷來的故事——專訪羅毓嘉《阿姨們》
羅毓嘉的荒島書單&唱片:在冷酷異境裡,擴張屬於自己的辭海
你是人生的演員兼玩家——嘉布莉·麗文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林靖傑談《大俠胡金銓》:在當代贖回臺灣新電影之前的記憶
今年幾部院線紀錄片,林靖傑都參與其中,他擔任了《臺灣男子葉石濤》的監製,詩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大俠胡金銓》二部曲等作品的導演,更以《大俠胡金銓》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躺平的我至少還在關心——丘世文《週日床上》
這個時代,誰還在看「網路文學」?專訪電影《你在我心上》原著蔡智恆
打開酷兒文學視野!Aesop酷兒文學圖書館再次開張
戴上VR,回到白色恐怖時的暗暝——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
小說的想像力會讓真相更真實——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的台灣紀行
吃飯與創作,都要按表操課——喬安娜.奈格勒爾《藝術家的正職》
詩與歌分久必合的刺激火花:專訪「滾動的詩」鴻鴻×神棍樂團
詩人與搖滾樂團的交換與共處——「滾動的詩」楊佳嫻×回聲樂團的〈誤認〉
吳晟×吳音寧:「家」是溪州的土地,也是文學
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與世界交織的詩及生命
百年的對話,翻譯的魔法——王大閎《杜連魁》
郭強生 ╳ 鍾文音:遁逃與捕捉,用寫作理解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