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Culture


下個亞洲流行音樂的模樣,都在2023GMA SHOWCASE金曲售票演唱會!

《浪鳥集》譯者温若喬:我沒想過台語可以這麼清新

繪本創作者儲玉玲、儲嘉慧:用台語說故事,找回佚散的母語與童年
儲玉玲、儲嘉慧創作的《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與《咱的日子:我們的日常》,打破大眾對於台語文繪本的傳統印象。在書頁之後,兩本作品其實藏著來自屏東里港的她們,與母語走向和解的過程。

作家胡長松:如同世界文學,台語文學是一趟尋根的旅程
近期走進書店,會發現台語文學創作似乎以新姿態形成一股台味風景,而在這股風潮前,作家胡長松早已堅持了20年的台語筆耕,除了為台灣/台語文學史寫下紀錄,他也以母語與文學回應故鄉的呼喚。

從最多數的弱勢,成為最大的小眾:當代台語文學出版的意義與展望
作為文化復振的「小眾」,台語文運動仍有許多理論與嘗試還在進行,那一種對民主自由的實踐與追求。但這樣的活力,有沒有辦法撐到市場的成熟與讀者的接納?還是台語人口會衰退到不再具有優勢?

在失敗裡找聲音,台語詩人歌手廖士賢如何找到「出夢入世」的那道門?
創作歌手廖士賢於2022年底,推出第三張全台語專輯《入》,延續《西部》的創作組合,富有實驗性的音樂結合意象迷離的台語詩,可視為音樂風格走向完熟的第三部曲。

喜劇泰勒絲(自稱)怡岑的「大便理論」——創作不能硬擠,要等它自然拉出來

黃豪平:被兵變之後,我才明白喜劇的意義
黃豪平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單口喜劇演員之一。最近他出版新書《不只是喜劇演員:黃豪平的諧槓生存學》回顧自己的喜劇生涯,不回來是理所當然;而其後之所以回來,是因為他失業,也失戀了。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總監Social張碩修——喜劇比死難,但我們還是撐下來

起於三年前寫過的一首詩,安溥演唱會「時寐」8月北流、高流登場

乘坐駛向「眠月線」的列車,康士坦的變化球十周年演唱會北流登場

凝鍊十年的時裝結晶,APUJAN攜手劉品言見證⾸間直營店
時裝品牌APUJAN於成立十周年之際在台灣開設首間直營店,期待透過實體門市持續傳遞服裝的訊息,帶來品牌全新的沈浸式消費體驗。5月30日於NOKE忠泰樂生活,特別邀請劉品言擔任一日品牌大使。

我有蛤蜊,你有故事嗎?談蛤蜊神怪的多重宇宙

2023金點新秀設計獎──以設計響應循環永續趨勢

獻上一束味蕾的花束,CNFlower打造新據點「CNSalon火山口下的花茶店」

睽違四年,國際爵士巨星與台灣高手的搖擺狂歡——2023兩廳院夏日爵士

舞台設計就是朝生暮死的工作,做完這次下次不會有一模一樣的——黎仕祺

靈魂與爵士樂的音樂派對,留白計畫×民生電氣「靈魂奶油俱樂部」台中登場

巴黎與達卡的藝術對話——《香奈兒 – 達卡》系列形象廣告詮釋 70 年代文化氛圍

攜手同根生重新轉世、為妖怪而唱,柯智豪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
資深音樂人柯智豪憑同根生《邊緣轉生術》專輯,在專輯中混搭傳統、現代的音樂語言與台灣傳統妖怪故事,攜手同根生的音樂「重新轉世」,並獲得第34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提名。

RE-「Start It Underground」蛋堡:羈絆越少,我可以越任性

杜宗祐×林潔心:臥虎藏龍的千禧嘻哈能量

「我不想定義什麼是嘻哈。」——《大嘻哈時代2》導演謝乾乾
蛋堡在合輯《黃金年代》的一曲〈十年〉中寫下:「如果沒人跟著起舞,我們怎麼革命」,當時謝乾乾還是個學生;以十年為期,如今,他交出《大嘻哈時代2》的導演之作,一陣新世代饒舌的強風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