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1愛上圖書館 »
May.29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文章
人物. 文化. 音樂
許含光經常花時間調整狀態,讓腦裡的眾多聲音安靜下來。唯有安靜下來,自己才能聽見哪個聲音最大聲,才知道哪個聲音是自己最渴望的。
人物. 觀念
提起文學的啟蒙,吳明益自誠他並非「從小熱愛閱讀」,然而,是文學領域最終給予了空間安放雜學的他。
為什麼成為了作家?吳明益娓娓敘說對創作的游移,以及在當代社會中,作家如何藉由生活的觀察豐厚自己的創作。
文化. 文學
對還在不斷認識自己歷史的我們而言,能從台灣歷史中學到的一課即:歷史不會是一道答案全部已知的問題,不是一趟終點全能看見的旅程。
奧斯汀的女主角們最大的危機,是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錯過婚期;《伊莉莎白.馬許的苦旅》的主人翁危機,則是帝國間的貿易競爭對他的婚姻插上一腳。
重磅
詹偉雄認為,關於旅行的那些「有用的事、大膽的事和美麗的事」,化身為存在的焦慮,讓你寫下來,成為一位作家、成為一個現代人。
人物. 重磅
有危險的出版,就有危險的閱讀,葉美瑤不只自身涉險,他還想拉讀者下水,去「重新感受閱讀的危險」。
初安民曾任老牌文學雜誌《聯合文學》15年總編輯,後創辦《印刻文學》,他像文青,又像一個目光犀利的創業者。
張惠菁穿越低潮,最後復出成為衛城出版總編輯,出版了《比霧更深的地方》,這個精神旅人找到了人生中詩意停棲的片刻。
文學. 重磅
悅知文化、三采文化、游擊文化和行人文化實驗室四家各具特色的出版社,分享它們如何成為暢銷與硬核內容的推廣者。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