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Figure


劉若瑀:要讓自己成為國際,而不是成為可以出國的人

美國國家書卷獎首位台裔作家:游朝凱如何用「劇本式小說」回應美國矛盾?

有植物、自然光和貓的地方,讓我安心:插畫家卓霈欣

從台灣ê店到讀派書店:繼續賣書,是因為台灣還沒成功

黃明志:這個時代的鬼,來自網路社群

當賣魚的碰上洗車的:《偽魚販指南》林楷倫 ×《洗車人家》姜泰宇

陳珊妮如何重新定義流行音樂的未來?

插畫家鄒駿昇:親「綠」而生的浪漫

其實不是「廢文」:攝影師汪正翔對影像文化的「碎碎念」

天才的煩惱:拒絕無聊的 YELLOW 黃宣

設計師李宜軒:持續創作才能體現設計師的價值

雨林教父鄧為治:因為森林,所以不再孤單
對鄧為治來說,山林是一片汪洋,植物是他的方舟,無聲地陪伴他穿越黑暗、從少年到中年,他懂了,人會懼怕是必然,然而有了森林,他不再孤單。

植物畫師北鳥巫佩璇:植物繪畫,是一種對自己誠實的過程
北鳥老師巫佩璇認為植物繪畫是一種對自己誠實的過程。「我們不需要去美化它,因為植物的存在本身就是種美,畫畫只要真實傳達就很好。」

站在台灣的街上:紀念國寶歌王文夏
國寶歌王文夏以94歲高壽離開人間,儘管聲音記憶隨時間漸漸消散,他獨特鮮明的性格特質一如簇擁著他的名曲那樣,值得我們傳頌與懷念。

蔡瑞珊:轉個彎,青鳥又到雲起處

鄭有傑:我所認識的莫子儀

愛是暴力,唱歌是救贖——專訪歌手曹雅雯

香港藝術家謝至德的家:移居台灣,感受人生開闊的「滾動人生」

挺起生命的反骨,為自由而舞:滅劇場創辦人胡嘉專訪

森林護管員賴伯書:為這塊土地付出,是我一輩子的志業

屁,但不能油條:李權哲如何成為今年最受注目的音樂人?
創作歌手李權哲,去年接連以藝名「雲端司機」及本名發行專輯,今年初登 Legacy 舉辦首場個人千人演唱會,一開賣便秒殺。

從西蒙波娃到桑塔格:重新認識自己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