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一夜共感是共創城市記憶,看見交界是覺察自己

No.1 開演前,演員的 8 種個人儀式
許多我在劇場工作習以為常的細節,反而成了大家最想知道的「祕密」。因此,我決定擔任劇場偵探,一方面探查自己演出時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挖掘他人的祕密,增進對劇場的理解。

No.1 開場:喜歡漫畫的起點

她並不特別像誰——Joanna王若琳專訪側記
回顧這位出道 12 年、發行 10 張專輯的歌手,其風格可說是從單純到複雜的過程,離當初所設定的形象越遠,越能反映出她的本質——一個多元複雜的有機體。

一顆完美的蛋黃酥是如何製成的?

鄭宗龍:從泥裡出生到帶著台灣藝術走向世界

關於,宣一宴南國變奏曲

No.1 游擊手的傳接,27 mm 鏡頭與紐約(之一)

2020台灣設計展check in新竹,讓城市就是設計展場

溫暖與酷:爵士詩選

王君琦專欄:電影院之必要
受到新冠病毒影響,全世界的電影院都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線上串流技術瞬間成了保命仙丹,從片商到電影院到影展無一不投入「虛擬」放映的懷抱。

Promotion
建築
以時間為題,構築光影的空間美學

Promotion
飲食
金色三麥,不只是好喝的啤酒餐廳

當文學成為咖啡因——台灣文學與台灣豆的文庫咖啡本

Promotion
飲食
對話,法國料理的美味奧義

No.1 時代通過了它的管道,在大風的一年

讓美術館成為文化的大客廳: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專訪
北美館作為一個以觀眾為主體、容納多元觀點的「大客廳」,兼具日常性及表演性,不但要能面對過去、料理現在、建構未來,同時也讓觀眾在身心靈層面都與藝術充分相處,喚起身體意識,鼓舞人性裡的正向特質。

當代館的精神和台灣一樣——多元發聲: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專訪

「不斷在學習,就永遠處在新的狀態,就有可能會創新」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專訪

讓美術館成為城市文化的發電機: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專訪

寫在宣一宴南國變奏曲之前——從一個外省家庭餐桌上的菜,到一場融合南臺灣豐美物產的閱讀宴席

重返解憂號火車,坐上移動的書店,向山海閱讀啟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