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1愛上圖書館 »
May.28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專文
攝影. 文化 Promotion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總監David Griffin曾說過:「攝影作品具有一種力量,可以讓我們在媒體資訊泛濫的世界裡支撐下去,因為攝影模擬了我們心靈記錄某些重要時刻的方式。」他的話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共同感受,然而攝影技藝的內涵不僅止於此。為慶祝臺灣首座國家級攝影機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開幕一週年,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主辦,VERSE策劃執行多場感動人心的影像講座,期待將臺灣影像藝術的豐厚底蘊,傳遞給更多人認識。
2021年4月正式開館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於2022年4月27日主辦開館一週年館慶典禮,由VERSE協助策劃執行,以「歲月鏡好,影耀今昔」為主題推出一系列活動,其中「攝影之夜-攝影文化講座」邀請八位跨世代攝影師擔任主講者,分享對自己而言最有意義的攝影作品,是一個非常動人的夜晚。
人物. 攝影
攝影師汪正翔於3月出版新書《旁觀的方式》是文化界最近重要的話題書。副書名為「一個台灣斜槓攝影師的影像絮語」,不僅紀錄他在拍攝現場的各種觀察,也是與攝影理論進行一場對話辯證。說是絮語,更像一套觀看台灣的新論述,而所謂的旁觀是什麼?書寫廢文比經營攝影作品來得更認真的汪正翔,正在用文字走出一條新的攝影實踐之路。
攝影. 文化
攝影師楊雅淳2022年全新創作計畫「台灣女子狀態攝影所」,目標以鏡頭紀錄1000位台灣女子現下的生命時刻和轉變階段。
歐洲17年,張雍始終持續的攝影故事收集,與其說是攝影,其實更像是在黑暗中索求詩句的修行。
人物. 攝影. 文化
台灣的當代攝影擁有怎樣的面貌?這是攝影家沈昭良不停尋思的問題,一次次不懈地投入長時間跨度計畫,以攝影向世界拋出他的探問。
人物. 攝影. 文化 Promotion
旅歐攝影家張雍與學學文創規劃為期一年的「2022學學線上攝影節」,要告訴大家:「攝影從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生活才是。」
攝影. 文化. 觀念
獨立出版風行的年代,攝影書(Photobook)成為將自身推向大眾的重要媒介之一,在面對攝影書這個藝術形式時,我們該如何欣賞?
由圖書、講座、共享資源等工作軸線相織而成的10坪空間Lightbox,以關注台灣攝影與創作環境,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發起並免費開放的攝影專門圖書館,
攝影. 精選書摘
如果將藝術比做一種技藝的話,那攝影的技藝是好入門的、民主的,某程度上,其實也就是業餘的。
攝影. 生活. 觀念
奧美團隊與萬秀洗衣店、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以「被遺忘的衣服」扣連失智症「被遺忘的回憶」,支持正在遺忘的人,發想時裝品牌「回回憶 REmemory」。
《台女》拍攝計劃最初的名稱是「台北女孩」,經過三位作者的討論後,索性就改成包容性更廣、更俐落的「台女」。
台南「目圍書店」重視內閱體驗,讓讀者或坐或臥的舒適空間中走進近千本店長精選的攝影書世界。
廣編. 攝影. 文化 Promotion
攝影藝術家林育良 Makoto Lin 於2011年進入蔡英文的競選團隊,隨著蔡英文2016年當選總統,他進入府方擔綱總統首席攝影。
歡迎光臨《伍佰.滑雪場》,根據伍佰的入場說明,接下來的旅程中,不是你被眼前影像拉進去,就是它們會跳出來攻擊你。這是伍佰的第五本攝影集,收納了他 2008 年到 2020 年的滑雪旅程,大開本尺寸、書體沈甸甸,是至今所有作品中塊頭最大的,裡頭大多是跨頁照片,全景攤開,一幕幕重現他在滑雪場透過護目鏡所見的銀白世界。
有一次攝影師朋友 R 聊天,聽見一個有趣的想法,他說,當攝影遇到瓶頸,發覺怎麼拍都差不多的時候,就換顆鏡頭或器材吧。
攝影. 文化. 電影
《情攝大師》Helmut Newton: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是關於傳奇攝影師紐頓的紀錄片,透過這部片我們可以「窺看」紐頓的人生片段,就是紐頓透過觀景窗「窺看」女體一樣。事實上「窺看」或是「窺淫」一直是攝影無法擺脫的標籤。
Millimeter,計算長度的單位,也是表示鏡頭焦距的單位。
攝影. 重磅
《VERSE》創刊號邀請攝影師登曼波,為此次封面人物——代表多元與開放的唐鳳政務委員籌劃了一系列具有特殊意義的拍攝製作,透過「登曼波 Q&A:封面人物攝影師快問快答」,我們得以直入攝影師對於此次拍攝真實想法,了解這不僅僅是一場封面攝影,更是一次性別議題的深刻理解與轉化。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