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Culture


無論如河:墜入深淵之前,用書店將自己接住
這是一間書店,也是居家護理所,四位主理人是護理師背景的愛書人,自著名的「有河book」接手經營獨立書店,如今自稱「書店女工」,為所有到來的人安放一處療癒身與心的空間。

Promotion
設計
以光,連結詩意:專訪光拓彩通照明創辦人孫啟能

「我是來改變主流的」:熊仔如何在嘻哈路上不斷冒險與創造?

Promotion
設計
空間是夢想的支點—新媒體藝術家暨創業者闞凱宇

成為自己以前,先說個笑話吧——保羅.貝提《背叛者》

十年破蛹,專場直擊——聲子蟲的新專輯與回歸
睽違十年,台灣後搖滾名團聲子蟲(Bugs of phonon)以生涯第二張專輯《真面目》回歸樂壇,並以《A DECADE》為名舉辦專場巡演,用更全面的視聽饗宴喚撼動新舊樂迷。

Promotion
戲劇
阮劇團《皇都電姬》:打開元宇宙,探索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重拾寫作的汽車美容技師姜泰宇:對他人坦承就是對自己坦承

那些音樂教會我們的事:胡乃元談TC音樂節

Promotion
設計
空間是風格的載體—「叁拾選物」創辦人 ISSA
ISSA,為生活雜貨與設計品收藏家,身兼線上商店「叁拾選物」老闆,從事多年選物工作,如今在住辦合一的家中經營事業,屋內空間除了工作用品,還包含大量藏書、設計傢俱、與各式各樣的收藏品。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未來還沒被書寫》推薦序:理想主義年代或音樂史的異響

Promotion
設計
室內設計師兼插畫家鄭明輝:以設計力增進使用者與空間中的良性互動

思劇團:從大稻埕到東南亞,「戇膽」陪伴表演藝術

美國國家書卷獎首位台裔作家:游朝凱如何用「劇本式小說」回應美國矛盾?

不希望這個世界沒有書店,所以「一間書店」誕生了
要在這場瘟疫蔓延時開店實屬不易,倘若開的是書店則更加艱辛,然而「一間書店」就這麼誕生在當前疫情高峰下,主理人威利愛書成痴,他深知一個供給人們閱讀的第三空間有多麽重要。

從台灣ê店到讀派書店:繼續賣書,是因為台灣還沒成功

飛地書店:香港社群的存續地,文化能量的新生場

那些寫不進報導、塞不進正文的「文學」——房慧真《草莓與灰燼》
讀《草莓與灰燼》,是與房慧真安靜對望,看著她的眼睛,並從瞳孔看見裡頭映射的世界。薄短精悍一冊隨筆,她寫家族、生活、旅行與歷史傷痕。

黃明志:這個時代的鬼,來自網路社群

陳惠婷專欄:關於夏日的一點雜談
盛夏,在日復一日低調生活的疫情時節中,發現我今年一口西瓜都還沒吃到,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但更多的也許只是因為在世界疫情的席捲之下,安處相對平穩島國一隅的我,暫時單純地失去了季節感而已吧。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藏身劇場的知識密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