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文化Culture

「我是來改變主流的」:熊仔如何在嘻哈路上不斷冒險與創造?

「我是來改變主流的」:熊仔如何在嘻哈路上不斷冒險與創造?

這幾年,即使不是饒舌樂迷、不了解嘻哈文化,也能清楚感覺到嘻哈的力量來勢洶洶,而熊仔(熊信寬)正是這股浪潮中難以忽視的名字。他出現在各大頒獎典禮、電視選秀節目,甚至是你喜歡的歌手的歌裡。2022年,他交出生涯第三張專輯《PRO》,袒露一度職業倦怠的心聲,也帶聽者反思究竟何謂「專業」。

空間是夢想的支點—新媒體藝術家暨創業者闞凱宇
Promotion 設計

空間是夢想的支點—新媒體藝術家暨創業者闞凱宇

闞凱宇,不僅先後創立衍象設計實驗室與Maker Bar,更是一位數位工藝實踐者與新媒體藝術家,以及三位孩子的父親。在他多樣化的角色中,闞凱宇從最初住辦合一的生活空間調整為完全分開的狀態,一邊持續運用設計與創意的力量,與團隊嘗試各種創作與實踐的可能;離開工作環境回到家後,也盡心陪伴三位年幼的孩子快樂地成長,致力於在工作與家庭生活的空間與時間場域中取得適當的平衡。

阮劇團《皇都電姬》:打開元宇宙,探索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Promotion 戲劇

阮劇團《皇都電姬》:打開元宇宙,探索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由阮劇團與劇場空間臺港共製的舞臺劇《皇都電姬》,以臺港兩座即將被拆遷的「電姬戲院」與「皇都戲院」為故事背景,藉由回溯臺 港母語電影的黃金時代,探討母語文化失根的過程。2022年《皇都電姬》演員製作陣容全新升級,並進一步融入「元宇宙」(mataverse)議題,在魔幻又前衛的世界中,交織出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重拾寫作的汽車美容技師姜泰宇:對他人坦承就是對自己坦承

重拾寫作的汽車美容技師姜泰宇:對他人坦承就是對自己坦承

姜泰宇曾以敷米漿為筆名出版網路小說,作品紅極一時,十年前因病轉行投資洗車場,重新學習汽車美容的技術。十多年來勞動的汗水取代書稿上的筆墨,以泡沫與高壓水柱清洗他人愛車,也重新將自己拋光整復,成為更加坦然、自在的模樣。2019年姜泰宇重新提筆,並於隔年出版《洗車人家》,如今持續經營洗車場,同時著手進行新的小說創作。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自2011年起,《他們在島嶼寫作》作家系列紀錄片記錄了近20位作家的故事。 與此同時,有許多台籍的重量級作家,默默地在島嶼寫作了一個世紀,尚未完好地被看見。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於2022年應運而生,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王文興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的製作團隊拍攝、許卉林執導,並由林靖傑擔任監製,呈現葉石濤風雨飄搖、寫作不輟的一生。

《未來還沒被書寫》推薦序:理想主義年代或音樂史的異響

《未來還沒被書寫》推薦序:理想主義年代或音樂史的異響

繼2004年《聲音與憤怒》、2010年《時代的噪音》後,作家aka VERSE 本刊社長張鐵志再度回到他的「老本行」——搖滾樂的文字書寫。最新出版的《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將許多「還沒被好好說過、但應該被知道的搖滾故事」紀錄成冊,橫跨多方領域的香港作家廖偉棠特別為此書寫推薦序,並回應作家「搖滾樂就是要take risks」的核心精神。

室內設計師兼插畫家鄭明輝:以設計力增進使用者與空間中的良性互動
Promotion 設計

室內設計師兼插畫家鄭明輝:以設計力增進使用者與空間中的良性互動

綠綠的身體,戴著鮮紅草莓頭套的「毛毛蟲」,搭配幽默詼諧、貼近人心的文字,在社群媒體上廣受讀者的喜愛;蟲點子創意設計的創辦人暨設計總監鄭明輝,不僅以可愛、色彩鮮明的圖文創作,分享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更從使用者的居住需求出發,以貼近生活的創意思維,為現代人定義居住空間的幸福感。

美國國家書卷獎首位台裔作家:游朝凱如何用「劇本式小說」回應美國矛盾?

美國國家書卷獎首位台裔作家:游朝凱如何用「劇本式小說」回應美國矛盾?

「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內景唐人街》作家游朝凱特別於美國西岸時間晚間接受現場連線,與台灣書迷跨洋會面。這場由新經典文化出版社所主辦的線上讀者見面會,邀請《VERSE》發行人暨總編張鐵志主持與提問,與我們剖析他在2020年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National Book Award)最佳小說獎殊榮之作——《內景唐人街》的幕後故事。

從台灣ê店到讀派書店:繼續賣書,是因為台灣還沒成功

從台灣ê店到讀派書店:繼續賣書,是因為台灣還沒成功

今年2月,台灣第一間本土文化專門書店「台灣ê店」,宣布離開深耕30年的台灣大學溫羅汀街區,文化界皆憂心忡忡它未來將要往哪裡去。不久後,獨立書店「左轉有書」找上台灣ê店的老闆吳成三合作經營新書店「讀派」(Tho̍k-phài),繼續以書店模式推廣本土文化。已經80歲的吳成三還不願退休,因為自己對於台灣未來的想像,還未實踐。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藏身劇場的知識密室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藏身劇場的知識密室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成立於1993年,前身是節目部為紀錄院內演出與蒐集各國參考資料而闢出的資料室,始終隱匿在劇場之下,靜靜典藏著兩廳院的場場掌聲與輝煌,而隨著館藏數量愈趨龐大:11萬件視聽資料,近3萬本書籍,還有5萬冊左右的海報、節目單等實體文物,「僅限內部使用」漸顯可惜,便從開放少數兩廳院會員開始,逐步對外敞開大門。

大東藝術圖書館:藝術與生活的擺渡口

大東藝術圖書館:藝術與生活的擺渡口

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內,飄著一片延展如升空熱氣球的透天光棚,其下座落著台灣首間以藝術為專門的公共圖書館—大東藝術圖書館,以「帶動大高雄人口閱讀藝術」為設立宗旨,自2012年4月起正式營運。作為高雄市立圖書館分館之一,為了保有「公共」價值代表的通俗性,又不失「專門」二字背負的專業度,大東藝術圖書館在無前例可參考的情況下持續摸索如何在看似相悖的兩個方向中找到平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