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這世界已滄桑,而我們仍能選擇年輕——張鐵志《未來還沒被書寫》讀後感 在這許多人都處於「更新都來不及」的焦慮氣氛中,張鐵志的《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出現在市面上,看似是逆風,但其實讀來有對「世代密室」破門而入的趣味。
文學 吃飯與創作,都要按表操課——喬安娜.奈格勒爾《藝術家的正職》 以「活出藝術」自詡的人生教練、美國藝術家 JoAnneh Nagler,曾出版一本名為《藝術家的正職》的另類勵志書,Nagler 將表現慾正名為「必須回應的內心召喚」。她鼓勵動手做的浪漫,但否決無為而治的章法:「我們要仰賴『務實的靈感』。」這位女教頭預設讀者為藝術同夥,一手遞上計時器、一手打開 excel 說,靈感不是用等的:「我們必須自立自強,才有足夠的穩定度為自己的心靈提供創造力。」具體方式就是找份工作、管理錢財、善用時間。
Promotion 音樂 TSO 年度歌劇威爾第:《奧泰羅》,攜手「莎妹劇團」王嘉明導演重磅回歸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以下簡稱 TSO),在眾聲殷盼下,今年將年度歌劇重新帶回舞台,演出歌劇巨擘威爾第改編自莎士比亞著名悲劇作品的歌劇:《奧泰羅》,講述主角在惡人挑撥及善妒之心催化下,如何一步步踏入陷阱的故事。
設計 每一款都只有一個:PORTER回收勤美誠品綠園道廣告帆布打造「Re·Cycle包」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選擇間,許多人開始關注對地球更友善的行為!勤美誠品綠園道自2016年起,發起永續經營、友善環境與綠色環保的「芙烈徳麗行動Friendly Movement」。今年更與時尚品牌PORTER INTERNATIONAL攜手合作,利用過去宣傳用的大型廣告帆布,透過品牌專業的製包設計力,讓回收再製的商品更升級!獨家聯名的Re·Cycle包,重新賦予廣告帆布第二人生,再次扮演連結商場與民眾的溝通角色,支持友善地球行動也能很潮很時尚!
人物 地方 設計 鄉愁也需要進化,李明道Akibo如何設計出「臺南400年」主視覺? 要如何用設計說出台南400年的故事?台南,這個歷史悠久的古都,在每個階段都呈現不同的意涵與特色。今年台南市政府特別以「臺南400年─文化資產場域再現計畫」,透過再造歷史現場,傳達「台南的400年,就是台灣的400年」精神。主視覺亦邀請台南出身的知名設計師李明道Akibo操刀,演繹當今台南風貌。
人物 攝影 電影 電影劇照如何記錄時代?攝影師劉振祥與他的《戀戀風塵》劇照 《戀戀風塵》電影海報裡那對走在鐵軌上的學生情侶已成影史經典,漫步在瑞芳老鎮的兩小無猜,傳遞著一種未經世事的純真。但少人知道,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其實是攝影名家劉振祥第一次的劇照拍攝。這位總是在第一線捕捉台灣文化的攝影師,如何讓服務於電影的劇照,昇華為紀錄台灣時代切片的媒介?
設計 Illustration Taipei 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集結近兩百組跨國創作者的插畫盛典 第一屆「Illustration Taipei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將於10月07日至10月10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盛大展開,將聚集近兩百組跨國插畫創作者與周邊廠商參展,從實體到虛擬、從手繪到電繪,邀請民眾一起參與最熱鬧的插畫盛典。
藝術 長訪談 藝術家姚瑞中:尋找底層庶民美學來談台灣的現代性 一位會畫畫的攝影家、藝術家。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目前兼任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創作形式涵蓋攝影、繪畫以及裝置等,長期探討人類處境的荒謬性與當代性,關注台灣主體性問題、公共性廢墟場所、民俗文化與美學。
人物 書摘 大衛鮑伊「柏林三部曲」首部曲:華麗搖滾明星如何蛻變成神級藝術家? 1980年代大衛.鮑伊彷彿大夢初醒,走到前衛與通俗的接合點,變回體育場裡呼風喚雨的巨星,並接演大島渚的《俘虜》。一如他在《低》(Low)專輯裡唱著的:「我住遍了全世界,我離開了每一個地方。」《低》是他生涯最重要的一次過場,也是那趟柏林旅程的負片——只有出發和到達,沒有途中。
建築 觀點 台灣沙崙智慧綠能循環聚落——如同大自然循環再生,綠建築的最後一哩路 全台第一座循環住宅「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聚落」,導入建材銀行、以租代買等循環利用思維,打破建築業從原料開採到廢棄的線性經濟,師法大自然的循環再生,讓這座循環聚落,既是建築,也像是一個共享資源、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音樂 「全台灣最大黑膠唱片行」張大韜黑膠本舖:黑膠的聲音就是比其它媒介好 被五萬張黑膠唱片圍繞的感覺是什麼?除了震撼與佩服,還存有一點敬畏之心,因為就算是本格派樂迷、音樂職人或專家,面對「張大韜黑膠本舖」龐大的實體黑膠收藏,無論怎麼翻,總會翻到若干歌手/樂團是你這一生還尚未聽聞過的名字。
設計 Risograph Museum:無法預測的美好,就是「孔版印刷」的魅力 在台中,就有一家台灣很具代表性的孔版印刷專門店:Risograph Museum。他們位於國立台灣美術館一帶,以純淨的白色作為建築基調,如同一張張嚴選的紙材,在空白中實現每位創作者的無限想像,與色調繽紛的印刷品加乘下,有了多采多姿的面貌。
地方 設計 T22鶯歌計畫:以新意延續器皿工藝,讓設計變成料理的色彩 台灣設計研究院與經濟部工業局主導「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希望透過創新設計思維與不同領域之間的人才協作,讓地方沒落的傳統產業得以重獲生命力。今夏,這項長期計畫攜手鶯歌在地瓷器業者,各別串聯了各具風格的米其林餐廳和經驗豐富的設計品牌,創作出專屬的聯名餐食器皿,呈現鶯歌陶瓷工藝的多元樣貌。
音樂 凹與山《Modern Problem》巡迴演唱會:以電子民謠的馳放,回應當代焦慮 電氣民謠女子組合「凹與山 Our Shame」發布首張專輯《Modern Problem》後備受好評,11/13(日)、12/09 (五)將於台北 Legacy、高雄 LIVE WAREHOUSE 小庫展開首張專輯發片巡迴《Modern Problem Release Tour 2022》,並公布嘉賓陣容,包含共同在專輯演繹同名歌曲的新生代創作歌手 LINION、Blueburn 主唱趙廣絜 KJ。
設計 電影 Gucci致敬電影大師史丹利庫柏力克:服飾同樣是一種折磨又迷人的故事 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透過「Exquisite時裝秀」最新釋出的形象廣告,對電影大師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致敬,想像自己的創作如同電影般以影像記錄當下, 透過服飾與偉大導演進行跨越時空與媒材的交流對話。
人物 影劇 戲劇 于子育:在戲劇裡療傷、尋根與探索自我 自以《俗女養成記》拿下第55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于子育作為「國民媽媽」的形象也深植於觀眾心中。從歌手跨入戲劇已19個年頭,她說自己因為演戲而有所不同,將「錦繡二重唱」時的藝名「琇琴」改回本名于子育、接納自己的各種樣貌,也找到了自己母親的故事與聲音。在新作《初戀慢半拍》中,她飾演柯震東劇中的媽媽,又再次詮釋不同的母親角色。
音樂 在《馬拉美的沙龍》裡,我們都是吳青峰的賓客 舞台周圍散落的譜架和天井撒下的陽光,為狹長而灰白的衛武營展覽廳點上了水藍色,魚貫進場的觀眾——他們都是吳青峰的客人,席地或在椅上就坐,等待著沙龍開始。吉他手小洋和屠衡調好了音,燈光暗下,一片安靜,才見青峰吹著木笛從角落走來,伴隨掌聲與歡呼演奏的,是德布西的〈牧神的午後〉,為演唱會《馬拉美的沙龍》揭開序幕。
設計 痛苦與快樂背後的寧靜時刻——方序中X邵雅曼「小花計畫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 2015 年,有感於故鄉屏東東港新村的拆遷,設計師方序中發起「小花計畫」希望以溫柔的提醒,讓更多人找回記憶中「不想失去的那件事」。2022年6月「小花計畫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在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開展,VERSE邀請小花計畫的發起人方序中和負責現地藝術概念的執行長邵雅曼,詳談移展的經過與金馬賓館的故事。
地方 設計 集集集度放空學校——大人的生活太緊繃,我們都需要練習放空 在大人的世界裡,「放空」似乎是一種偷懶的罪惡,何曾想過這樣的行為也能成為一種課程與練習?近期華康字型推出「集集集度放空學校」,這場在地活動串連了集集線鐵道周邊36處據點與店家,邀請大家在這座百年鐵道古鎮裡,探索慢活、悠閒(和一點耍廢)的樂趣。
文學 音樂 詩與歌分久必合的刺激火花:專訪「滾動的詩」鴻鴻×神棍樂團 1950、1960年代,台灣在現代詩運動之下,主張詩歌分家,追求現代詩的自由表現。2022年,夢田影像推出「滾動的詩」計畫,讓現代詩與獨立音樂創作者相遇相撞,詩與歌的結合,在此刻,成為更自由的藝術形式。
文學 音樂 詩人與搖滾樂團的交換與共處——「滾動的詩」楊佳嫻×回聲樂團的〈誤認〉 夢田文創發起「滾動的詩 Like a Rolling Poem」計畫,精選自二〇年代起,時序橫跨80年的15首現代詩,並邀請15組獨立音樂人為之譜曲,回聲樂團(ECHO)選擇楊佳嫻的詩作〈誤認〉譜曲,同為清華大學出身的樂團與詩人,這樣的組合幾乎是某種必然。晦澀的字句、對於愛情的幻滅與體悟,兩者在多年後相互「追認」,詩人朗誦了樂團的舊作、樂團為詩人的文字譜曲,互相交換與共處。
音樂 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爆炸——各種內容創作形式都在新的道路上奔馳 1890年代,當人們聚集在巴黎興奮又驚恐地看著盧米埃兄弟的電影《火車進站》時,一定不會想到百年以後的我們,只要輕輕戴上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頭顯,別說是火車了,就連深海底以及外太空,都可以瞬間身歷其境,渾然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