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MY WAY together 」二月限定場・與顏伯駿談「日常美學的實踐方法」
《MY WAY》的聽眾除了線上收聽之外,還可以參加線下「MY WAY together」活動,由張鐵志以及客座主持人顏伯駿分享《MY WAY》旅程的心得,歡迎報名參加!

季風吹拂!專屬台灣的文化造型與島嶼色度
台灣有屬於自己的顏色?何佳興與季風文化造型工作團隊捨棄安全穩當的設計路,深入民間田野調查,發掘你我身邊那些習以為常的色彩。

紹興酒香無錫排骨——不務正業男子Ayo的家常食譜

以花藝與設計迎春:南國勝利星村中的詩意時尚展
2021年新春由華裔設計師Daniel Wong,與花藝界鬼才吳尚洋及十位創作者合作,利用時令鮮花結合印花設計,於屏東勝利星村打造藝術燈區。

來自浙江的熟悉滋味「炸春捲」——不務正業男子Ayo的家常食譜

致自由!從賴和到陳定南的台灣不羈精神
公視《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選擇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於文學、哲學、民歌、政治四個場域裡「台灣自由主義」的四位代表人物,描繪其「不羈」的肖像與實踐。

高美館特展「黑盒-幻魅於形」:以前衛錄像揭開美術館的新生序曲

百變配樂盧律銘:把電影故事的密碼,埋在音樂中萌芽
電影配樂盧律銘從台下走到台上,在《消失的情人節》、《無聲》、《腿》三部入圍金馬57的電影中,以不同形式的配樂,呈現某種「盧律銘風格」。

鄭有傑的後青春絮語:告別憤怒,邁向成熟的盛夏
成長並不必然是幻滅,從《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到《親愛的房客》,鄭有傑道別了青春張狂,帶領他的電影成熟長大,繼續前行。

凝視雷光夏的音畫宇宙:彷彿在霧中風景裡奏出影像

鍾孟宏宇宙加速擴張:難以忽視的台灣後新電影
曾與鍾孟宏合作的影評人塗祥文,帶領我們進入鍾導的電影宇宙,透過導演對台灣電影的瘋狂世界觀,心領神會「中島長雄」式的幽默與深邃。

創意人詹朴的嗜書症候群:以閱讀作為設計概念的初始
如果我們形容一個人對某事物成癮無法自拔的狀態叫「某某癡」,那不用懷疑為什麼 APUJAN品牌創意總監詹朴會被冠上「書癡」這稱號。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 豪華朗機工:從鐵皮屋長出茂密的藝術森林
分別藏身在社子島深處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奇岩的「豪華朗機工」,將工廠改造為他們的「Art Factory」,邁開走向世界的步伐。

李霈瑜在鏡頭前閃亮: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與主角

法朋李依錫的法式台灣味:甜點也要接地氣 順應風土與時季

十年之後,小白兔唱片與CICADA重逢於《散落的時光》
成軍於2009年的Cicada以鋼琴、木吉他、小提琴、大提琴交織而成。2020年小白兔重發《散落的時光》黑膠及CD,並在誠品音樂廳主辦他們的音樂會。

1932 台灣流行音樂創生元年:燦爛表象下的翻騰時代
流行音樂出現之際,台灣人口已超過459萬人,資產階級的都會娛樂更為摩登,人們逍遙自在地沉浸於文明社交活動,和1932年的現實重疊在一起。

苦海女神龍ft.雲州大儒俠:布袋戲吟唱邊緣男女的愛恨情仇
布袋戲中的男俠如史豔文、藏鏡人等角色的配樂,基本上是描寫主角淪落為社會邊緣人之心境,不少流傳至今依然膾炙人口,成為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Always a Wanderer 總是在路上:旅行作家舒國治,以文字與開車漫遊世界
早前獨自旅行那幾年,舒國治的雙手若非抓緊方向盤,就是握著筆桿。這回他再度發揮犀利觀察力,為眾人娓娓道來關於路上行車之旅的種種。

KKBOX參上!給新世代一個「聲音」的美好未來
一群新生代領導人正透過科技創新與資本力量,企圖再造 KKBOX 品牌、轉型聲音提供者,他們能在音符與程式碼之間,摸索出台灣聲音的未來?

上帝保佑 阿彌陀佛!林強向前走到坎城最佳電影原聲帶

楊大正的荒島書籍:帶在身上提醒自己,就算漂流也要當個好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