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Culture


設計師李宜軒:持續創作才能體現設計師的價值

Merci裏山:咖啡、植物、古道具,藏身陽明山的生活美學實驗場
士林深山咖啡館「Merci 裏山」之所以能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與三位不尋常的幕後推手有關,這是他們聯手恣意揮灑共同愛好的遊樂與實驗。

在小巨蛋演出後,宇宙人如何追尋樂團完美的「理想狀態」?

《臺灣美術兩百年》:為大眾而寫的美術史

在屏東,與海約會的十種方式:來去海上談戀愛

你的迷幻不是我的迷幻:迷幻音樂傲慢、虛妄的先來後到

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法國音樂人Dorothée Hannequin與Sam Tiba的旅台創作
法國音樂人Dorothée Hannequin及Sam Tiba透過「貴人散步音樂節」的邀請,來到台南駐村,與本地音樂人一同交流、創作。

縣道184:抵達卻未完成的音樂地圖

持續不在場,屬於我的非地方——蕭熠《四遊記》
隨著長大,我們肯定會持續遺忘、同時持續填補,直到想不起自己曾經丟失了什麼。但是蕭熠的《四遊記》,許諾了「我」這樣一個地方⋯⋯

聶雲:以一曲〈Try to remember〉重溫歌聲與初心
2022年是音樂劇《The Fantasticks》62週年。作為美國外百老匯最長壽的音樂劇,不只演出跨足四海,也跨越了好幾世代人的記憶。

雲門舞集新作《霞》:25位舞者共同創作,映照內心世界

Promotion
音樂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2(下):寫下人心不變的渴望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次日最後一場講座以「作詞的技藝:兩代詞人的對話」為題,邀請兩大知名作詞人林煌坤和姚謙分享填詞心法。

Promotion
音樂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2(上):標籤之外的美好天賦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次日講座邀請陳建騏、理想混蛋雞丁、林煌坤與姚謙討論流行音樂裡的故事,寫詞人的身分與角度如何影響填詞?

黑色聚落:三重193巷工廠群像

台中偈亭泡菜鍋:純手工下感情的單人小火鍋與手搖飲料

香港詞人周耀輝:大世界越壞,歌詞班也許更像樂園

楊雅淳最新計畫「台灣女子狀態攝影所」:捕捉近千次一期一會

一個逝去的雜誌黃金年代?令狐磊與當代中國文化雜誌二十年
有「中國第一文青」之稱的令狐磊,集資深雜誌人、編輯、文化人、書店總監等各種身分於一身,他如何看待這20年來中國文化雜誌產業的變遷?

義無反顧的性別革命:從張國榮演活了程蝶衣說起

Pinkoi:1.6萬個設計品牌的夢想搖籃

深淵裡,最詩意的辯證:攝影師張雍的反社交距離紀錄

屁,但不能油條:李權哲如何成為今年最受注目的音樂人?
創作歌手李權哲,去年接連以藝名「雲端司機」及本名發行專輯,今年初登 Legacy 舉辦首場個人千人演唱會,一開賣便秒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