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Dining


Tizzy Bac主唱惠婷的推薦拉麵店:那濃鹹香的滋味就像搖滾樂

罐頭也可以很好吃:保存食品牌「LOUU」的風土罐頭和在地奶油
保存食品牌「LOUU」訴說著對食物與生活的信仰,名稱取自「Love」的變體,象徵一個個玻璃罐或鐵盒內裝滿的,對土地的愛。

私處 my place的日常便當:六種炎夏療癒系料理提案
經營社群「私處my place」的Grace & Kaven,從常備菜出發,邀你走入廚房找尋生活儀式感之外,也要在夏季吃得清爽健康。

「京盛宇」手沖冰鎮台灣茶,用慢哲學喚起味蕾上的青春

最澎湃的山海樓外送:米其林一星餐廳推出「山海珍寶盒」

Woolloomooloo的咖啡與澳洲生活哲學:在長桌上分享真實與美好

自製咖哩風味炸海鮮——不務正業男子Ayo的家常食譜

自己動手做美味飯糰便當——不務正業男子Ayo的家常食譜

溫州街絮語:雪可屋、路貓,與那些錯過不再的咖啡店

陳小曼專欄:啟動雲端廚房計畫!2020獻上台式滷肉飯反思人生
看著同學們一起端出風格各異的滷肉飯,有趣的文化重疊就是這碗飯的醍醐味吧。2020年「下課」的課題大概就是「練習」吧。練習對話、練習告別。

陳小曼專欄:厭食心理學 《艾蜜莉在巴黎》的真實處境
演出當紅影集《艾蜜莉在巴黎》的主角Lily Collins,戲外的他曾在2008年時患上厭食症,當時甚至未滿20歲⋯⋯厭食症嚴重影響了當今世界。

全球評 在地吃:反思米其林的跨文化意義
米其林評鑑提升了飲食文化內涵,然而米其林應是評鑑餐飲的最高圭臬嗎?VERSE特於米其林來台三週年舉辦講座,邀請四位重量級評論家探討飲食文化。

酥脆綜合麵包塔——不務正業男子Ayo的家常食譜

細細品嚐「禾餘麥酒」:吹動台灣農業的風 復耕大麥釀製麥酒

紹興酒香無錫排骨——不務正業男子Ayo的家常食譜

來自浙江的熟悉滋味「炸春捲」——不務正業男子Ayo的家常食譜

法朋李依錫的法式台灣味:甜點也要接地氣 順應風土與時季

寒日不可錯過的美味:你知道沙茶火鍋怎麼來的嗎?
電器用品的使用改變了「元香」沙茶火鍋的經營與消費方式。首先,冰箱可以延長牛肉保存時間,對於地處亞熱帶的臺灣來說確實有必要。

巧克力啟蒙——專業美食家眼中的風味系統:專訪美食家高琹雯 Liz
巧克力的精品化其實是非常近代才發生的事情,即使是 ICA,都還不到十年的時間——從生產者、品牌端,正是這從這個時代開始,台灣正在建立一個年輕而具有活力,獨屬於可可的風味系統和論述以及和生活的關聯性。

可可食材的「換位思考」:專訪COFE主理人顧瑋

一方巧克力包裹台灣風味:專訪畬室主廚鄭畬軒
單品巧克力是將自然原始、毫不保留的風味展現出來,那夾心巧克力則富有文藝復興的人文美感。製作夾心巧克力,就像是一種昇華後的再創作過程。

發揚樸實巧克力哲學:專訪 TERRA 主理人楊豐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