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New Ideas


不談政治,來談人生:知名律師暨電視主持人謝震武
提到政論和益智節目主持人和律師,許多人都會立刻聯想到謝震武,究竟他是如何建立出理性嚴謹、專業誠懇及內外兼修的公眾形象呢?

為什麼你必須「斜槓」?專訪「工作生活家」創辦人白慧蘭
若要跟人比賽職涯「斜槓」(Slash / Slashie)的精彩程度與深度,很少人比得過白慧蘭,她的每一個頭銜不僅各自精彩,彼此間也息息相關,這位「工作生活家」的創辦人,本身就是自家社群的最佳代言人。

兆兆茶苑:重新看見台灣茶的本質

黑色聚落:三重193巷工廠群像

《華燈初上》:追劇熱潮背後的5大關鍵
從2021年延燒到2022年的《華燈初上》,以華麗卡司與懸疑殺人案的劇情引人入勝,而究竟點亮「華燈」的火光為何?製作團隊又是如何造就出這個台劇的新里程碑?

從打造循環設計瓶身開始:茶籽堂、無氏製作、設研院聯手推動循環經濟

森林護管員賴伯書:為這塊土地付出,是我一輩子的志業

聊那些關於「他」朋友的事:綜藝教父王偉忠

數位浪潮加速進擊,音樂產業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在車上》、《世界上最爛的人》入圍奧斯卡:看見影壇新語言
美國獨立製片的語言將成為未來的影展、甚至商業主流,台灣電影也會持續汲取其中養分,慢慢煉成屬於台灣影壇更新、更特別的語言與美學。

從西蒙波娃到桑塔格:重新認識自己的起點

暢談台灣食文化底蘊:鼎泰豐楊紀華 X 美食作家舒國治

直面世界,我們可以用哲學對抗:法國哲學月刊《Philosophie Magazine》專訪

阿潑:一場理想的旅行,要生出問題也要追尋答案

Promotion
觀點
台灣電子書閱讀新浪潮正在來襲:你開始了嗎?

白盒子中的有機光景——南美春室
隨著「南美春室」在1月27日正式對外開始營運,卻讓人驚喜地看見在這兩種目的之外的嶄新可能,重新定義了美術館與咖啡廳的關係。

台東池上如何成為一個人人嚮往的美麗小鎮?

想投資NFT?寫給初心者的虛擬貨幣心法
2021年是NFT的關鍵年,文化銀行共同發起人及美感細胞教科書推動者陳慕天,也因此從文化教育領域跨足金融科技領域,展開NFT的探險。

作家的創作之路如何開始?
在這個社群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甚至多個發聲工具。發聲不難,但能不能讓它成為「創作」,決定於你為這則分享出去的訊號,加入了多少「靈魂」?

一口咬下台灣電影三明治:台灣影視如何多方出擊、走向國際?
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與《VERSE》社長張鐵志暢談台灣影劇近年的發展,以及這些精采佳作如何被帶向國際舞台。

一本攝影書,需要幾張照片?
獨立出版風行的年代,攝影書(Photobook)成為將自身推向大眾的重要媒介之一,在面對攝影書這個藝術形式時,我們該如何欣賞?

虛擬實境,讓人類到達未來: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策展人李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