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極左派知識分子的策略受到了卡斯楚的啟發,相信藉一小群武裝分子即可全面在拉丁美洲催生革命,但在霍布斯邦眼中卻是「極其錯誤」。
公共電視監製系列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以每集50分鐘的篇幅,講述台灣邁向現代化治理的演進過程中,受不同帝國在各個時期殖民的影響。
楊雅喆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有意識地讓族群融合與落地,他談性別政治,更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去看見當時被噤聲的「少數族群」。
《MY WAY》的聽眾除了線上收聽之外,還可以參加線下「MY WAY together」活動,由張鐵志以及客座主持人顏伯駿分享《MY WAY》旅程的心得,歡迎報名參加!
台灣有屬於自己的顏色?何佳興與季風文化造型工作團隊捨棄安全穩當的設計路,深入民間田野調查,發掘你我身邊那些習以為常的色彩。
2021年新春由華裔設計師Daniel Wong,與花藝界鬼才吳尚洋及十位創作者合作,利用時令鮮花結合印花設計,於屏東勝利星村打造藝術燈區。
公視《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選擇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於文學、哲學、民歌、政治四個場域裡「台灣自由主義」的四位代表人物,描繪其「不羈」的肖像與實踐。
電影配樂盧律銘從台下走到台上,在《消失的情人節》、《無聲》、《腿》三部入圍金馬57的電影中,以不同形式的配樂,呈現某種「盧律銘風格」。
成長並不必然是幻滅,從《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到《親愛的房客》,鄭有傑道別了青春張狂,帶領他的電影成熟長大,繼續前行。
曾與鍾孟宏合作的影評人塗祥文,帶領我們進入鍾導的電影宇宙,透過導演對台灣電影的瘋狂世界觀,心領神會「中島長雄」式的幽默與深邃。
如果我們形容一個人對某事物成癮無法自拔的狀態叫「某某癡」,那不用懷疑為什麼 APUJAN品牌創意總監詹朴會被冠上「書癡」這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