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Promotion
飲食
料理你的理想生活:從「家」的核心出發

「要寫得比天空還大」:紀念作家陳柔縉

Promotion
曾志偉寫李霽:becoming即刻個展|意識畫廊 Yesart Gallery
位在台北天母的意識畫廊,在2021年末推出以獨特植物裝置藝術創作聞名的藝術家李霽個展 ,首次以 Fine Art 創作,展出10件2021新作「becoming」系列作品。
EP39 | 盧律銘:電影配樂是與劇情一起說故事

一家獨立書店的再轉身:台中新手書店如何重新出發?
無論是街角玻璃屋或是老屋個室,都是新手書店。雖然還要花點時間才能在新址空間重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但鄭老闆說:「我在哪裡,新手書店就在哪裡。」

2021台劇新浪潮:更真實、更非主流、更有共鳴

耿一偉談城市藝術節:我們不怕慶祝,但不能癱倒路邊
回顧2021年,雖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仍有多個縣市舉辦各式地方藝術季,成為一股文化新氣象。然而,藝術節又能為台灣這座島嶼帶來些什麼?
Vol.08-5 | 福山植物園——踏入森林的秘境,原生植物與動物共存的人工棲地

從竹圍到大地:藝術家蕭麗虹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是一位學經濟學的藝術家,一位持續與歷史和時間糾纏的理想家,也是一位與政策來往建言卻又始終在體制外部的文化實踐者。

從最後身影追思一代電影巨人李行

用建築傳達謙遜態度:紀念圖書館設計之母王秋華

談笑背後的悲傷與憤怒:懷念詩人管管

陳忻玥〈You like me〉:你喜歡我的勇往直前嗎?
EP38 | 路怡珍:眾人成就眾人的新聞實驗

向邊緣者借鏡:走在崎嶇路上的香港同志電影

瀕危高山植物敲響環境警鐘:看見台灣的高山之舟

《濁水漂流》的後雨傘時代寓言:回家吧!如有路我願回家
《濁水漂流》以李駿碩就讀新聞系時期對街友遭政府清場事件所做的採訪為基底改編,沒有試圖運用戲劇元素操弄觀眾情緒,甚至拍出了超越事件本身的格局,猶如一則「後雨傘時代」的寓言。
EP37 | 葛如鈞:說故事的下一步
黃連煜:像先民一樣冒險創作 -《滅人山》

在台北,始終藝術的地下空間:從亞典書店到AKA ARTLAND的奇幻轉身
「建築的本質是空間,而空間的本質是為人服務。」AKA ARTLAND順應這個思維而誕生,因為有人,才有了情感;有了情感,一個空間才有了溫度。

HTC VIVE ORIGINALS:從VR到音樂元宇宙
經歷了智慧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之後,2016年,HTC將業務擴展到VR(虛擬實境)領域,成立HTC VIVE ORIGINALS部門,企圖透過發展VR內容建構虛擬實境生態系。

嘉義就是唱片的B面:「++設計學校」X「RE:嘉義」
2021年台灣設計展,邀請策展人張智舜策展、周榮敬和蘇弘,分享究竟他們從「回嘉」走入「在嘉」的旅途,看見了什麼樣的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