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法學出身編劇搭檔,如何寫出台灣首部律政劇《最佳利益》?
律政劇在歐美日韓已行之有年,也一直是非常熱門的題材選項,兩位法學院出身的故事寫手,是如何融入在地思維做出台灣首部律政劇《最佳利益》?

以自然生態點亮知識光明燈:台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
位於台中市海線最北端的大安,是臨海沿線人口密度最低的高齡化小鎮,在這個資源稀少的地方,一位滿懷想像力的圖書館主任,匯集地方資源打造出深獲各界好評的圖書館。

職人劇:除了說好「職業」的故事,更要說好「人」的故事
「職人劇」是這個世紀較為新興的影視詞彙,然而在人類的影視文本裡,早已充滿各行各業的存在,本文就台韓兩地近年熱門的劇集發展,來分析究竟什麼樣的劇情角度才稱得上職人劇?

人生就是荒謬,用喜劇來說剛好: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主創兼主演蔡淑臻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描述一位放浪、暴走、醫術了得的女外科醫師,把自己下放到南南灣村的偏鄉醫院就職。這間醫院裡不時發生讓人啼笑皆非的急診百態,也從中看見了台灣醫療的種種難題。

讀書的人穿牆而入——艾力克.菲耶《巴黎》

池上鄉何以成為東台灣的「真實烏托邦」?
台東縣池上鄉是全台灣自我經營最成功的鄉鎮之一,但,池上是如何成為池上?在地人凝聚共識、作出行動,在新時代中面對新挑戰,也為地方帶來新的可能性與想像。

山海圳國家綠道:一條屬於台灣人的朝聖之路

百年山徑淡蘭古道:自然與人文層層堆疊的古道之美
涵蓋了台灣四個行政區的淡蘭百年山徑,2015年透過淡蘭百年山徑串連運動重新回到世人面前,更在這幾年成為熱門的山徑。這條百年山徑如何成為當代所體驗的淡蘭古道?

太平山翠峰湖步道:讓世界「聽」見台灣的寂靜步道
2020年,陽明山國家公園獲國際寧靜公園組織(Quiet Parks International,QPI)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座「都會寧靜公園」;2022年,也將發生在太平山翠峰湖環山步道。

倫敦雜誌專賣店magCulture:建構一個雜誌工作者信任的烏托邦

PTT「創世神」杜奕瑾:從 PTT 到 AI ,他一直走向未來

物外設計:掌握在手中的時代重量,因書寫而完整

HMM ╳ W Glass Project:從 0 到 100 淬煉容納多元的台灣精神

好食光 Keya Jam:提煉自感官,封存於瓶中的台灣風土

台灣的強大和迷人,是「不好意思」

柏林《Flaneur》總編輯Fabian Saul:那些台北市裡可能存在的生命姿態

日本作家野島剛:日本人眼中的「MIT」與台灣雨傘

只要人類持續閱讀,圖書館就會存在

回到身體的原點:蔣勳談《欲愛書》二十年與肉身的孤獨

Promotion
攝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夜-攝影文化沙龍」:跨世代八位攝影師,重新凝視自己創作

Promotion
攝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藝-攝影文化講座」:從多元觀點看見攝影藝術的魅力

從策展老將到餐飲新星,時藝多媒體正在浴火重生

劇場表演串連台法之間的連結:法國劇場導演戴米恩.夏多內
法國劇場導演戴米恩.夏多內,攜手台灣演員,將英國劇作家 Dennis Kelly 小說改編為劇場作品《人性交易所》,於2020年搬上台灣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舞台演出,收獲諸多熱烈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