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王君琦專欄:女子式沉思,關於安妮華達的《幸福》
重看安妮華達的《幸福》,是因為在《未完成,黃華成》展覽中讀到黃華成於1967年寫下對此片的負評。時至今日,華達的成就與黃華成展覽再激起火花。

王君琦專欄:港劇的黃金時代飛逝 今日香港受難令人心痛
雖然沒在香港生活過,但透過媒體資本主義的傳播,讓我對香港格外有感,甚至錯覺自己也進入「想像的共同體」,因此也深刻地同理當今港人的處境。

鄭宜農專欄:關於永恆的雨之歌,唱起了帶走困惑的〈大雨城市〉

鄭宜農專欄:傾聽「無」中的聲響 從雲門舞集《定光》到林強的《娛樂世界》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一):書本讓你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體驗

矛盾尚未解決,同志仍須努力:台灣土地改革與WTO的進擊之路
關於台灣土地改革,及加入WTO面臨到各式挑戰,我們邀請長期關注農村問題的作詞人鍾永豐撰文,這次他以犀利角度回應公視《未完成的任務》。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吟詠李雙澤,不羈的文藝復興人
猶若紀念自由主義,不被制約的理想年代;暗夜仰望稀微星光,李雙澤的青春熱愛殉身山海兼美的淡水小鎮,影片結語是林洲民不勝欷歔的悼念。

給高壓現代人的微冥想配方:讓我們內觀自在並調節自身

武俠導演胡金銓的動畫遺產:《張羽煮海》結合中式傳奇與台灣海洋風情
《張羽煮海》是國家影視聽中心的精裝非賣品,「這本書最初只求推廣,暫時先不販售。」VERSE獨家揭秘,帶大家一探這可遇不可求的珍藏。

早安財經發行人沈雲驄:疫情導致「理財閱讀」大爆發的2020年
早安財經發行人沈雲驄在「評書的人」專欄中,敘寫疫情時代下的理財閱讀熱潮,他說2020的關鍵字毫無懸念,非「投資」二字莫屬。

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以中文當作國際語言,將台灣出版推進黃金時代

將國家記憶存進樹林:希望片庫有一座新冰箱 冷藏歷史才可能回到未來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王君琦初次造訪片庫那天,在工廠林立的樓房間迷了路,誤入隔壁麵粉廠,好不容易摸索找到正確位置,發現對門竟是紙紮廠。

Dcard 林裕欽的創業之道:助人為快樂之本,所以他凝聚一群人去幫助更多人
現年不滿30歲的林裕欽,帶領著同樣年輕的Dcard網路社交平台,以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初衷,發展多種商業模式,並拓展版圖至海外。

一不小心就會看完的超有趣國片:從《大佛普拉斯》到《消失的情人節》
內行看門道,大家也要看熱鬧,這次就來讓《VERSE》推薦令人出乎意料、一不小心就會看完的超有趣國片,供各位歡度週末假期。

藍祖蔚的藍色電影夢:四十年了,從電影圖書館到國家影視聽中心
在成為影視聽中心董事長前,藍祖蔚已是著名影評人、記者,也曾主持電台節目,亦曾任中影製片部經理,但最為人所熟悉的是他的抒情文體。

片庫的典藏機密:按下「再生」鍵,讓電影重新復活
電影膠卷該如何被保存?樹林片庫資深專員鍾國華解釋道,日本的播放鍵漢字為「再生」,意味著經由播放即能讓一部電影再次活起來。

魏德聖深度長訪談(上):「你要做多大的電影就找多少錢,要找多少的資源。」

魏德聖深度長訪談(下):「我一直覺得台灣有人文思考的人沒有什麼商業頭腦,有商業頭腦的人沒有人文的思考。」

莫子儀與《親愛的房客》主創推薦片單:以家族羈絆為起點 一路飛向太空拯救宇宙
CATCHPLAY+獨家邀請《親愛的房客》導演鄭有傑、主演莫子儀、白潤音、姚淳耀、配樂法蘭,分享他們熱愛的家庭、科幻、愛情、紀錄片及喜劇。

從台北雙年展到《愛×死×機器人》:以高科技的機械嵌合體轉生古老神祇
走進2020台北雙年展的大廳展區,看藝術家拼裝前現代的信仰符號及現代化的物質和電力之下,這些嵌合體都體現了傳統與進步之間的拉鋸。

劇場人「又仁」開講:關於舞台小道具的六點大揭密
我永難忘記十年前擔任排演助理時,除了管理演出小道具,演出開場我都有個緊張的任務,就是要將一顆籃球從右側台丟出,讓籃球精準彈跳進左側台裡。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