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Culture


窺看女體就是藝術:如何理解紐頓的攝影?

薛岳逝世30周年——裂縫中的我們

No.2 逃跑的世代,與用逃跑路線繪成的地圖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美術館
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房地產企業主,13 年以來,李彥良左腦掌管土地開發,動輒上億元的豪宅推案一戶戶;右腦浸淫文化,透過基金會辦藝術展、搞聚落。有人質疑後者只是為前者化妝,但兩者真能如此簡單畫上等號嗎?

鄭宜農專欄:奇蹟的女兒與她們的投幣式電話機
因為是長途電話吧,那樣的急切感,在成音軟體裡複製貼上的音軌線條中逐步建構起來,那裡面涵蓋了命運的重量,以及渺小卻堅毅的冀盼。

Promotion
舞蹈
「相遇」衛武營 2020 臺灣舞蹈平台

廖偉棠、黃衍仁專訪-2020臺北詩歌節詩《說吧,香港》

「你們還看副刊嗎?」:副刊守門人的跨時代通訊
報業與副刊從過去擁有絕對的「領導權」,紙上能生風雲,走到今日,副刊如何面對新時代?在採訪間,思考解答,卻不約而同地被幾位「大編」們,反將一題:「你們還看副刊嗎?」

Promotion
建築
忠泰美術館《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好評,展期延長至11月底

寫在魏如萱獲得金曲後:謝謝你從未放棄做自己的太陽

No.1 開演前,演員的 8 種個人儀式
許多我在劇場工作習以為常的細節,反而成了大家最想知道的「祕密」。因此,我決定擔任劇場偵探,一方面探查自己演出時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挖掘他人的祕密,增進對劇場的理解。

她並不特別像誰——Joanna王若琳專訪側記
回顧這位出道 12 年、發行 10 張專輯的歌手,其風格可說是從單純到複雜的過程,離當初所設定的形象越遠,越能反映出她的本質——一個多元複雜的有機體。

No.1 游擊手的傳接,27 mm 鏡頭與紐約(之一)

溫暖與酷:爵士詩選

Promotion
建築
以時間為題,構築光影的空間美學

當文學成為咖啡因——台灣文學與台灣豆的文庫咖啡本

No.1 時代通過了它的管道,在大風的一年

林生祥與鍾永豐的生命合奏

登曼波如何拍攝唐鳳:封面人物攝影師快問快答

鄭宜農專欄:「你們看,這個孕婦真的在唱歌耶。」

龔書章 ✕ 林家如:OMA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非正式性」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從2012年動工至今受到來自全世界的矚目,項目總監林家如建築師透過insider角度和讀者分享她的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