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Figure


撐Live House不簡單:河岸留言創辦人林正如 ft.1976、董運昌、乩童秩序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二):腳踏車師傅也是藝術家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一):書本讓你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體驗

Dcard 林裕欽的創業之道:助人為快樂之本,所以他凝聚一群人去幫助更多人
現年不滿30歲的林裕欽,帶領著同樣年輕的Dcard網路社交平台,以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初衷,發展多種商業模式,並拓展版圖至海外。

魏德聖深度長訪談(上):「你要做多大的電影就找多少錢,要找多少的資源。」

魏德聖深度長訪談(下):「我一直覺得台灣有人文思考的人沒有什麼商業頭腦,有商業頭腦的人沒有人文的思考。」

卡斯楚和格瓦拉是錯誤的:霍布斯邦論拉丁美洲革命
極左派知識分子的策略受到了卡斯楚的啟發,相信藉一小群武裝分子即可全面在拉丁美洲催生革命,但在霍布斯邦眼中卻是「極其錯誤」。

女性導演「不無聲」: 柯貞年、陳芯宜開創屬於他們的電影新局

凝視雷光夏的音畫宇宙:彷彿在霧中風景裡奏出影像

鍾孟宏宇宙加速擴張:難以忽視的台灣後新電影
曾與鍾孟宏合作的影評人塗祥文,帶領我們進入鍾導的電影宇宙,透過導演對台灣電影的瘋狂世界觀,心領神會「中島長雄」式的幽默與深邃。

李霈瑜在鏡頭前閃亮: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與主角

楊大正的荒島書籍:帶在身上提醒自己,就算漂流也要當個好人啊!

小曼VS.吳聖雄:一場疫情將馬來西亞「鼓藝」展演推向線上舞台

為什麼劉冠廷是最炙手可熱的演員:著迷人性貪嗔痴,思考入戲真空狀態
劉冠廷很拚命,有時拚命到幾乎失去自己!演鄭花明,跑去學嚼檳榔;演聽障學校的老師,練習打手語;演阿泰,掛著特殊妝左眼幾乎看不見⋯⋯

速寫歌手許含光:古典與搖滾孕育我的文字與詩體
許含光經常花時間調整狀態,讓腦裡的眾多聲音安靜下來。唯有安靜下來,自己才能聽見哪個聲音最大聲,才知道哪個聲音是自己最渴望的。

專訪桂綸鎂:一個騷動靈魂的對照記

設計浪人 VS. 張漢寧:創意總監談台灣設計美學
台灣的特色就在於複雜多元,比較好的發展模式不是一直強調某些文化特色,而是讓大家都小小的,卻都同樣繁盛,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

導演尹國賢的家:在平凡中創造不凡想像

《GQ》總編輯杜祖業的家:從生活中發現處處講究的編輯學

專訪編劇&導演張耀升:劇本沒有好,其他也不可能好

阿爆(阿仍仍):找回母親的舌頭,也重新創造自己的新聲音
2019 年底,阿爆在台灣以排灣語載道的創作專輯《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滿貫入圍八項金曲獎,台灣與世界同樣思考族群。

本是農耕生:「掌生穀粒」程昀儀VS.「茶籽堂」趙文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