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摘Books


讓我們回到1989年《悲情城市》拿下金獅獎的那一夜
對多數台灣記者而言,1989年9月都是職涯上採訪國際影展的初體驗,只因為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入圍了威尼斯影展競賽,那是台灣電影的第一次,也是台灣媒體的第一次國際大賽交鋒。

關公生日如何成為全台最潮慶典?「大溪大禧」專書紀錄一場民俗文化的傳承

大衛鮑伊「柏林三部曲」首部曲:華麗搖滾明星如何蛻變成神級藝術家?

那是蘋果的滋味:50年代舉國轟動的「圓山殺人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The North Face創辦人湯普金斯:賣掉公司,前往神秘之地

池上鄉何以成為東台灣的「真實烏托邦」?
台東縣池上鄉是全台灣自我經營最成功的鄉鎮之一,但,池上是如何成為池上?在地人凝聚共識、作出行動,在新時代中面對新挑戰,也為地方帶來新的可能性與想像。

王盛弘:適合仰望的距離,關於琦君

在屏東,與海約會的十種方式:來去海上談戀愛

台中偈亭泡菜鍋:純手工下感情的單人小火鍋與手搖飲料

診斷《教父》的劇本醫生:我只有一個晚上可以寫那場戲
《教父》在1973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奪得最佳改編劇本,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其實有位「劇本醫生」,協助他撰寫電影中的關鍵場景。

法蘭西斯·柯波拉:《教父》50周年,它是支撐夢想與願景的舞台

《教父》50年經典魅力,都因「龜毛」而魂牽夢縈
適逢電影《教父》上映50週年,《教父寶典》一書正式於台灣授權發行。本文由譯者李泳泉的視角詮釋編譯過程,探討柯波拉對於電影的堅持。

《草山紅》:大屯山消失的茶業風景

「全部都反過來了!」建築師黃聲遠如何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

《攝影泡沫紅茶》:攝影其實「不那麼藝術」?

我們仍然需要電影:《盧米埃星系:未來電影的七個關鍵詞》

《瀑布》導演鍾孟宏揮別中島長雄:離開才不會讓我厭惡自己
導演鍾孟宏自述:不管是中島長雄,或是鍾孟宏,不就是同一人嗎?沒錯,是同一人,但是對我而言,離開中島長雄是一個改變的開始。

《成為西蒙波娃》之前:世界不斷告訴她,女人沒有才華
沒有任何歷史資料顯示,沙特到底對波娃說了什麼,令她心灰意冷。不過我們知道,波娃的父親與她身旁的文化都不斷告訴她,女人沒有才華。

緬甸歲月如何影響喬治.歐威爾寫下《一九八四》?

焦元溥的台北音樂地圖:唱片迷記憶中的羅斯福路四段

那年夏天,屏東的海:南國淨土 從此成了另一個心之故鄉
海洋對我來說,早已不只是電影或文學中的想像。遠難忘的海,其實都不在他方異國,而在自己參與《屏東本事》編製所展開的旅途中。

臺灣妖怪的奇幻歷險:小說與音樂共奏魔魅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