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Books
診斷《教父》的劇本醫生:我只有一個晚上可以寫那場戲
《教父》在1973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奪得最佳改編劇本,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其實有位「劇本醫生」,協助他撰寫電影中的關鍵場景。
法蘭西斯·柯波拉:《教父》50周年,它是支撐夢想與願景的舞台
《教父》50年經典魅力,都因「龜毛」而魂牽夢縈
適逢電影《教父》上映50週年,《教父寶典》一書正式於台灣授權發行。本文由譯者李泳泉的視角詮釋編譯過程,探討柯波拉對於電影的堅持。
《草山紅》:大屯山消失的茶業風景
「全部都反過來了!」建築師黃聲遠如何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
《攝影泡沫紅茶》:攝影其實「不那麼藝術」?
我們仍然需要電影:《盧米埃星系:未來電影的七個關鍵詞》
《瀑布》導演鍾孟宏揮別中島長雄:離開才不會讓我厭惡自己
導演鍾孟宏自述:不管是中島長雄,或是鍾孟宏,不就是同一人嗎?沒錯,是同一人,但是對我而言,離開中島長雄是一個改變的開始。
《成為西蒙波娃》之前:世界不斷告訴她,女人沒有才華
沒有任何歷史資料顯示,沙特到底對波娃說了什麼,令她心灰意冷。不過我們知道,波娃的父親與她身旁的文化都不斷告訴她,女人沒有才華。
緬甸歲月如何影響喬治.歐威爾寫下《一九八四》?
焦元溥的台北音樂地圖:唱片迷記憶中的羅斯福路四段
那年夏天,屏東的海:南國淨土 從此成了另一個心之故鄉
海洋對我來說,早已不只是電影或文學中的想像。遠難忘的海,其實都不在他方異國,而在自己參與《屏東本事》編製所展開的旅途中。
臺灣妖怪的奇幻歷險:小說與音樂共奏魔魅奇譚
柏林也有龍舟大賽:清潔員化身橘色英雄在城市發光
從馬來西亞到中國再到台灣:馬來西亞華人也是台灣白恐受難者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曾梅蘭尋兄墓塚數十年
凝望獵食者的夜晚:世界是一場各自尋找獵物的混沌盛宴
獵食者的夜晚開始了。縱紋腹小鴞(chevêche d’Athéna)已經高低參差地尖叫起來。牠們為遍地爆發的開腸剖肚拉開了序幕。
幸福的日式湯屋:最能與陌生人拉近距離的地方
童偉格導讀《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武俠導演胡金銓的動畫遺產:《張羽煮海》結合中式傳奇與台灣海洋風情
《張羽煮海》是國家影視聽中心的精裝非賣品,「這本書最初只求推廣,暫時先不販售。」VERSE獨家揭秘,帶大家一探這可遇不可求的珍藏。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卡斯楚和格瓦拉是錯誤的:霍布斯邦論拉丁美洲革命
極左派知識分子的策略受到了卡斯楚的啟發,相信藉一小群武裝分子即可全面在拉丁美洲催生革命,但在霍布斯邦眼中卻是「極其錯誤」。
1932 台灣流行音樂創生元年:燦爛表象下的翻騰時代
流行音樂出現之際,台灣人口已超過459萬人,資產階級的都會娛樂更為摩登,人們逍遙自在地沉浸於文明社交活動,和1932年的現實重疊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