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虛實實,全憑一念間──《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歷時兩年多打造的首部全自製大戲《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從臺灣鬼神信仰以及喪葬文化出發,深刻地描寫於不同時空下,同一片土地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產生的連結。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歷時兩年多打造的首部全自製大戲《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從臺灣鬼神信仰以及喪葬文化出發,深刻地描寫於不同時空下,同一片土地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產生的連結。
如果你覺得安排家族朋友聚餐根本是小菜一碟,自稱是安排飯局達人,那我真心誠摯地邀請你來幫忙解決劇場圈巨大煩惱之一——在劇場週「訂便當」!
一個文化底蘊不夠的國家,或許能輕鬆駕馭一夜起樓的工程,但卻無法集眾之力完成一條手作步道,因為手作步道並不只是生態工法,更是公民的集體行動,也是人與土地的重新連結。
不管設計如何,和規訓畫上等號的制服,總是令人反感。改制服於是成為一種微叛逆的儀式,70 年代的褲管要在風中搖曳,80 年代則要縮口才不嫌老土。
罪與愛無疑是鄭有傑執導的《親愛的房客》的核心主題,他在人性天平上擺放著罪與愛的砝碼:向罪傾斜,就只能以愛平之;愛得太深,罪亦隨之。
聲音,是一種最親密的陪伴,不僅具有多樣性的生活穿透力,也帶給人們直覺且深遠的影響,而今更引領一個正在台灣發生的新產業。Podcast 會重擊廣播,還是跟廣播這種傳統媒介一起帶我們迎接新的聲音時代呢?
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房地產企業主,13 年以來,李彥良左腦掌管土地開發,動輒上億元的豪宅推案一戶戶;右腦浸淫文化,透過基金會辦藝術展、搞聚落。有人質疑後者只是為前者化妝,但兩者真能如此簡單畫上等號嗎?
作為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故宮很早就在改變體質,求新求變。一路走到今日,它現階段的考驗是什麼?我們可以期待怎樣的明日故宮?
Podcast/廣播最迷人之處,在於閱聽人不需花上 100% 注意力,而且聲音本身給了受眾一塊比文字、影像距離更近、更私密,也更溫暖的空間。
「1910 年代,這個館舍在台南建成的時間點其實是台灣文學的起點,後來整個被忘記。」長期關注都市社會學與文學史的蘇碩斌,娓娓道來臺灣文學館與台灣文學史的交織命運。